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二章、恩将仇报

归生如今身处的地方,是郢都城内的白公府邸。

白公胜在叛乱之后,便占据了作为国家武库的高府,并将楚王章也从王宫揪出来,囚禁在高府之中。归生反复规劝老爹善待楚王,还自告奋勇地请求去游说楚王,希望能把脏水往死鬼子西、子期身上泼,追认白公胜兵变的正当性、合法性,谁成想白公胜犟脾气一上来,坚决不准。

归生因此跟老爹大吵了一架,再加上早就想跟对方做切割,便不肯入住高府,而领着白邑的三百兵卒,依旧驻扎在位于城东的白公府邸。

此刻听说白公胜要杀子闾,归生大吃一惊,急命家臣熊南驾车,直奔高府去劝阻老爹。只可惜他还是迟了一步,子闾已然人头落地了……

事后听说,白公胜劫持了子闾,想要废掉楚王章,拥戴对方为王——子闾是楚平王的庶子、楚昭王的庶兄、楚王章的伯父,自然是有继承资格的——然而子闾义正辞严地回答道:

“王孙若想安定楚国,匡扶社稷,由此得到祖宗、社稷的庇佑,这也是我的愿望,但有所使,敢不听命?然若为一己私利而倾覆王室,不顾楚国的安危,我宁可死,也绝不相从!”

白公胜大怒,遂杀子闾。

归生晚了一步,没能拦住,就此跟老爹又习惯性地争吵起来,他先历数前情:“孩儿曾经反复规劝阿父,绝不可谋叛,阿父不听;复又劝告阿父,时机未至,还须隐忍,阿父不听;恳请阿父但杀令尹、司马,勿废大王,阿父不听;而今……子闾贤名遍传天下,楚人爱之,阿父又怎能杀害他呢?”

要说楚平王的诸子当中,最受楚人爱戴的,第一是楚昭王,第二就是子闾了。

昭王时代,虽曾一度被吴军攻破郢都,几乎亡国,但楚人都说,那是先代平王造的孽,逆贼伍子胥引外寇入境,少年继位的昭王其实很无辜。抑且不久后申包胥往哭秦庭,请来秦国救兵,收复了郢都,从此昭王抚安上下,励精图治,终于一步步地恢复了楚国的国力。

虽说还是不敢全面反击吴国,报先前的奇耻大辱吧,他却顺势北上,灭了蛮、唐、顿、胡等小国,还曾迁蔡、救陈,拓展疆土,重振声威,就此得到楚国上下的普遍爱戴。

十年前,就在救陈御吴的过程中,昭王病死军中,临终前召来几位兄长,打算放弃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传位给哥哥们。他首先问庶次兄子西,子西推辞了;再问庶三兄子期,子期也推辞了;第三个问到庶四兄子闾,子闾同样推辞,然而昭王这回却不肯让步了。

后人都推测吧,昭王本意是想传位给子闾的,因为诸兄中子闾最贤,但他不能乱了长幼之序,所以必须先装模作样让让二哥、三哥,当然也明知道那二位不敢应承。可是子闾也不敢应承,昭王却不答应了,他一连求恳了五次,子闾也推辞了四次,最终无奈,只得假模假式先应承下来,好让昭王安心闭眼。

但在昭王去世之后,子闾却和子西、子期等人商议,封锁消息,秘密遣人回郢都去将昭王的庶长子王子章迎至城父,立为楚王。并且其后子西继续做他的令尹,子期继续做他的司马,为楚两卿,执掌国政,子闾却辞去了一切职务,只在府中闲居而已。

归生暗骂老爹你真是脑袋里有屎,也不知道怎么想的——连昭王遗命传位,子闾都不肯接受,那他怎可能上你的贼船啊?再者说了,因为推辞王位,不贪利禄,子闾的威望在楚国,起码在郢都高不可攀啊,国人无不爱之,你怎么能下得了这般狠手呢?

而且吧,那终究是你亲叔啊!

好吧,子西、子期也是你叔伯……反正已经杀了俩了,所以你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打算把平王还活着的儿子全都杀光是吧?

虽然明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可还是忍不住质问白公胜,你为啥要杀子闾呢?白公胜两眼一翻:“我欲立他为王,他坚不肯从,岂能不杀?”

