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670章 已无退路

第670章 已无退路

看到弟弟震惊佩服的目光,姜殊觉得有些脸红......解释了两句:“你别胡思乱想,我们还是清白的。”

“你说没就没吧......”姜衡摇了摇头。

这个“还”字是重点,圈起来要考的。

不过做弟弟的,也不好过问哥哥的私情。

姜衡一本正经地说:“哥,我是担心,我朝历来最忌讳‘牝鸡司晨’,怕重现武后之事。陛下也算开明的了,常与皇后娘娘讨论政务,都有不开眼的弹劾娘娘‘后宫干政’。要我说,这些都是沽名钓誉之徒。帝后夫妻一体,轮得到他们置喙?”

“太后他们惹不起、皇后也不怕他们。如今碰上缅甸之事,还不得赶紧上蹿下跳,以彰显自己守护伦常天理、大义凛然?”

姜衡的语气有些讽刺,显然不屑这些因循守旧、沽名钓誉之徒。

每当大湾有什么创新、爹爹对外开拓,跳得最欢的也就是这些人!

姜殊笑了笑:“你说得对,有些人恐怕连缅甸在哪里都不知道,反对此事只是为了维护‘礼法’,以为自己很正义。不过,他们顶多也就是骂一骂,无关大局。”

接着,姜殊说了自己的分析:

南洋各国以我朝藩属国自居已有数百年,但我朝很少干涉藩属国的事。

像此前暹罗伪王篡位、佛郎机攻占吕宋,吕宋向我朝求援,朝廷都没有派兵干涉。

这一来是因为当时我朝缺乏远洋水师;二来是我朝文化“以和为贵”,最忌“妄开衅端”、“穷兵黩武”。

这种保守的思想,并不能说是错的。

因为我朝已经够大了,朝廷想要管理好这个国家已经很不容易了,更没有多余的心力去干涉藩属国的事。

若是往藩属国派兵,必然要国库出军资,军队一动,劳民伤财。

既不是华夏子民,又不向朝廷纳税,我朝又何必多管闲事?

这是务实的做法,百姓也是认同的。

但这是从前。

如今我朝有了远洋水师,对南洋各地的控制力加强,许多地方和直属省都没差别了,这是几百年来从未有过的事。

为了维护宗主国的脸面,朝廷也不会放任藩属国皇位更迭的大事不管。

何况还不是正常的皇位更迭,而是母亲逼儿子禅位......古往今来,也就武则天办过这样的事。

“正是担心朝廷不允,萧瑢才恳请我来送奏折,希望我利用姜家的关系走走门路。我们家和章首辅、王御史都有交情。”姜殊最后说道。

“成年人的世界说什么交情,都是利益。”姜衡唏嘘着,老气横秋地说道。

姜殊微微一怔,看来弟弟这两年也见识了不少的人情冷暖啊。

“所以我们不是带了厚礼来嘛,那一箱箱的不全是贡品,很多是用来走礼的。”姜殊笑道,“当然,要没有姜家的脸面,有礼也未必送得出去。”

“萧瑢这回真的得好好感谢我们家......就拿如今的情形来说,正是有大夏的事挡在前头吸引目光,缅甸的事才避开了风头,可以从容处理。”

姜殊的语气颇为自得。

大恩无以为报,萧瑢也该以身相许了吧?

看哥哥对缅甸的事胸有成竹,姜衡是放下了心,但他还是无奈地说:“哥,你的心都偏到天竺洋了。你还知道大夏正在风口浪尖呢?今天大夏使团走了陈桥门,好多人脸色都变了,只怕今晚都睡不着了。”

“他们睡不着是他们的事,你怕什么?”姜殊淡定地说,“从前陈璋任北美总兵,北美是华国的直属殖民地,华国却不珍惜不上心......要是早早按吕宋的模式,设北美总督,让爹爹过去,以爹爹的本事自能把北美建设得固若金汤,又哪里有后来西洋联军卷土重来之事?”

“若没有这场战事,爹爹也不能顺势以安民的名义建国。说白了,正是他们忌惮爹爹,千防万防不让爹爹去北美,范致远和陈璋才不得不扯下弥天大谎、犯下欺君之罪让朝廷放入。这么一来,大家都没了退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说白了,大夏走到今日,都是局势所迫。朝廷要怨也只能怨自己、怨那些小人。”

姜衡皱了皱眉:“哥哥说的是‘不得已’,我们自然明白。可其他人不会这么想,他们只会看到陛下和朝廷对爹爹恩荣至极,大夏的事是爹爹狼子野心、有负皇恩。”

姜殊微微冷笑:“他们要怎么想就怎么想!要说从前,还担心史笔如刀,现在嘛......这史书华国能写,大夏也能写。爹爹也不是在意虚名之人。”

“其实大夏本可以独立建国的,偏偏还认华国为宗主国,倒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那些西洋人,还说爹爹虚伪。”

姜衡忙道:“哥!别人这么想,你可不能这么想。陈璋和范致远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他们倾向于独立建国。但我们一大家子都在国内呢,又有那么多亲朋故旧,爹爹要真的顺从陈璋的他们的意图,我们早就人头落地了!”

正因为姜丰谨守底线,此事还在皇帝和朝廷的容忍范围内。

“我知道,这是权宜之计。”姜殊摆了摆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但将来就不好说了......”

将来?将来又当如何?

姜衡心头一凛,严肃地问道:“这是哥哥的想法?”

这才真是一条不归路啊!

“这也是姐姐的想法。”姜殊凛然道,“姜家如今不仅仅是我们父子几人的姜家,还有那么多追随的人。不论是为了自保,还是为了身后的人,我们都不能后退、不能失败。”

“前路再多荆棘,纵千万人,吾往矣!”

看弟弟脸色变得又青又白,姜殊缓声道:“弟弟不怕,有爹爹在、有姐姐和我在,不会有事的。”

“我不怕。”姜衡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还是坚定地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我知道自己的立场。”

姜殊这才放下心,他还怕弟弟跟着京中大儒读书,也染上了读书人那一套“忠贞不二”、“刚正不阿”的毛病。

如今看来,他的弟弟骨子里还是姜家人。

“我只是担心,朝廷大臣不仅是睡不着那么简单。”姜殊道,“前些时候,王家就试探我,问爹爹什么时候回来。现在大夏使团又踏着朝廷的底线进城,我担心朝廷受此刺激会安耐不住、用尽手段让爹爹回来。”

总督又如何?

只要脱离了军队,想要摆布一个文官还不容易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