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43章 不速之客

第243章 不速之客

“请西洋的学者的事很重要,却也急不来。在别国的地头把人绑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此中细节,还得慢慢参详。”姜丰吹了吹茶叶,轻抿一口,接着说道:“这件事恐怕得好几年,你派手下的人去办。我还有一件比较紧迫的事要和你商议。”

徐恭手指在高脚圆几上点了点,笑道:“可是扫荡周围海寇的事?”

“看来你也知道了......那这事就你跟卢胜安排吧。我于武事上不懂,就不瞎指挥了。只是有一条,若是有俘虏就送回来,我们这里缺人呢。”姜丰叹了口气。

徐恭微笑着应了。他最喜欢姜丰的就是这点,肯放权、不会不懂装懂、外行指导内行。

忙完了这几件事,各地县官陆续启程。卢远扬又期期艾艾地找到了姜丰,问起去大佳腊上任的事。

看到他一副热切的神情,姜丰笑道:“这些日子,我给妹夫物色了一个主薄,跟你一起去赴任。只是路途遥远,孩子们还小,鸡笼城这里的大夫总要好些。妻妹和外甥就留在鸡笼城吧。”

卢远扬闻言大喜,连连点头称是。他只是要去过一把当官的瘾,至于妻儿,管他们在哪里?再说了,要是大佳腊也像鸡笼城那么繁华,没有妻子在身边才更好呢!

南国红粉、北国胭脂,都可好好尝一尝!

看到卢远扬带着新物色的主薄远去,熊楚楚冷哼一声:“他还真走得洒脱,也不多和妻儿说几句话。”

“我们建设了这两三年,其实重点建设的只有鸡笼城和海港,岛上大部分地方都还是荒芜的。我跟刘主薄说了,县令大人要事必躬行......”姜丰微微一笑,他是把卢远扬打发去开荒了呢。

可怜卢远扬身边除了两个两个小厮和老仆,全都是姜丰安排的人......

熊楚楚听了姜丰的小声解释,捂着肚子闷笑,捶了姜丰姜丰一下:“你这个人,可真坏!”

姜丰嘿嘿笑了两声。

这种事只不过是调剂罢了,姜大人可有的是大事要忙。

比如说,给府学的学生讲学。

一般来说,一个州府的府学,是要有秀才身份才可以入读的。但大湾这里经历过荷国人统治、文教不兴,别说秀才了,连识字的人都不说。还是姜丰从白水州挖了一批读书人,才把府学建起来。

因姜丰前世本来学的便是理科,虽离开学校好多年,基本是个文盲了,毕竟也是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虽然高深的东西做不出来,讲点基本理论还是可以的。

故此,他在府学里也不讲四书五经,只讲物理、化学、数学这些自然学科的知识。

一开始,府学的先生还颇有疑虑地找到他:“姜大人。您讲的那些杂学,科举取士并不考,若是让学生沉迷于杂学、误入歧途,岂非耽误了前程?”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走科举之路。我在这些孩子们中发现了好几个自然科学的好苗子,好好培养,将来毕竟前程无量。”

姜丰笑道,“世上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特长。如我昨日看到一个学生,他课业都不出众,但我无意中看到他的画,虽没什么灵气,却是清晰明了。将来去工房做个典使,管营造、画图纸不是很好?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就是有前程了!”

在这个医、卜、星、相都被视为下等行业的时代,跟人说“职业无分贵贱”这种思想,老儒生是难以理解的。

几个先生都是摇头叹息,只是他们本来也科举无成,才投奔到姜丰这里的,一时也不好反驳。

为了避免学生们被这些老儒生教成了书呆子,姜丰不仅时常来给府学讲学,还安排唐昕来讲机械营造、郑达讲税务、苏垒讲纺织工艺......

这些杂学,倒比正经的四书五经更吸引学生的目光,让整个学堂的气氛变得更活泼、生动。

到了六月,又是收获的季节。因为多数都是开荒的新地,是免税的。所以虽然丰收了,官府的财政收入却不多。

通判郑达面有难色地问姜丰:“姜大人,今年上缴朝廷的税收怎么报?”

姜丰看了他一眼,问道:“往年如何?”

“前两年我们都报了风灾。只是今年风灾影响不大,按照我们的田亩数量,这个税银就太少了,我怕朝廷有意见。”郑达一一回禀。

“哦,那就还是报风灾吧。”姜丰沉吟道,“我们没来的时候,荷国人在这里,是不交税的。荷国人占领之前,高山族人也是不交税的。朝廷对我们的期盼并不大,意思意思就行了。”

“是!”郑达低眉敛目地应了。

奏章和税银押送出去不久,姜丰还在等着卢胜的扫荡捷报呢,没想到岛上却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这日姜丰正在研究所检查实验设备,听到刑房吏来报,有永安王长史来访。

“谁?永安王长史?”姜丰一愣,随即才想起闽省也是有两个藩王的,其中一个就是永安王,论辈分,还是皇帝的叔叔。

只是自己和这些藩王历来没什么来往,他们怎么来了?

快步回到府衙,姜丰又回家换了一身正式的官服,才到正堂去会见那永安王府长史官。

“古大人此来,有失远迎,恕罪恕罪!”姜丰一进门,就拱手行礼。

王府长史官品阶是正五品,如今姜丰是从四品的大州府知府,按理是姜丰的品阶比较高。

但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王爷的份上,姜丰还是客气些好。

这位古长史倒也很客气地回了礼,随即说道:“下官此来,并非有意叨扰姜大人。谁不知道姜大人是陛下身边的红人?”

这话就不那么客气了......姜丰似乎没有察觉地笑了笑,淡淡地说道:“过奖,不敢当。”

“只是下官不敢不来。再不来,王府都没米下锅了。”古长史叹息着。

“我这一路走来,看到大湾岛上到处是良田,留下一片丰收的稻茬。只可怜我们那里,奴仆和佃户都逃跑了,今年这田地没人耕种,都丢荒了!王爷也闹饥荒啊!实在不得已,只能来向姜大人讨一条生路了!”

来了......

姜丰心中一跳,这是为了“奴仆到大湾可为良民”、“开荒可得地”这两条政令来的。

这两条政令是为了填充大湾的人口,而人口的来源可不就是最近闽省嘛?

白水州的施伦有海港、又和姜丰一起销赃,对于农业依赖得不是那么大,还没说什么。

但闽省最大的地主是谁?除了一些官僚世家,就是藩王!

姜丰转了转手中的指环,笑道:“古大人严重了。我们大湾地多人少,荒芜一片。闽省那里,人多地少,百姓没有吃的,难免动乱,我这不是为你们转移剩余劳动力嘛?”

“早就听闻姜大人巧舌如簧,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古长史冷笑道:“我们王爷说了,别的不用多说。只有请姜大人收回‘放奴’、‘开荒’两条政令,并把逃奴送还吾等,否则......王爷也只能跟陛下说道说道了!”

听到古长史的威胁,姜丰皱了皱眉头,说道:“我离京之时,陛下曾给我一道圣旨,上面允许我在大湾‘便宜行事’。”

看到姜丰是要硬撑,古长史脸色一黑,随即阴恻恻地笑道:“姜大人是想变法吗?你想好了......自古以来,变法者能有什么好下场?商君车裂、王安石被钉成奸臣几百年不得翻身!”

接着不等姜丰回话,古长史说完站起身,甩了甩袖子道:“下官还要回去复命,望大人好好想想,尽早给我答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