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65章 商贾齐来

第265章 商贾齐来

何、冼两位东家离开知府衙门时,脚下几乎有些不稳。何家主请冼家主到自家去坐坐,冼家主欣然前往。

大湾的春天阳光和煦、繁花似锦,只要不下雨,就是踏青的好时光。

何家是做银号的,那有得是钱。

何家这所宅子虽是新添置的,也颇有几处景致可赏。何家主此时却没有赏景的心,邀请冼家主到书房里坐。

何家主道:“姜巡抚的手段,真是出神入化。”

建一整座新城,算起来都不用官府掏银子。让商贾拍下大片土地建房子来卖,更是闻所未闻。百姓都习惯了不是买地自建,就是买别人家的房子,从来没有这样建大批新房,只为买卖的事。

冼家主沉吟道:“姜巡抚是好手段,只是大湾自来荒芜,这宅子建了,能卖出价钱来吗?”

姜丰手段自是不凡,冼家主也得承认。

自姜丰入主大湾以来,种种手段皆是出人意料,偏偏最终又能取得效果。但,如今这件事的关键在于,能这么干的地方,要么是富庶、人来人往、商业发达的地区,如淮扬一带;要么是贵人多的,如京城,正所谓“京城居,大不易”。

何家主沉默了片刻,轻声道:“如果大湾一直从事海贸,何愁新城不富?开春以来,鸡笼港码头上日夜不停,有外洋来的商船,也有内陆来的商船,鸡笼城竟成了一个中转之城。”

冼家主细细抽了一口气:“这么说,连广府和白水州的海贸生意,都被这鸡笼城抢了?那两个地方肯吗?”

“肯不肯的......谁不知道鸡笼港的关税收得低呢?只要他呈给朝廷的税不少,谁又能说什么?”何家主轻声道,“我看这位姜巡抚,是位目光长远的,肯放下眼前的小利,才能谋取更大的利益。”

减免关税,看似税收少了。但是吸引了大量的商贾来停泊、中转交易,就在短期内大大的活跃了大湾的经济。

广府凭什么繁荣?不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吗?现在,大湾开始不声不响地迅速崛起。

想到这里,冼家主道:“既如此,我等莫要犹豫。只是这建新城,官府工事由官家预付两成银子的还好些。可这民宅,必然是要建好才能卖的,我们又还要出买地的钱又要盖房子,先期银钱投入不在少数。我想,不如让官府以土地入股,这样我们省却买地的钱,房子建好后,按占比给官府红利。如此一来,房子卖不出去的风险也有官府担着,若是卖不出去,只怕官府比我们还着急。”

何家主抚掌一笑:“老哥此计甚妙!若是官府也参了股,他们就会希望房子卖得价格高些,不会给我们限价。再者,百姓知道房子有官府参与建的,对质量也会比较有信心。若是有纠纷,官府也和我们站在一边。”

都是千年的狐狸......两人端着茶杯互敬一杯,都一齐笑了起来。

两人商议妥当,何家主道:“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去找郑通判说一声。”

这郑达运气也好,听说原本不过是闽省一县令身边的师爷,最早响应求贤令来了大湾。如今水涨船高,竟成了姜巡抚身边一等一的要员。

冼家主一想也是,他们先去报备,便占了先机,至少能拿些好的地段。

两位大商贾带着管事又风风火火地回到知府衙门,谁知正看到闽省大海商钱、包两家从府衙出来,脸上都带着笑意。

那经历罗鹏还亲自把他们送了出来。

何、冼两家心中便大喊不好!他们还准备和官府谈条件、土地入股呢,若是官府转头去和别家合作,那他们可怎么办?

两老头儿挤出笑容上前和罗鹏打招呼。

罗鹏笑道:“已到了中午,大人已经回家吃饭了。若是下午没别的事,再出来办公。”

何、冼两位与闽省海商表面笑呵呵的打了招呼,只能无奈的告辞。

走出两步,那何家主突然问钱、包两人:“不知两位东家来府衙,可是为了建设新城一事?”

钱、包二人笑得跟弥勒佛一般:“如今来府衙的,谁不是为了建设新城?如此盛事,我等虽是商贾,也愿为官府出一份力,将来说不得写入地方志,也留名青史呢!”

口口声声做贡献?要是没利可图你会来?别以为他们不知道,海商都是要钱不要命的亡命之徒!

钱、包二人呵呵一笑,心想,何家做银号的,才是空手套白狼,吃人不吐骨头呢!至于冼家,在南洋势力已不小,还惦记着大湾?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各人心怀鬼胎,都想着怎么抢占先机,连午餐都吃不好,临时和心腹商议,怎么抢先和官府定下合同。

到了下午,姜丰吃了午饭又歇了个午觉,神清气爽地出来。发现不仅各地银号、海商,连粮商、盐商和漕商都派了代表来了。

“怎么来得这么齐人?倒是商量好似的。”姜丰失笑。

商人逐利,官府放出风声去已经有些日子了,又说连远在淮扬的漕商罗家都要来分一杯羹,已经有人在大湾的其他商家哪里还耐得住?

这不看见何、冼两家率先受到邀请,其他人就不请自来了。

何、冼两位家主连忙行礼道:“我们回去一商议,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想说来给大人听听。”

然后,就把希望官府以地参股、共同买房的事说了。

姜丰笑了笑:“商事方面,我是新手,诸位都是老商人了,纵横商场多年,想必比我有经验。不知诸位觉得这个建议如何?”

其他人听了这个建议,都诧异地望了何、冼两位家主一眼。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这个建议可谓把商人的投入、风险都降到最低,拉官府下水。就是不知道姜大人是什么意思?

那漕商罗家来的是一个管事,他家有子弟在官府任职,但是在商言商,此时就说道:“在下认为,这个建议不错。”

有了他开头,其他人也一致认同。

姜丰明白,说到底,大家对大佳腊新城还是信心不足,担心房子建了卖不出去,才会有这个想法。要是扬州、京城等地,只怕他们巴不得自己全权建设、房子归自己卖。

但是由官府参股,对官府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卖地的钱相比房子来说,能有多少?房子才是值钱的。以土地参股,官府还是不掏一文钱,最后却能参与房子的分红,且对房子的定价有更多的话语权,不至于房价过高,让普通百姓买不起......

想明白了这一点,姜丰笑道:“既然诸位都说好,必然是一个好主意,本官同意了。”

咦?没想到姜大人那么好说话?

对姜丰自恃有些了解的商人心中开始嘀咕,难道姜大人对新城有足够的信心,认为房子不愁卖?

那么自己的建议,不就是上赶着给官府送好处吗?

这么想着,有些人看何、冼两位家主的眼神就有些古怪。这两位,莫不是被官府收买了,故意拉咱们入套?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同意了这个模式,也就不能反悔了。

接下来,姜丰就把承包区域、商讨合同细则、交保证金等事交给工房、户房的下属官员,罗鹏和苏垒、胡大山等人也参与到沟通之中。

回到书房里,姜丰靠在椅背上舒了口气。

范致远过来笑道:“大人说得没错,给他们一点竞争,自然人就来了。”

“你的事情办得也不错。”姜丰笑了笑。

四处放风声,打着巡抚幕僚的名义,在青楼酒馆“不经意”间透露哪家商号又来给巡抚大人送礼了......营造紧迫感,都是范致远做的事情。

范致远嘿嘿一笑:“也是得大人恩典,在下这段日子去的青楼,比这辈子还多!”

且叫姑娘还有公费报销,太舒爽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