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火热的年代 > 第749章

经过了一年时间的磨合,又借助了欧洲战事拉动的经济,一边拉拢地方政治势力,一边迎合元老重臣的原敬终于坐稳了首相的位置。

随着原敬对于内阁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一些非政党系的官僚觉得自己完全成为了内阁中的摆设,不免就心生去意。比如外相本野一郎因为在外交问题上和原敬发生了几次冲突,又无法得到山县的支持,不得不在去年年底辞职。

原敬很快就启用了本党的内田康哉领导外务省,旁观了原敬和本野一郎斗争的内相后藤新平,在原敬大获全胜之后,认为在取得了山县等元老支持的原敬现在是不可撼动的,而本野下台之后他在内阁已经陷入了孤立,因此也动了离去的念头。1

只是在人事斗争上大获全胜的原敬,同样也面临着日本外交和经济上的困境。在外交上,协约国因为人力和财力的枯竭,开始对日本提出了要求负担更多责任的要求;在经济上,效仿英国自由贸易经济体系的日本,虽然并没有对日本的工商业采取完全的放任自由,但是政府对于日本的工商业者的束缚还是比较宽松的。不过这种自由体系在中美统制经济的挤压下,完全处于被压制的状态。

1916年3月18日,原敬召开了内阁会议讨论关于协约国要求日本承担起更多战争责任的问题,海相加藤友三郎当即表态道:“我们应当协助盟国取得这场胜利,否则我们今日所取得的属于德国的殖民地,战后未必就是属于日本的战利品。

此外,和协约国各方加强联系,也有利于我国对抗越来越接近的NDc3NTA=中美双方。一旦让中美真的结成同盟关系,那么我国就将面临一个人口10倍于我国,工业能力20倍于我国,资源数十倍于我国的庞然大物。我国是不可能单独对抗这样一个同盟的,只有拉上协约国整体,我们才能阻止中美两国的靠拢。

所以我认为,我国应当积极的回应英国盟友和协约国各方的要求,以获取他们对于我国的好感。这样才能在战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和海军的积极态度相比,陆军显然就消沉的多,陆相大岛健一向着原敬诉苦道:“前年的战争给陆军造成的伤害,陆军到现在还没有回复呢。1

虽说我们现在有了20个常备师团的编制,但是武器装备不过只有步枪是能够满足部队需求的,机枪、大炮的数量至少一半师团都是欠缺的,加上新补充的士兵,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堪忧。

而且根据从欧洲发回来的消息,我们每师团配置的机枪、大炮数量要远远落后于欧洲各国师团的配备数,缺乏训练的士兵加上严重不足的重武器,这样的军队拉到欧洲去真的能够获得盟友们的认同吗?

还有,前年山东的那一仗,根据我们获得的情报就是德国人指挥的。德国人指挥中国军队都能让我们蒙受如此巨大的挫折,那么在欧洲遇到更加出色的德国军队,我并不看好陆军有什么作为。

说到底,德国陆军是全世界最强大的,而我国和中国不过都是德国陆军的学生,德国人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的缺点。一旦上了战场,我们也许将会再一次蒙受如山东战场,不,也许是比山东战场更大的挫折。

一支在战场上损兵折将的军队是不能够给自己的国家带来荣耀的,不管是从他的敌人那里,还是从他的盟友那里…”

陆相和海相虽然难得的没有在内阁会议上发生争吵,不过原敬却知道双方可不是因为忠勤于国事才互相忍让的。海军这边是因为“八四”舰队的建造案即将通过,海军已经争取到了最大的资源,因此不想在出兵的问题上刺激陆军。

陆军这边则是知道自己无力拦阻海军的建造案,又确实是不想出兵,才干脆以退为进在内阁会议上诉起了苦。当然,陆军说的问题大多数也是真实存在的。

原敬只能轻轻咳嗽了一下,打断了陆相的武北北汉成发言说道:“陆军说的问题确实应当获得解决,我认为日本首先需要的是自卫自给的国防方针,然后我们才能谈其他的目标。

不过海相的意见也是正确的,为了维护日英同盟,我们理当负起盟友的责任来,否则日后又怎么能够期待盟友对于我国的支持呢?

