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69章 大湾见闻

第269章 大湾见闻

王玢此次来,主要是考察建新城的事。

建一个大城,里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朝廷虽然授权巡抚管理地方,但这样的大事不能不闻不问。万一姜丰用了什么过激的手段,一旦发生动乱,可就不是一个巡抚兜得住的。

姜丰和王玢也算通家之好,就邀请王玢到自己家住,王玢欣然答应了。

他显然也是早有准备的,一上门,随从就奉上了礼单。从苏老夫人到小姜衡,老老少少的都有。这些礼物,既有京城时兴的衣料、首饰,也有国子监新出的书,还有家乡衡川府的特产,可谓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看到王玢的礼物,姜丰心中松了一口气。若是朝廷派人来找茬,又何必费这个心?当然,若真的对自己不满了,想必也不会派王玢来。

既是通家之好,姜丰也没有请王玢到外面的酒楼摆宴席,而是在家里举行家宴,给王玢接风。

“可惜我今日没空,不然我亲自下厨,给你做两道好菜。”姜丰笑着给王玢倒酒。

王玢看桌上海鲜居多,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鱼,小儿手臂粗细的虾,脸盆大的螃蟹......笑道:“若是这样的菜,我也会做。”

都是白灼的......

“海鲜就是要这样做才好吃,保留原汁原味。”姜丰一边说着,一边亲自给王玢剥了一只大虾,放在他面前的碟子上。

王玢礼尚往来,剥了一只虾却是给了最小的姜衡。

姜衡乖巧地道谢。

王玢笑道:“好孩子。”

又随和地笑着问两个男孩儿读了什么书,日常都做些什么,一点都没有京中大官的架子。

姜殊和姜衡口齿清晰地回答了。

姜丰含笑看着两个儿子,心中满意,嘴里却谦虚:“他们两个哪里读什么书!每日都淘气得不行。大的只喜欢舞刀弄剑,小的日日缠着西洋先生,教他西洋画法。我看他们两个,必是纨绔无疑了。”

姜殊和姜衡都很无奈,大人都是这样,总喜欢贬低自己的孩子。

“允文允武,也不错了。”王玢哪里听不出姜丰语气里的自得?轻笑道,“我此次来,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你家小儿子回京,太子殿下已经进上书房读书了。”

姜丰手下一顿,压低声音说:“他祖母和母亲就在屏风那边,我们稍后再说这事,省得她们抹眼泪。”

王玢点了点头,也岔开了话题,说起京中的趣事来,一时间宾主俱欢。

谁知王玢的话,苏氏和熊楚楚都听到了。等王玢回客院里休息后,姜丰就面对了两张愁容满面的脸。

“这是怎么了?衡儿要做伴读的事,你们不是早就知道了?就是王玢不来,我迟些日子也要亲自送他去。”姜丰劝道。

苏氏叹着气:“从前我们一家都在京城,衡儿能做伴读,自是天大的恩典。如今我们一家都不在,独独他一个小孩子在那里,哪能放心呢?”

熊楚楚也说:“且你刚刚才遭遇了刺杀,谁知道还有没有丧心病狂的人?”

姜丰皱眉道:“衡儿的安全的问题,陛下会负责的。我上回也拜托了王家、衡儿的先生齐老板,又有小雪兄妹三人在京,罗轩是个沉稳可靠的,倒也不算是举目无亲。”

“就不能想想法子推了这个事?这个恩典我们不要还不行吗?”熊楚楚哭道,“外人再周全,能比得上爹娘?”

姜丰自己也很舍不得,自己亲生的,就不要去想什么利和弊。

只要想到小小的孩子远离父母,又是做伴读,即使不受气,也免不了被太监宫女的忽视。说不定,伴读之间也有个勾心斗角......姜衡是个天真单纯的孩子,哪里知道这些?

该怎么想个办法?

第二日,王玢醒来后,让随从和姜丰说一声,要出门去逛逛。

姜丰连忙赶了过来,说道:“既要出去,何不找我作陪?我可是最好的向导,这鸡笼城,没有我不熟悉的地方。”

他有空的时候,也经常到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市井民生。

两人虽然都穿着便服,但旁边跟着几个高大英武的护卫,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街上人虽然多,看到他们都会自觉避让一二,倒不至于挤到。

王玢看着热闹的街市,街道上人潮涌涌,两边的商铺应有具有,街上每隔不远处就有一个垃圾桶,路上并不会很脏。

“一个地方,是好是坏,是穷是富,到街上走一圈就知道了。”王玢叹道,“你这个鸡笼城,比淮扬也不差什么了。这里尚且如此,何况大佳腊新城。”

