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霸楚 > 第三章、利令智昏

归生恨透了这个石乞,因为自己反复劝说白公胜不要造反,石乞则一力撺掇白公胜作乱,跟自己彻底拧着来,偏偏白公胜还就听得进石乞的话,却把儿子的一片好心全当成驴肝肺。1

因此忍不住喝斥石乞——“你其实是吴王夫差派来的奸细吧?”3

石乞虽然相貌粗豪,脾气火爆,终究追随白公胜二十多年了,作为上士,礼仪方面还是颇为讲究的,当下面对主君之子,一拱手,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臣虽然是吴人,且是伍子胥推荐给白公的,但自归门下,便是白公之臣,不论楚、吴,只效忠于白公。发兵入郢,是白公本愿;杀子西、子期,也是白公之望;囚禁楚王,复处死子闾,都是白公自家的主意。臣不过从旁协助,使白公达成他的夙愿罢了……”

归生打断对方的话,一指石乞,冷冷地驳斥道:“补主之失,谏君之过,才是忠臣;你则是逞主之欲,逢君之恶,徒恃武勇,以为天下事凭借一柄利剑便可荡平,这是真正的奸佞小人!即便你不是吴国的奸细,想来伍子胥也正是因为你这种性格、禀赋,才推荐给家父的吧?其目的,就是为了乱楚!”2

说完这句话,扭头便走,只留下石乞站立在原地,无奈苦笑。

出门之后,归生纵身跃上马车,一口气便奔回了白公府邸。

这座府邸本是楚王为白公胜在郢都内建造的,以便入朝之时居住;高府则是楚王的武库,两处建筑一在城东,一在城西,距离颇远。归生为此几乎横穿整座郢城,放眼所见,原本繁盛的街巷变得极其萧条,大多数国人全都躲在家中不肯露面;而即便几个被迫必须上街办事的,也都低头疾行,相互间只以眼色示意,不敢立定交谈。

归生不由得长叹一声,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就叫‘道路以目’吧!”

驾车的属臣熊南苦笑一声:“公子说得是啊……”

等到返回白公府邸,几名亲信属臣迎将上来,迫不及待地问他:“怎样了?白公肯听公子的劝谏么?”

归生一摆手:“且进里面去说。”

等到进入正堂,主从落座,归生挥手摒退闲人,只留下几名亲信属臣,随即沉声说道:“家父不但不肯听我良言相劝,并且……他打算要自立为王了!”2

属臣们闻言,俱都大吃一惊——不久前归生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惊惶变色,那是装样,他们此刻的愕然神情可绝对是真的——为首的慎遂不禁大叫起来:“白公为王?国人绝不肯服啊!”1

归生抬起手来,朝下稍稍按压,示意慎遂压低声音,切莫大呼小叫。随即他苦笑着摇摇头:“我知道的,我懂的……家父幼年离楚,我是在吴国出生的,而楚吴之间,本有破郢之怨——甚至于还可以算是家父与伍子胥招来的吴兵!国人不怨我父子,已属万幸,怎么还肯拥戴家父为王呢?

“而今的楚王本乃昭王之子,昭王实逐吴师而复兴楚,国人爱之,爱屋及乌,自然受到拥戴。倘若家父肯于宽释楚王,以之为号召,则国人或将对楚王之爱,稍稍移于我家……这是最后的指望了,却又被家父严词拒绝,这下子,我是彻底的束手无策啦……”4

属臣们听了,都不禁气馁。

其实归生也就那么一说,他明知道白公胜最后是什么下场,甚至于被谁人所败、所杀,虽然自从莫名其妙地魂穿来此世之后,就反复劝谏白公胜,切勿自蹈死路,但也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对于万一劝说无效,应该如何自保,多少也做过一些谋算。1

只可惜,他来的时候太迟啦,准备时间也太仓促了——穿过来没几天,就听白公胜一边磨剑,一边对来访白县的司马子期的儿子王孙平说:“我向来以直率闻名,倘若不告诉你原因,那还能算是直率吗?我在这里磨剑,是想要杀你父亲!”2

归生当时吓得是魂飞魄散——这家伙疯了吧,哪有想杀人、要造反,还先给出下集预告来的?!

