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143章 秋祭盛事

第143章 秋祭盛事

还没到秋祭,全城就热热闹闹了几天。此时的女子出嫁后,就不能常回娘家,也就逢年过节和秋祭盛事,可以回娘家走走,老姐妹们聚一聚。

而对老母亲来说,女儿外孙难得回来一趟,那就是贵客。

杀鸡买点心,平时收着舍不得吃的好东西都拿出来,喜笑颜开地招呼女儿外孙来尝尝。

都说“远香近臭”,难得一见的女儿、外孙们可不是香喷喷的宝贝儿?

家家户户热热闹闹,母女、姐妹彼此谈着家常,说着趣事,那是有说不完的话。到了夜里,老姐妹还在睡在一间房,悄悄说些贴心话。

熊楚楚看人人都回娘家,也有些思念家人,对姜丰说:“你过年的时候,好歹带我一起回去,我也探望爹娘,再把孩子们接了来。”

“那娘要是不愿意呢?”姜丰问。

夫妻俩对视一眼,又一同叹了口气。要老娘同意,除非是先落实了小雪的终身大事,这可是苏老太太的一桩心事。

高小雪的出身有些尴尬,虽然有做官的舅舅,但是父母双亡。苏氏又不肯委屈外孙女,因此高不成低不就,一直定不下来。

姜丰想了想,又说:“要不就告诉娘,到开建来给小雪择婿。”

地方官不可在任上结亲,但外甥女是不知其中的。

很快就到了秋祭的大戏开场,姜丰作为知府,自然是坐在楼座正中,左右有各县的县令和府衙的属官,也有本地的乡绅们。

那戏台下边,早已挤满了百姓,真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戏台选的是一块平平坦坦的大沙滩,这沙子既光滑、又干净,即使有人摔在上面,也不会弄脏衣服。

官绅家的女眷,也都坐在左侧的看台上,一个个穿了新衣裳,妆容整齐,满头金银首饰耀得人眼花缭乱,下方的人想看又不敢多看。

倒是戏台下面,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们大方,也都穿了最好的衣服,聚在一起说说笑笑。

像姜丰这样没有艺术细胞的,只听到锣鼓“咚咚锵”,戏台上那些装红着绿的进进出出、咿咿呀呀,唱得好不好,他也不知道。

这坐得有点无聊,眼睛索性就往台下看去,看那民生百态,岂非更加有趣?

沙滩来挤得满满的,老老少少都有,那一个个板车、驴车就成了坐席,从老太太到小孙子都来了,纷纷坐在上面。

乡下人,一年中也就那么些热闹的时候,是必要来的。

只是沙滩上离着戏台二三十丈远,也不知道他们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

其实看不看得到不要紧,要紧的是凑热闹。

穷人家哪有什么看戏的机会?这场难得的大戏,所以无论看不看,都是要到戏台底下走一遭的,回去才好跟人说上几句。

谁家若是没来,就好像跌了份一样。

这样的民生百态,姜丰看得有趣,嘴角也露出了笑容。

一旁的属官悄悄观察他的神情,心中纳闷,这姜大人不是外省人吗?怎么对岭南的戏曲也如此感兴趣?真是怪哉......

这场秋祭的大戏,一摆就是三天,各县的乡绅们进了城,也互相走亲访友。

这样难得的盛事,自然也是相亲的好时机。有双方父母相准了,就定下亲事的,来年就可以办喜事了。

但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秋祭结束,女儿外孙又要离开了。

母女、姐妹间抹着眼泪依依不舍。

每个回娘家看戏的姑娘,来的时候都零零碎碎的带来一大批东西。

送父母的,送兄嫂的,送侄子侄女的,送左邻右舍的......东西当然是要带的,见了长辈或晚辈都多少有点东西拿得出来,这是自古以来的人情往来。

临走的时候,也都带着满满的东西,母亲晒的鱼干、姐姐纳的鞋底、哥哥上山采的野果腌的“酸嘢”,都给回娘家的姑娘外孙带回去。

到了走的时候,母亲照例又是送到巷口,殷殷嘱托:“回到去孝顺公婆、妯娌和睦、照顾好孩子们,好生过日子,等过年了再来......”

“唉!”女儿轻轻应了一声,就带着孩子们呼啦啦地走了。

留下老母亲在后头悄悄的抹眼泪,还念叨着“外甥狗,吃了就走”......

姜丰也设下一宴,邀请乡绅和县令等人,笑盈盈地说:“秋祭过后,就是河工大事,全赖诸位鼎力协助了!”

“大人客气了,都是职责所在!”县令和属官们立刻回道。

乡绅们也说:“我们世代居住于此,修河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岂敢不用心?”

“好!”姜丰举起酒杯,敬了众人一杯。

接下来,又是各属官和乡绅给他敬酒。在他的主场,姜大人向来是来者不拒的,反正醉的又不会是他。

秋祭结束,城中又是一阵忙碌。

姜丰这里,忙完的秋祭的事,才有时间把两个师爷叫过来,跟他们商议“开源”的事。这两位师爷都是他自掏腰包请的,是他的私人班底,要谈挣钱的事,当然得找自己人。

听了姜丰说开书局的事,文师爷就说:“开书局本钱不算多,也是个文雅的事,尤其有大人在,生意不会差。毕竟每年县试、府试、院试的小录,大人这里都有最新的。这些在读书人里是供不应求的。”

听了文师爷的话,姜丰也放下心来,点了点头。

庄师爷也说:“上回京城的特使来了,我才知道原来大人写的小说那么好。有大人的小说做门面,我们书局的书,只怕不仅能走向省城,还能走向京城,畅销全国呢!只是,要开书局,也不能光凭大人的书,或拣旁人家出过的再印,还要寻摸几个会写话本的书生,季季有新书,那样才好。”

姜丰听了,笑道:“不瞒你们说,我也就会写写小说,于经济事务上却是不通。我以前也试过做买卖,结果一天就折戟而归了。”

说着,将创业卖茶叶蛋,一天就赔本,惨淡收场的往事说了。

两个师爷都听得哈哈大笑,这个知府大人还挺实诚的,这样的事也好意思对下属说。

说完自己的窘事,姜丰就对两位师爷拱了拱手:“因此,开书局的事,就拜托给两位了。”

庄师爷和文师爷正笑着,听了姜丰的话,笑容都不由得有些凝固,果然,大人的笑话不是白听的,听了就要干活的!

几人把书局的名字、选址等细节商讨了一遍,姜丰才回到后院休息,却见熊楚楚自己在打扫庭院。

就纳闷地问道:“秋祭都结束了,傅嫂子还没回来帮忙?”

熊楚楚脸上闪过一丝怒色,说道:“她家里出了点事。”

“怎么了?”姜丰奇怪地问。傅嫂子是莫明推荐的帮佣,从前何知府在任的时候,就来府衙帮佣的,应该是可靠的人才对啊。

“她家男人,实在不是个东西!”熊楚楚一提起就生气,把扫把都摔到了地上。

这可奇了!傅嫂子的婆家是开镖局的,如今她男人虽说不走镖了,却是个急公好义的人物,在城里挺有名气的,连他这个知府,都隐隐听得风声......怎么又不是个东西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