“那里还在建呢,到处都在施工,尘土飞扬的。你若是要去看,我随时带你去。”姜丰笑道。

王玢点点头,又问了一些问题。比如街上马车也不少,为何路上没有见到太多的马粪。

“每日早晚都有清洁工打扫道路,且每家每户都要承包自己家前面的道路清洁。如此一来,就能尽可能保持道路干净。”姜丰指着路边的一排马车道,“那些是公共马车。其他地方也有租马车的,都要临时去寻。我这里外来人多,用马车的地方也多,就组织了车夫来驾马车,客人要去哪里都可以上前租车。”

“这个法子倒是不错。”王玢眼前一亮,称赞道:“难为你想出来。”

姜丰摇头:“并不是我自己想的,这在西洋某国早就有了。还有那法兰西国,要求临街的百姓夜晚都在门口挂一盏灯。但是那样要百姓自费灯油,多有不愿。我这里晚上也点灯,却是有官府提供的灯油。”

“晚上点灯?不宵禁?”王玢诧异地问道。

一般的城池,只有元宵、中秋这些佳节,会举行灯会,百姓可以彻夜出来游玩,其他时候都有宵禁,一入夜,非紧急事情都禁止出门行走。

“不宵禁!”姜丰肯定地说,“我们大湾和别处不一样,工坊多。许多老百姓白天都在工坊里做工,哪里有时间出门逛街?也只有晚上放工后逛一逛。安排路灯,虽然费了灯油,但刺激了商业,最后税收也增加了。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

王玢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姜丰的所作所为,总是从务实出发,却不断地挑战传统的规矩。

在街上逛了逛,姜丰把王玢带到了东海阁,这是鸡笼城最好的酒楼,在二楼还能遥望大海、视野开阔。一楼的大堂里还有几个扶桑美姬咿咿呀呀地唱着小曲,却并没有人拿着托盘要打赏。

这些自然是酒楼请来愉客的女妓。

姜丰又解释道:“这些都是附近楼子里的,你若看上了,也可以带回家过夜。”

王玢连连摇头:“这些扶桑女人脸刷得跟墙似的,我可欣赏不来。”

“内地来的也有,暹罗的也有,回头带你去怡红院挑。”姜丰笑道。

王玢挑了挑眉:“你休想用女色贿赂我!”

“被你看穿了!”姜丰怅然地叹了口气,他还想拉王玢帮他出主意,怎么才能不让姜衡进京呢......

“那么你对女色不感兴趣,男色如何?”姜丰又问道。

王玢装作羞恼地哼了一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那就是没办法了......姜丰上下扫了王玢一眼,不知道在想什么。

两人说笑了一回儿,才步入正题。

“新城建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官府建设这部分。包括巡抚衙门、知府衙门、以及官员官宅,还有军营。第二部分就是民宅、坊市这些。”姜丰说着,挥了挥手。

身后的范致远拿出了一张大佳腊城的规划图。

王玢随意地瞟了范致远一眼,这个人他在京中也见过......实在是长得那么有特色的人也不多,见过一次就很难忘记。

不过......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王玢便也没问。

只听姜丰接着说道:“官府建设部分,与修路一样,都是官府出钱,招标商人来修。有创新的是民宅、坊市这些,官府按土地入股,占三成,商家出银子建,以后负责售卖,占七成。”

桌上铺着规划图,王玢已经被这规模甚大的新城给震撼了一下,再听了姜丰的介绍,问道:“若是商人反悔了呢?”

“我们招标的时候,自然会考虑资质,非资金雄厚的都不会中标。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还要求商家提供两成的保证金,交到巡抚衙门。一旦他们反悔,这些现银不退,工程自有衙门接手。”

接着,姜丰又把工程结算的流程说了一遍,最后总结:“因为前面有了修路的经验,所以商家对官府都比较信任,所以目前没有问题。这里头的诸多细则,都是工房、户房的经承和通判郑达、经历罗鹏等人一起合计的。光是这些条款,就写了半尺厚,既有约束商家的条款,也有约束官府的条款,还有一旦双方出现问题,后续赔偿的之类。总之务必达到公平公正。”

王玢点头,笑道:“京中有不了解内情的人说你勒索商贾,强制募捐,可见是井底之蛙,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姜丰笑道:“他们的脑子,只能想到强买强卖。我是那样的人吗?商人同样是治下的百姓,做地方官的要爱民如子,岂能勒索自己的子民?和商人做生意,也是细水长流,不是一锤子的买卖。难道建了新城就用不上商贾了吗?并不是!我还指着他们收税呢!”

王玢笑着敬了姜丰一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