然而王孙平将此事回报伯父子西,子西却只当白公胜是在口头抱怨而已,不但不加提防,反倒命人传话给白公胜,说:“白公好象鸡卵,靠着我的羽翼遮护才能成长。如今的楚国,在我死后,这令尹或者司马之位,除了白公还能由谁来继任呢?”

白公胜对此的回答是——“令尹满口谎言!他若能得着好死,那我就不是我了!”

从那时候起,直到白公胜正式发动叛乱,前后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归生两千年后的魂魄初来乍到,近乎两眼一抹黑,所能施展的手段实在有限。可惜他前世也仅仅知道白公胜乱楚,最终兵败被杀罢了,对于具体过程并不清楚——或许史书上原本也没有详细介绍——因此很难在某个节点上,奋然一击便彻底打断事件的进程。他只能反复规劝白公胜,及时收手,以免身陷泥淖,难以自拔……2

请求复立楚王,“挟大王而令全楚”,并不是他最后的手段,而只是最后一条稳妥的计策罢了。从今往后,大概只能在刀尖上跳舞,不得不行险以图侥幸啦。

于是注目专司打探消息的属臣朱飞:“方城外可有消息传来?”

朱飞点点头,回答道:“叶公已经聚集了叶、应和东西不羹等邑的兵马,汇聚于蔡,人皆乐为所用,劝他南下平乱。然而叶公却说:‘以险着谋图侥幸之人,所求必定无厌,所求无厌,行为必定偏离正轨,到时候才可讨伐。’暂时还并没有行动。”

听到“叶公”二字,归生就觉得两侧太阳穴一涨,牵引着整片后脑勺都剧痛起来。因为其实吧,对于白公胜的名字,及其下场,穿越之前他是通过这位叶公的事迹才知道的。

叶公子高,本名叫做沈尹诸梁,也可以简称为沈诸梁,同样出自芈姓王族,只是血统比较疏远罢了。其父沈尹戍曾经担任过左司马,在吴军入侵时死于战阵之上,因而复郢之后,楚昭王便优恤其子,拜沈诸梁为叶县之尹,故此人称叶公。1

后世有一个成语,其普及程度比“掘墓鞭尸”、“日暮途穷”、“倒行逆施”更广,几乎妇孺皆知,那就是——叶公好龙。穿越前归生就曾经琢磨过啊,龙肯定是没有的,但这人呢,历史上真有吗?一查资料,嘿,果然真有,乃是楚国县公,曾经平定白公胜之乱,由此被任命为执政,是和孙叔敖齐名的楚国名相……2

实话说,若非穿越前临时起意,曾经翻查过叶公子高的履历,他怎么可能知道白公胜是谁?他连伍子胥是抱着一孩子过昭关的都不清楚!说不定还乐呵呵地自以为楚太子有份,每天做锦衣玉食、称王称霸的美梦哪,直到叶公领兵杀入郢都……

此际又听到叶公之名,归生不由得神经性地头痛,随即苦笑道:“国人都不肯归从家父,家父却杀了素有贤名的管休,今日又杀子闾……想必叶公听闻此讯,将喜不自胜,即刻束装就道吧?说不定方城外的兵马,已然开进缯关来了!”

楚国于其境内,尤其是边境地区,多命县尹,也称为县公,既是原始的行政区划,也算一个个单独编制的武装集团。但凡遭遇外敌入侵,便可由一两名县公召聚周边武装集团,敌弱便直接杀退之,敌强便凭坚而守,以待楚王直属的两广之卒来援。

因应如今的……可以说国际环境吧,楚国的县公主要麇集在两个方向——一是北方的叶公、申公、郧公、蔡公等,以防备晋师,二是东方的白公、黄公、息公、期思公等,以防备吴师。1

吴国崛起,逐渐成为楚国心腹大患,才最近不到百年之事;而楚、晋相斗,争霸中原,已经超过一百五十年了。因而楚国在北方的汉水以北、泜水之南,修筑了要隘缯关,其后又在缯关东北方向构建了一系列方形要隘,连贯、横亘达三百里之长,就俗称为“方城”。不过随着楚国势力继续向中原腹地推进,北部边境的战斗集团多数已在方城之外,尤其东不羹和西不羹两城,更是驻有重兵。2

