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55章 姜媛出家

第255章 姜媛出家

姜丰却知道事情不能再拖,对姜媛说:“你明日就去道观上香,买一张度牒,就说是为祖母祈福。”

“那不是骗神仙吗?这怎么行?!”办法很好,姜媛承认,时机、理由都极其完美。比自己装病治不好,来个道士说,出家吧,要好得多。但那是苏氏,她的亲祖母。

神仙?难道出家的都信?若是这样,那些白莲教、红莲教的又怎么说?

姜丰诱导地说:“媛媛不妨这样想,祖母信佛,还是病了,你不如度为女道士,看看老君帮不帮忙。难道你度为女道士,不可以是既为自己,又为祖母吗?”

听起来似乎有理......看着父亲笃定的神情,姜媛点头道:“好。”

谁知姜丰和熊楚楚这关都过了,苏氏得知后还是反对:“正经人家的女孩儿都不干三姑六婆的行当,你要做个什么的女道士?”

姜丰摆摆手,让姜媛和熊楚楚出去,自己说服老娘。

以他鬼斧神工的诡辩之术,苏氏哪里招架得住?最后不仅答应了,还把姜媛叫了过去,拉着她的手说道:“我让你爹给你选个好宅子,祖母这里还有些私房,也给你置些田地,这些都记在你的名下,将来也好有个产业傍身。”

“祖母!”姜媛看到祖母从床底下拉出一个箱子,颤巍巍地拿出一包银子,眼泪不由得流了出来,哽咽道:“祖母留着自己用吧,或是将来给殊儿、衡儿都成。”

祖母想来节俭,这包银子都是平日里晚辈孝敬,她收起来了,只怕都舍不得用。

苏氏摇摇头,固执地把银子塞到姜媛怀里,压低声音道:“他们和你不一样!”

到底哪里不一样,苏氏又不肯说了,只是把银子塞给姜媛,硬逼着她收下。

姜媛只能无奈地收下,擦着眼泪说道:“祖母,你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我做了道姑也天天回来看你!你要快点好起来!”

“好!常回来!”苏氏拉着姜媛的手,又絮絮叨叨地叮嘱她,一个人住一套宅子,要注意门户安全......

姜媛安安静静地听着,看着祖母银白的头发、浑浊的双眼,一时有些恍惚。在她遥远的记忆里,祖母时常遗憾她不是个男孩,给她和娘脸色看......

什么时候起,祖母对她,似乎比对两个弟弟更亲近了呢?

接下来,寻合适的改建道观的宅子,评估产业,买度牒......姜丰安排得妥当,姜媛出家进行得也顺利。

重阳节过后,姜媛带着她的两个侍女齐齐度做了女道士。道观都准备好了,就在科学研究所的旁边,离府衙也不远。

名字是姜媛自己起的,生硬得很有特色,叫做无用观。

令人惊奇的是,就在姜媛拿到度牒的当天,苏氏的病居然好了。

姜媛的下巴砸到了脚面上。

由于姜丰的科普教育,姜媛对于满天神佛的态度一直都是将信将疑的,苏氏的病好了,对她也称得上是一次冲击了。

摸摸下巴,姜媛对父亲道:“既然老君灵验,虽然我不大诚心,可有来有往才是买卖不是?他保佑祖母病好了,我也得好好报答他,听说道观经营得好也挺赚钱的不是?”

姜丰哭笑不得:“你是出家啊!怎么跟开了个铺子似的呢?”

从来都是他让人哭笑不得,现在也轮到他自己了。这女儿果然是亲生的!

办妥了度牒,挑了个黄道吉日,姜媛开开心心地和家人道别,就准备搬到无为观里去住。

本来对于姜媛出家这件事,苏氏和熊楚楚都是怀疑和忐忑的,可是看她这么一副高兴的样子,又觉得这似乎是一件好事?

熊楚楚想到女儿以后就得穿道袍,一应时新的女装都穿不上,好看的首饰得收柜子里,泪汪汪地说:“别听你爹的胡闹!过一段时间就还俗回来,娘给你寻一个四角俱全的女婿。”

姜媛只管笑盈盈的应着,内心却早就飞了。

她这个家出的比出嫁都自在。

无用观整个都是她的地盘,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也没人管她,干什么事不用先想办法说服父母,自己一拍脑袋就能定下来,将来想去上学就上学,做研究也可以,不用看公婆妯娌小姑脸色,更不用跟丈夫、小妾的斗智斗勇。

这多好啊!

一家人送着姜媛到了无用观里,姜丰抬头看了看匾额,笑道:“怎么起了这么个名字?”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姜媛笑着吟道。

姜丰点点头,这是庄子《逍遥游》里的话。在庄子的眼里,心怀造化之道处世,万事万物就没有有用无用之分。所谓的有用无用,都是片面和相对的看法。万物各有其自然之用,凡是自然的,自有它的用处。

如今世人都重视四书五经,以科举为要。他虽想推广科学教育,却被广大士子认为是奇技淫巧、无用之物,肯认真学的没几个。

而姜媛这里,恰恰是“无用观”。

熊楚楚扶着苏氏,一起进去打量了一翻。道观是改建的,如今粉饰一新。只是由于是道观,自然比较简朴,没有什么精致的装饰。

熊楚楚从入门起,到姜媛的卧房止,叹道:“家里日子如今好过了,你怎么又来受这个苦?”

这个道观,不说比京中的宅子,就是比新建的大湾知府官衙都比不上呢。

姜媛笑道:“比小竹村的土房呢?好得很了。娘看这儿多好啊,我将大门一关,天天安静读书,不比别的都强?我就爱这个。”

她说的是实话,又有姜丰在旁边帮腔,熊楚楚才不说什么了。

苏氏里外看了一遍,有些不放心地说:“这里地方倒不小,回头让你爹给你淘换几条看门狗来!要肥的、凶的、狠的。土狗跟狼配下来的崽子最好。四面墙、前后门,都拴上。”

姜丰应了,安慰道:“这条街如今是杨捕头的侄儿负责巡逻,那是个认真负责的小伙子,且离知府衙门不远,不会有什么事的。”

“小心些好!”苏氏叮嘱。

这姑娘家的,虽说出了家,门户也要严谨,否则传说什么不好的话来,将来还怎么还俗、怎么嫁人呢?

大概这个家里,除了姜丰之外,都觉得姜媛很快就会还俗嫁人的。

知府老爷的闺女为祖母祈福出家!这样孝心感动上天的故事,自然又引起了满城的传颂。

姜丰笑着给京中去了一封信。

顾卿一五一十地把苏老太太生病,姜媛为祖母祈福出家,随即苏氏病好一事禀告给皇后。

岑皇后沉默了一会儿,笑道:“倒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可惜和我家弟弟无缘。”

有那么一瞬间,她怀疑姜家是不想和岑家结亲才让女儿出家的。但随即她又否定了这个想法。正如姜丰所说,不至于这么做。不想结亲,直接拒绝也不是罪过。

这么一来就是巧合了......巧得也很妙,既不伤岑家和皇后的面子,又不破坏皇后一系和姜家的关系。

这一年是进京述职之年,姜丰要亲自去吏部述职,身边带着同知唐昕和通判郑达,其他人留守。

这一年,大湾岛招商修路、办佳丽节,名声都传到京城去。女眷人家不管朝廷大事,倒是对姜大人的誓言、姜姑娘出家之事颇为好奇。

姜丰知道,他这一趟进京,又要去讲故事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