“如此一来,则楚国无王,四方必将归罪于阿父,阿父要如何承当啊?”

“谁说楚国无王?”白公胜冷冷一笑,随即双手左右张开,胸膛一挺,大声说道:“难道我就做不得楚王么?!”

归生闻言,大吃一惊,面上表露出极度震骇的神情来,并且身子朝后一仰,惶惶然跌坐在地……

其实吧,白公胜打算废掉楚王章而自立为王,对他来说,本在意料之中——要不然你囚禁楚王干嘛?要不然你杀害子闾干嘛?难道还能把王位让给子西、子期、子闾这仨死鬼的儿孙么?

楚王章既然被囚,迟早废黜,而子西他们的子嗣也不可能继位,那么跟前代平王、昭王血源关系最近的,就只剩下咱们爷儿俩啦。

归生心说我倒是希望你做楚王呢,那么我以嫡长的身份,就是楚国大子,只要别死你前头,将来这郢都城内的王宫,必定落我手里啊。这年月中国没有皇帝,周天子与其说是天下之共主,不如说是诸侯之共宠,那么人生的顶点,自然是做晋、楚这等大国的君主了。可问题是你当得上楚王吗?我当得上楚国太子吗?

只是为了表示自己年轻识浅……不,应该说是清纯质朴,毫无野心,从来也没有考虑过类似问题,他才一听白公胜毫不避讳地表露野心,假模假式地要大吃一惊。

看到这个一直跟自己顶牛的倔强儿子,竟显露出这般瞠目觳觫之状,白公胜倒不禁得意起来,于是手捋长须,侃侃而谈道:

“皇考,也就是你的大父(祖父),本乃平王嫡子,立为大子,合当继承楚王之位。可叹平王听信谗言,不但废长立幼,还打算杀害皇考,迫使皇考去楚投宋,复入于郑,最终为郑人所害。当时我还是稚子,跟从伍子胥入吴,本以为终此一生,再不能返回父母之邦了,谁想年过四旬,尚能受召还楚……”4

归生有点不大礼貌地打断老爹的话,插嘴道:“然则是谁召阿父还楚的啊?令尹子西实于我家有大恩,阿父却恩将仇报……”

五年前,伍子胥被吴王夫差逼死,还将尸首盛在皮袋子里抛入长江。好在那会儿白公胜父子已然归楚了,否则作为伍氏党羽,估计下场好不到哪儿去。

话说对于楚平王抢夺儿媳为妻,逼走大子建和伍子胥之事,楚国人口虽不敢言,却多数不值其所为,对于大子建,也以同情者居多——不同情伍子胥,因为那厮终究招引外敌入寇,几覆父母之邦。由此子西才会在多年以后,想到把自己流亡在外的这个亲侄子给叫回来,谁成想叫回来的竟然是屠杀自己兄弟的刽子手……4

所以归生就想破脑袋也不明白啊,老爹你失去了伍子胥这个靠山,身为楚国落魄王孙,在吴国能落着好?多亏子西把你召回国来,还任命你做县公,此恩此德,本该没齿不忘才是,你怎么就能起了杀心呢?这不叫恩将仇报,啥才叫恩将仇报?1

“闭嘴!”白公胜暴喝一声,打断了儿子的话,随即恨声道:“为人子者,杀父之仇,岂可不报?我请伐郑,子西明明应允了,转过头却命子期去救郑,受赂而还。则我不能报郑,便只有报于子西、子期!”

“然而阿父复报于大王……”

“王用子西、子期,则为昏主,焉能再守楚国社稷?我不听石乞之言杀他,仅仅囚禁起来,已经算得上是宽宏大量了!”

归生心说别提石乞,那家伙自命勇士,其实最会干的事儿就是拱火,若没有那家伙见天儿在你耳边儿上唠叨,估计你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天可怜见啊,亲儿子说一万句话,还没人石乞说一句话管用……若非你们俩都是满脸横肉的糙老爷儿们,我真要怀疑有啥别的内情了……6

耳听得白公胜继续说道:“这楚王之位,本来就该是皇考的,皇考之后,当传于我!昭王之母,本是许嫁于皇考的伯嬴,却被平王夺去,生下昭王……不,王子轸,窃据楚王之位。且昭王死后,只有庶子,而我是平王嫡孙,子闾等便应当遣使入吴,迎我继位才是,却竟立王子章——我楚王位,岂是庶子所能坐得的?