如今楚王直辖的两广之卒因为司马子期被杀,蛇无头不行,难以汇聚,则国内最强大的一支机动力量,就是方城之外备晋的诸公之师了,并且据朱飞所探,十有七八,都听命于叶公子高。除非白公胜也能说动七成以上的东方诸公一起叛乱,否则是很难对敌的。

归生估摸着,白公胜杀害子闾的消息一传过去,叶公即刻便会动兵。而且叶县距离郢都终究太过遥远了,就理论上来说,叶公应该聚集方城外兵马,先开进缯关来,再打探郢都消息,寻找可趁之机,不至于一直远远瞧着没啥动作。

朱飞皱着眉头嗫嚅道:“叶公之来,应该没这么快……”

“是快是慢,最迟一个月,便见分晓。到时候叶公逼迫于外,国人声援于内,郢都怎么守?家父要怎么坐稳他的楚王宝座?”归生忍不住抛出了一个在座谁都听不懂的成语来——“没想到他‘利令智昏’,一至于此!”1

属臣们不由得面面相觑。慎遂咬牙切齿地说:“还有一个月,招兵、练兵,未必不能与叶公一较短长。”

“梦话!家父之望,不出淮上,这郢都城内,上哪里招兵去?”

白公胜的辖地是白县,在淮水和汝水、颍水之间,以白邑为中心,还有壶丘、鹿上、新蔡、胡和慎五座城池,在楚国东方诸县中,势力算是数一数二的。但即便如此,集结诸邑兵马,顶天了也就能拉出三千人来。

而即便这三千人,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地全都杀来郢都啊,事实上,白公胜是诈称献俘,这才入郢来发动叛乱的。

这一年的夏季,吴师侵慎,白公胜纠集了白、黄、期思三县之兵往御,小胜吴师。于是奏请入都献捷,就此领着白邑之卒三百、壶丘等城兵马五百,押送两百多名吴俘,顺顺利利开进了郢都……

也就是说,白公胜如今手上只有一千人——包括吴俘,也受他调遣——非但不可能千里迢迢地从淮上再召军队过来,即便召来了,也没多少……倘若郢都的国人拥戴白公胜,振臂一呼,三五千众须臾可集,问题是,有人肯听命吗?

就刚才大街上见到那副“道路以目”的样子,白痴也知道白公胜此举不得人心啊。终究子西、子期虽说不上是贤执政,楚王章也没他老爹昭王的声望,终究还没闹到天怒人怨的地步,而白公胜归楚仅仅八年而已,并且长时间呆在白县,这郢都城里多半国人的脸都还认不全呢,谁会党从他造反?

况且他还刚杀了国人拥戴的子闾……

小胜吴军一场算个屁啊。除非白公胜真能够统率大军伐吴,直入姑苏,还把阖闾的骨头挖出来抽上几鞭子,以报先世之仇,到时候凯旋郢都,才有可能煽动起国人作乱。就那样,也顶多杀子西、子期,自任执政罢了,国人都未必乐于见他僭位称王。

终究楚人,尤其是郢都的国人都极为爱戴楚昭王,昭王死了才不过十年而已,余恩尚在,不会有多少人想要废掉他亲儿子的——即便是庶子。

为此慎遂提议招兵买马,归生不由得苦笑——这还用你说,要能招到兵,我早招了。不,倘若郢都国人肯听命于我父子,不必下令招兵,就会主动请求协守城池,抵御叶公的。

但他在否决了慎遂的建议之后,却又特意加上一句话:“再说句不好听的,你等都是世代楚人,倘若叶公宣称我父子是吴国的奸细,此来专为乱楚,使吴王有机可趁,难道你等会为了吴奸与楚人作战么?!”

几名属臣闻言大惊,急忙俯首叩拜,连声道:“公子说这种话,是要杀我等了。我等受公子的厚恩,也知道公子忠于楚国,不是吴奸,又怎敢背弃公子呢?”

属臣熊南趁机提议:“要不然公子带着我等,逃回白县去?”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