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火热的年代 > 第722章

吴川并未关注陇海路工程和治理淮河工程给袁世凯、张謇带来的刺激,他此时正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礼堂内为新近当选的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颁发证书。

科学院院士24人,外籍科学家占了11人;工程院院士39人,外籍人士占了14人。仅仅从这两份院士名单上就能看出,当前的中国在科技研究及应用上的落后。

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这还是第一次建立起这种近代推动科学及工程技术研究应用的机构,因此参加成立仪式的人员们还是很高兴的。

而颁发完院士们的证书之后,吴川也就走下了礼台,放松的向新晋院士们问候和闲聊了起来。此时的革命委员会还保持着一种比较朴素的作风,包括吴川在内的中央委员们都没有什么官僚做派。因此对于那些科学家、工程师、教授们来说,吴川并不是什么政府高官,倒更类似于对他们研究项目的投资者。

因此仪式一结束他们就把吴川围住了,当然他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瞻仰革命领袖,而是希望就自己手头的研究项目,向吴川进行化缘。

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校长列别捷夫,就是最先在台下拦住吴川的,他先是对着吴川说了一大通本校在教学上的贡献和关于在天文物理上的一些新发现后,就迫不及待的说道:“…要想验证这些新的猜想,我们需要1台更大更先进的天文望远镜,差不多200英寸就够用了。”

吴川还没有说话,冯如已经面色不善的打断了他说道:“一台200英寸的天文望远镜现在的造价至少要120万美元,为了看几颗星星至于要花这么多钱吗?我们航空大学想要建一个造价100万元的风洞实验室,到现在还没批下来呢…”

很快,其他院士也闻声而来,纷纷加入到了这场索要科研经费的争夺战中。吴川不得不把科技委员会主席吴仰曾给抛了出去,让他同这些院士们讨论出一个科研经费的增加分配方案出来,然后再转交给自己审批。

吴川对于这些院士学者们的脾性也是有所了解,于是也就见怪不怪了。不过对于那些年轻的学生和刚毕业不久的工程师们来说,这一幕确实是有些震撼了。毕竟,这里许多争的面红耳赤不肯相让的,正是过去他们眼中温文尔雅的老师和前辈。

事实上这些学者们刚来东北的时候也确实是温文尔雅的,毕竟在关内的时候,科研经费这种事上面说没有,那就真没有,再怎么吵也是吵不出来的。而且为了自己的私利去跟上面要钱,别人还觉得这是人之常情,可要是为了科研去要经费,别人总觉得你这是多事。

只是当他们到了东北之后,很快就发现这里做事和关内不同。不肯为了自己的研究项目向上面要钱的,经费只会越来越少;反倒是那些天天围着上级吵着要经费的,每次拨付研究经费时都会有所增长。而经费越是充足,研究获得的成果越多,研究项目也就越受上面重视,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这样一来,凡是不想混吃等死,不想被学术圈子边缘化的学者们,就只能加入到科研经费的争夺战中去了。最终就变成了只要一有机会,学者们就要向几个管着钱袋子的委员们化缘了。而其中最肯花钱的,大约就是吴川了。

因此只要吴川出现在学者们的面前,几乎就没有不遇到叫穷的。当然,鉴于当前正处于一个科技大发现的时期,这些学者们的要求倒也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正试图建立一个工业化体系的革命委员会,对于这些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需要的,并不像关内那些浑浑噩噩的官僚那样,完全不明白科学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只是一味的不想乱花钱。

当吴川把自己的麻烦甩给了吴仰曾后,总算是冲出了学者们的包围圈,他朝着左右打量了几眼,便朝着站在会场另一头的一群人走了过去。这些没有围上来的人,是工程方面的专家,确切的说是水利水电方面的工程专家。

美国人萨凡奇,美国内务部垦务局的工程师,也是丰满水电站的总设计师兼总工程师,站在他对面和他交谈的,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李斯曼,也是尼尔基水利枢纽项目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