“彼父子无份且无德,焉能奉宗室、安社稷?自从平王薨后,整整三十七年了……难道我不父子不该把本属于自己的王位给抢夺回来么?!”

归生撇嘴道:“阿父,倘若平王不夺伯嬴,仍旧嫁于大父,则理论上就不会有阿父了,也不会有我,我父子连人都做不成,况乎楚王之位?哪来的什么名份?”1

他这话说得有点儿绕,相关因果逻辑,白公胜一时间没能转过圈儿来,竟然愣住了。

归生却不肯罢休,要继续揪老爹话语里的漏洞——“阿父又说庶子无份做楚王,先不提共王无嫡子,继位的康王、灵王,以及平王全都是庶子,倘若彻底排除庶子,平王都不应该做楚王,哪还有我父子的份呢?只说阿父曾经想要拥立子闾,难道子闾就不是庶子吗?其实阿父只是找个借口好杀他吧!”

这句话,说得白公胜彻底的哑口无言。

归生趁机舒展自己面部肌肉,尽量表现出诚挚之色来,再次劝谏道:“阿父,亡羊补牢,未为晚也。恳请阿父收起野心,赶紧释放大王,仍旧复位为君,则大王惧怕再陷囹圄,必定追认阿父之所为,宣布子西、子期的罪状。由此四方有怨,怨归大王,欲伐阿父者,再无大义名份,塌天之祸,便可一朝得解。且阿父必能做令尹,或做司马,得执楚政,挟大王而令全楚,岂不是好?”4

他心里在喊:赶紧悬崖勒马吧,你赶紧答应我的请求吧,则你我父子不但能够安安生生活下去,或许还能保得一世富贵呢。而且等你先做上十年二十年的令尹,彻底掌控了楚政,到时候还怕没有篡位的机会吗?想当初太爷爷楚平王的王位就也不是好来的呀。

即便你死得早,也还有我在呢嘛,咱们可以学学司马家……

然而白公胜却一口回绝:“有楚王可做,谁还会满足于令尹或者司马?”

“阿父!”

“今日我还是白县之尹,是白公,以熊为氏,或以王孙为氏,明日便无氏了——诸侯无氏,以国为氏,我便是楚王胜,而你,我将册立你做大子——大子归生!”2

白公胜双目大睁,两颊酡红,表情绝对的激动、炽烈,然而归生心中却是冰冷一片——“孩儿不愿阿父做楚王,孩儿也不愿做大子……”

“这不是你说了算的!”

归生凝望着白公胜,目光也逐渐变冷,最终淡淡地回复道:“阿父做不做楚王,自然不是我说了算的;孩儿做不做大子,却不是阿父说了算的!”说完这句话,伏下身去,深施一礼,随即一跃而起,大步流星地朝外便走。

白公胜气得暴跳如雷,连连跺脚,从后招手呼唤,归生却始终不肯回头。他心说我已经陪你走到这一步了,费尽心机想把你从悬崖边上扯回来,你却蛮牛一般只知道朝前猛冲……没法子,从今往后,父子恩绝,还是各顾各吧。3

我知道你迟早完蛋,但我得顾自家的小命啊,这穿越才刚半年,就要再死一回,我绝不甘心!

步出高府大门的时候,忽见石乞全副披挂,执戟警卫,见到归生出来,急忙上前见礼,还口称“公子”。归生冷冷地瞥他一眼:“不敢当。”

石乞是吴国人,原本出身低微,因为伐楚之战中冲杀在前,一条大戟抡开来万夫莫当,遂为伍子胥看中,并将他举荐给了份为弟子的王孙胜,也就是今天的白公胜。这家伙跟白公胜胜臭味相投,全都不谋大局,只泄私愤,甚至于还建议白公胜,干脆把楚王宰了得了,归生对其人是恨之入骨啊。

而且归生才刚最后做努力说服白公胜,结果意料之中的铩羽而归,他心里正窝着一肚子火呢,眼见石乞上前,当即双眉一轩,呵斥道:“楚国因此而乱,你可称心如愿了吧?难道说,你其实是吴王夫差派来的奸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