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270章 新的发明

第270章 新的发明

王玢这次来是替皇帝做耳目的,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自然不能姜丰说什么就是什么的。

第二日就以姜丰忙碌为由,谢绝了姜丰的陪同,另选了两个本地的向导,带他四处走走。

姜丰从善如流地答应了,拿出一个令牌来,说道:“水泥坊、火器局和科研所都是要地,没有令牌进不去的。”

王玢接过,笑着说:“你这里稀罕的东西还真不少。”

从巡抚衙门出来后,王玢乘了一辆低调的马车出门,对向导说:“去水泥坊。”

那向导相貌平常,丢到人堆里也认不出来,难得的是能说一口流利的京城官话。这自然不是寻常的向导......王三爷耳聪目明,也有自己的渠道。

水泥坊不在城里,出城之后十多里才到了,就建在一座石山旁边。那座高高的石山腰部被挖开,露出斑驳的碎石。附近的树木叶子上都沾了一层厚厚的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粉尘味。

王玢猝不及防,一下马车就连续打了几个喷嚏,连忙用帕子掩住口鼻,好半晌才适应过来。

“三爷,可要继续往前走?”随从问道。

王玢点点头,轻咳了两声,说道:“来都来了,进去看看吧。”

姜丰把水泥的方子和生产标准提交给京中几年了,除了白水州那里,施伦建了几个水泥坊,其他地方都没有什么动静。因为......在选址的阶段就遇到了阻碍,总有人说破坏风水之类。

这趟大湾之行,无论是码头、道路还是建筑,都让他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水泥的重要,下定决心回去要督促水泥的大量生产,在此之前,他也想亲自看看水泥是怎么生产出来了。

工坊外面有军士守卫,看服饰是卢胜麾下的府兵。王玢将令牌给军士看,一个军士跑了进去,不一会儿,一个管事模样的人出来,拱手作揖道:“不知大人光临,有失远迎。”

王玢随和地笑了笑:“我也是顺道过来看看,不必多礼。”

水泥坊里面热气腾腾,大大的锅炉下方不停地投入干材,各种原材料在里头煅烧。

如今虽是秋季,工人们却穿着薄衫,呼喊着号子,浑身热汗淋漓,非常辛苦。

王玢在里面转了一圈,就随管事到林子里搭的办公宅子里去了。

“这些工匠,也实在辛苦。”王玢感叹地说。

管事恭恭敬敬地站着回禀道:“这些工匠都是年轻力壮又有一技之长的,因为干的活辛苦,待遇也好。我们工坊在鸡笼城给每个工人都分了宅子,每个月给的工钱也多,若有受伤、生病的,由坊里负责请大夫,家中有红白事,坊里都会出银子。”

王玢点点头,难怪一路走来,这些工匠虽然干着辛苦的活,脸上却洋溢着热情和满足。

他也听说,如今大湾的“良民”,不少都是在内陆生活不下去的。到了这里,有宅子有家小、生老病死都有关怀,难怪这些人不想走了。

是的......大湾有个奇怪的地方,凡是来了这里的人,似乎都不想走了,就连文人也是,只进不出。

从姜丰到大湾开始,就大力发展蒙学,还办夜校给工匠扫盲,又用“佳丽节”招募了两回才子,但是几年过去了,一个进京赶考的举人的都没有。

从水泥坊回来,王玢回姜府沐浴休息。

第二日,随从问他:“大人,今日去火器局还是科研所?”

这些都是在他们的行程计划上的。

王玢摇了摇头,说道:“先去府学看看。”

大湾的府学和别处又不一样,除了儒学,还有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机械学、医学等等。姜丰作为巡抚,时不时会来讲学。如今请回了西洋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也安排了课程。

王玢到的时候,遇到有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在讲机械。他讲一句,旁边一个传教士模样的人就翻译一句。

而在下方的三三两两的座位席上,王玢看到了一个有些眼熟的身影。正是皇帝指派过来的人才,墨家传人沈之鹤。

沈之鹤也看到了王玢,朝他点头微笑,继续听课,还专注地记笔记。

王玢也没有说话,自顾自地找了个位置坐下,云里雾里地听了一堂课,如今天书。

等到下课了,王玢才和沈之鹤到外面的花园里说话。

“你不是给布政使唐昕做经历?怎么又到这里来做学生了?”王玢诧异地问道。

沈之鹤叹道:“不仅我,就是我们唐大人有空也会来听课的。姜大人常说师夷长技以制夷,西洋人在科技方面领先我们许多,可笑我过去总以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就够用了。”

接着,沈之鹤兴致勃勃从西洋火炮开炮角度、望远镜和透镜的原理和作用说到计算粮草军械、街头行骗小把戏等等。

“其实这些东西古人都研究过,只是少有编到一起的,也少有正经人家的子弟去学。我们本可以立在世界最前端,却并没有抓住机会。姜大人说得对,人不能故步自封,国不能夜郎自大。你不走出去,就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我已计划,明年开春随商船去一趟西洋英吉利国,到他们的学堂里看看。”

听他开口姜大人说,闭口姜大人说的,王玢知道,这个人已经被姜丰折服了。

看吧......如果要派探子,千万不能派技术人才,这些人脑子里只有木头,太容易被人洗脑。

王玢叹了口气,又在沈之鹤盛情邀请下去了科研所。

这里的守卫可比府学要森严得多,大门、二门到各个独立的研究室都有人守卫,里面的研究员有西洋人,也有我朝的人。有的说着叽里呱啦的鸟语,也有西洋人说着磕磕碰碰的汉语,并手舞足蹈的比划,双方之间总算能够交流。

两人走到一个院子里,只见一个少年推着一辆两个轮子、模样奇怪的车走了出来。

那少年正是杨书,看到沈之鹤和王玢,高兴地说:“沈大哥和王大人也来了?你们来的正巧!这是第一辆做出来的自行车,轮子是从马来国寻来的橡胶做的,我骑给你们看。”

说完,兴致勃勃地骑上了这辆“自行车”......然后,“哐当”一声摔在了地上。

他也不气馁,继续爬起来骑,这么摔了不知道多少回,身上都是泥土了。杨书发现,沈之鹤和王玢都趣味盎然地看着他。

“明明姜大人说很容易骑的!”杨书有些懊恼。

几人正围着这辆自行车研究,外头传来笑声,却是姜丰和姜媛来了。

“做出自行车了也不通知我?要不是媛媛告诉我,我还不知道呢!”姜丰笑道。

杨书讪讪地说:“属下想骑去给大人看呢!”

姜丰对王玢和沈之鹤说:“我骑给你们看。”

这辆自行车上面还有一根横杆,姜丰穿着长袍,跨上去有些滑稽,本来王玢也等着他从车上摔下来。谁知姜丰晃荡了两下,竟然稳稳地骑了起来,那两个轮子滚滚地在路上转动,速度由慢到快,不一时就沿着院子的小道转了一圈。

周围早已围满了看热闹的人,那些洋人也一起兴奋地鼓起掌来。

自行车是新发明的,创意是姜丰提供的,和西洋学者一起研究、改进,终于造了出来,就是在西洋都还没有的。

这些西洋科学家看到姜丰稳稳当当地骑在自行车上,意识到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都很是兴奋。

对于科学家来说,有什么比发明出新的东西,更令人兴奋的呢?

有这样好的科研条件,且这位姜领主还很贴心地给他们送了温柔美丽的东方情人来,这......买得起船票也舍不得走了怎么办?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