站在两人身边的一些中国人、美国人和德国人,都是这两个水电水利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自然不会围着吴川索要什么科研经费。在冬季来临之后,两处工程不得不停下歇工,而萨凡奇、李斯曼也因为在两个项目中的出色表现,被吴川推荐进入了工程院院士的授予名单,于是纷纷前来了哈尔滨。

看到吴川走过了过来,萨凡奇和李斯曼也就停下了关于专业上的交流,对着这位革命委员会的领袖进行了问候。吴川向两人回礼之后,就温和的向两人说道:“两位先生,感谢你们对于革命委员会及中国人民的帮助。

你们所掌管的两个工程是革命委员会手中目前投资最大的两个工程,除了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工程外,我相信我国历史上能够超过这两个工程的投入已经很少了。、

丰满水电站的施工人员8万2156人,尼尔基水利枢纽的施工人员是7万9562人,还要加上数百台机械、上千台汽车、上万辆大车,和为这两个项目专门修建道路和基建设施的服务人员。总人数大约达到了整个东三省建设用工的20%。

所以,我一直都很关注这两个项目的进度,今天难得两位都在这里,我很想问一问两位,这两个项目能够如期完成吗?假如能够提前一些的话,就更好了。”

萨凡奇和李斯曼对视了一眼后,就转过头来对着吴川说道:“吴,首先我要向你说明一点,中国的工人都相当的出色,就个人的劳动效率来说,他们大概能够抵的上3个欧洲人或2个美国人。

不过,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实在是太过缺乏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这些工人的能力,反而极大的浪费了他们的劳作。

如果再加上丰满水电站的复杂地质结构,和缺少大型的机械工具帮助,当前这些机械虽然效率不错,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大项目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最为重要的,为了浇筑高达91米,底部宽60米,顶部宽9到13.5米,总长1080米的大坝坝体,我们还需要制作许多工具来协助浇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果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就无法完成连续浇筑,从而会破坏大坝的整体性能…”

听完了萨凡奇给出的诸多困难,吴川思考了一会后说道:“那么我可否给两位一个建议,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些困难都列举出来,然后让我们交给其他专业的专家来解决?我认为这些问题大多不仅仅是工程上的疑难问题,完全可以转化为机械或机电工具来解决的问题…”

对于吴川提出的建议,萨凡奇和李斯曼都感觉有些难以回应,对于这个时代的工程师来说,解决问题是他们的责任,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交给他人去解决,这显然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不过吴川毕竟是他们的老板,他们倒是不好直接回绝了对方的好意,只能表示会回去研究一下,然后交出一份问题集合出来。

吴川兴致盎然的和两人谈了好久,完全没有注意到两位总工程师对他的敷衍姿态。对于他来说,专业工程师当然是只负责专业范围之内的问题,非专业内的问题当然应当移交给其他专业工程师去解决。

只是他显然没有想过,这个时代的市场划分还没有后世那么的发达,如霍尼韦尔热技术公司这样的专业服务性公司也不过才刚刚开始冒出头来,大多数的公司都不会把技术问题外包给别的公司,因为这还涉及到专利壁垒的问题。

也只有后世从社会主义向市场经济转化的某国,对于专利技术问题不大感冒,再加上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技术壁垒进一步被打破,才使得某国的专利壁垒始终没有形成利益联盟,从而为本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廉价的技术支持,最终获得了超越常规的发展速度。4

吴川和几位重点关注的院士进行了交流之后,才结束了今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行程,坐车返回了自己的住所。在大雪的覆盖下,虽然哈尔滨工业大学主楼前的草坪和树林被掩去了夏日的多彩,但是已经初具规模的教学主楼、图书馆、实验室和运动场,却让这处4年前还是一片菜地、树林的荒地变成了一处知识的殿堂。

1912年夏天的时候,这座学校登记在册的学生不过1310人,老师才187人,整个学校还要分成几个学系在各处借房子上课。但是今日这座大学登记在册的学生却达到了4344人,老师则是495人。就规模来说,仅次于哈尔滨军政大学,是东北排名第二的大学了。

从校园离开的小车上,坐在后座的吴川望着车窗外上几个在雪地里互相追逐的青年学生,脸上突然就浮出了几缕笑意,这才是他想重新看到的世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