当然,本次战争具有的规模是古往今来未曾有过的,交战国极尽人力物力,以我国的体量其实是难以参与到这样的大战中去的。

因此,为了尽到盟友的责任,而又不能过于深入的被卷入到战争中去,我以为尽量拖延出兵欧洲的时间,和尽量只参与海上护航行动,不参与陆上的战争,应当成为我们的出兵方针。”

原敬的主张迎合了陆海军的想法,自然也就得到了陆海军的支持,于是在解决了出兵欧洲的意向问题之后,他又接着说道:“接下来我们就要谈一谈关于对华关系的问题,山本大臣你先说一说吧。”

农商务大臣山本达雄马上接话道:“想必在座的各位应当知道,我国出口赚取外汇的来源其实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生丝,另一个是棉制品。

生丝这块我就不多说了,自从我们超过中国之后,日本的生丝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一等品,几乎没有人能够和我们竞争了。但是生丝的产出和市场毕竟都不及棉制品广泛,且价格也太过高昂,因此当前我国着重发展的还是更有前途的棉制品。

欧洲大战对于我国棉纺织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在欧战爆发之前的1913年,英国出口了210百万磅棉纱,价值1500万英镑;出口了7075百万码棉布,价值9777.6万英镑。在欧战爆发将近2年后,英国不仅不再向外出口棉纱棉布,甚至还要向外进口棉布和成品服装了。

也就是说,因为欧洲战争光是英国就让出了一个高达7075百万码棉布的市场,这还不包括欧洲由出口棉布变为进口棉布增加的数量。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1913年英国出口棉布的几个主要国家,第一位是英国海外殖民地印度,进口英国棉布达30亿码;第二位是中国,进口了7.16亿码英国棉布;第三位阿根廷进口了1.99亿码英国棉布;第四位巴西进口了0.96亿码英国棉布;第五位美国进口了0.44亿码棉布。

截止到去年,美国已经从棉布进口国变为了棉布出口国,不过美国棉布的主要供应方向还是欧洲,其次是南美各国。作为世界第一产棉国和本国所具有的发达工业能力,美国人获取了英国让出的世界棉织品市场的最大好处。

紧跟着美国人身后在棉产业中获利的,一开始是我国,但是去年9月之后,中国人却已经赶上了我们…”

除了大藏相高桥是清和首相原敬外,其他阁僚都有些不相信的看向了山本达雄。4

即便是对世情再怎么无知的陆海军军人,也是不大相信中国能在棉产业上赶上日本的。毕竟日本仿效英国的工业发展之路,花了将近30余年时间,中间还走了不少岔路,才有了今日这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中国在前清时搞的洋务运动虽然比日本还要早,但是中国的洋务运动是完全走岔了,在日清战争之后更是日渐式微,难以形成什么工业体系了。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但是革命之后成立的中华民国政府也只是为那些地方士绅的发财之路扫清了障碍,而不是积极的谋划建设中国的工业体系。革命之后真正在搞国家建设的,其实只有日本当前最值得警惕的革命委员会而已。

不过革命委员会显然选择了一条和英国、日本迥异的工业发展之路,这条工业发展之路更类似于德国的工业之路,把大多数资源都倾斜到重化工工业上去,少量资源用于更赚钱的纺织工业。对于日本的精英来说,革命委员会走的就是一条邪路。2

没有从纺织工业等涉及民生的工业中积累到足够的资金,只是一味向外国贷款搞工业和基础建设,这几乎就是前清洋务运动的重复,生产出来的产品质次价高难以同外国同类产品竞争,还要向外国银行支付大笔的利息,最终工厂耗尽资本不得不关门或是抵押给外国银行。1

只是欧洲战争的爆发挽救了革命委员会,原本在日本人眼中只有关门倒闭的中国工厂,现在却因为战争的爆发而成了革命委员会的摇钱树。不过,日本的精英们虽然承认自己走了眼,中国人也交了好运,但是他们怎么也不能承认,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人既可以在重化工工业上获得成功,还能在纺织工业上压倒日本。

比如后藤新平就很是不解的说道:“中国人似乎连纺织机械都无法自制,在大战之前中国的纱锭数量也没超过100万锭,不及我国纱锭数量的一半,他们如何就在棉纺织业上压倒了我国?”

山本达雄沉默了数秒,方才正色说道:“是棉花,美国是世界第一产棉国,中国是世界第三产棉国,而印度是世界第二产棉国。

革命委员会过去几年里一直在同美国资本家进行密切的合作,在欧战爆发后的一个月内,美国棉花因为出口受阻一度跌到市价的一半,革命委员会以维护世界棉价的借口吃下了将近上百万包,从而替代了英国成为了美国棉花的又一大进口国。

因为革命委员会的这一行动,使得革命委员会成功的和美国棉花商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虽然我们还没有得到详细的情报,但是美国棉花商人似乎和革命委员会达成了一个棉花价格联盟,固定了美国和中国的棉花出售价格,而且中国人还从美国棉花商人那里引进了许多棉花良种和种植技术。

第一产棉国和第三产棉国的联合,使得1915年下半年的世界棉花价格居高不下。而第二产棉地印度,则在革命委员会和英国达成了互惠贸易之后,采取了以原棉换取棉纱、棉布、衣服的互换贸易。

通过这一连串的协议,世界第一、二、三产棉国已经形成了实质上的棉花价格同盟。光是去年下半年,我国进口的每包原棉就多支出了15美元,而革命委员会从中分享到了450万美元…”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