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02章 无罪释放

第702章 无罪释放

举子堵着贡院请愿这样的大事,很快引起了朝野上下的议论。

有御史弹劾刑部办案不力、滥抓无辜;也有刑部官员上奏,这些举子聚众闹事、干涉司法、应将为首之人革去功名,以儆效尤!

国子监立刻反驳,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关心同窗又岂能说是扰乱司法?

......主要是,一部分国子监学生也参与到了其中,真正追究起来,祭酒脸上须不好看......

本来元宵灯会刺杀案就众人瞩目,又添了贡院请愿一事,更是令冼海云的名字上达天听,内阁重臣也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眼看着会试报名确认时间将至,让举子们堵着贡院也不是办法。最后由内阁首辅下令,释放涉案举人冼海云!

带头请愿的大湾举子们顿时欢呼,一同到刑部衙门接冼海云回家。......他虽是关在诏狱,但要释放,还是得到刑部衙门走流程,才算是无罪释放。

冼海云在锦衣卫诏狱关了十日了,虽没有受刑,但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在牢里一磋磨,还是显得有些狼狈。

如今得以释放,看到春日暖融融的太阳,顿时有种重获新生的喜气。

看到有那么多同窗迎接自己,知道自己得以释放正是大家的功劳,冼海云深深一鞠:“大恩不言谢!”

大湾举子们回礼道:“我们是同乡,出门在外正该相互扶持。何况读书人行事,只求无愧于心。你本没有犯错,我们自当援救!”

众人簇拥着冼海云回家、接风洗尘,冼家大摆宴席,招待众同乡举子。姜家也派了人过来,是一位大管事。

因姜衡有伤在身,派管事来也合理。况且姜家的大管事,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接触到的。

正当众人欢喜的时候,有举子的随从匆忙来报:贡院出了告示,领头请愿的五个举子,因大闹贡院、有违礼制,本应重罚、革去功名以儆效尤。但考虑到众人出于书生意气,乃事出有因,故而减轻处罚,三科不得参加会试!

喜庆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

领头的五个举子,有三个是大湾的、两个是马来的。本来借着援救冼海云一事,一来提升自己在南洋士子中的威望,二来也可近一步拉近和姜家、冼家的关系。

没想到,朝廷到底还是没有放过他们,给了这迎头棒击!

三科会试,那就是十年了!

领头的这五个举子,年轻的也近而立,年纪大些都近不惑之年。

再过十年,那都两鬓斑白可以含饴弄孙了。还考什么会试?

满腔抱负付之东流矣!

特别是马来国的那两位,南洋地方师资薄弱,他们的父母不知多难才让他们进学,一步步地走到进京会试,容易吗?

这五位能成为领头人,自然是有一定号召力和威望的。

此事若处理不好,必然成为南洋举子和冼家的心结,甚至也会恨上始作俑者姜家!

不得不释放冼海云?那也得恶心一下冼家和姜家!

冼海同立刻反应过来,说道:“此事是舍弟连累了诸位!我这便去贡院,看有无挽回之地,若是没有,也必然给大家一个交代!”

冼海云也愧疚得团团作揖:“都是因为我,带累了诸位兄台!我亦知道,前程之事是什么也弥补不了的,今后诸位有用得到我的地方,尽管差遣!”

这五位举子才从震惊悲伤沮丧等心情中回过神来,得到了冼家兄弟的保证,才略略松了口气。

贡院的决定,就是礼部的决定,既能贴出告示,恐怕是无法挽回的。......岂有朝令夕改之理?

事已至此,能够得到冼家的保证也算一点安慰了。

马来国相就是冼家人,实在不行就回马来做官吧......

而此时,姜家的管事也道:“诸位放心,姜家也会给你们一个交代。说起来,举人功名已经可以自荐到大夏为官了,这可是有朝廷任命文书的。大夏也不是不毛之地,我们姜总督就在那里,冼氏家主也过去投资了呢!”

“不错,万国博览会之后,家父就去了大夏。”冼海云接道。

有了姜家的承诺,众人顿时转悲为喜了。

他们可不比坐井观天的内陆举子,大夏是什么情况,他们早有耳闻。别说大夏一切都在欣欣向荣,就算仍是百业待兴,他们也愿意追随姜总督的脚步!

冼海同到底和众人告了失陪,去走门路,看有没有回旋之地。

而接风宴接着进行,想看大湾举子惊慌失措、内讧的人要失望了。

姜衡得知冼家接风宴发生的事后,心中也有些唏嘘......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一事谋划不仔细,就可能引起一连串的变故。

这些变故,可能连累身边的人,也可能连累关系更远、更无辜的人。

但这些举人,朝廷不要,大湾可以要!若他们愿意去大夏,更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给参与其中的人都送一份厚礼,不能参加会试的这几位,代我向他们致歉,送他们回乡。”姜衡吩咐道,又命管事准备姜家众人回乡的事宜。

管事应声去办,却没有问姜家走不走得了这样的问题。

姜家人现在都出入自由了,就证明朝廷不再把他们当嫌疑人看待。

这个案子,嫌疑人和原告转来转去,实在诡异得很。但案子也还是要继续查的,锦衣卫诏狱里还关着一个刺客,只等着顺藤摸瓜抓住幕后主使呢!

又过了两日,姜衡和各家都辞行了,京中终于收到了来自大湾的消息!

姜丰的外甥高云在小年夜遇刺身亡!

像高云这样的白身,他的死亡本来是不必上奏汇报的。但高云的死却不一般,刺客本是要刺杀熊楚楚的,熊楚楚可是诰封的“国夫人”!

而高云遇刺案也和元宵节刺杀案联系了起来,如果幕后凶手是同一伙人,那自然不可能是姜衡了。

姜衡再怎么丧心病狂,也不会刺杀自己的母亲。

“如果凶手不是同一伙人呢?此前不是说刺杀王驸马的嫌疑人是姜衡?依我看,高云之死恰恰提供了姜衡杀人的动机!说不定,正是王驸马派人刺杀熊夫人和高云在前,姜衡这才出手报仇!”

有民间侦探言之凿凿地道。

“禁声!就你聪明,锦衣卫和刑部堂官都是愚的?大湾的消息才传进京,姜衡就提前知道了?再说,就算他提前知道了,王驸马又有什么理由刺杀姜家人?”

如果真是王驸马派人刺杀姜家人......这事情就可怕了!王驸马是宗亲啊!

难道是陛下或宗室的意思?

“到此为止!此事必须到此为止!不能再让人胡乱猜测了!”章首辅得知民间议论纷纷,立刻进宫请见皇帝,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皇帝......感到满心疲惫。他何尝不知道不能再让此事扩大了?

可现在,他想停止,也要看太后、清河公主、姜家肯不肯善罢甘休!还有三司,他们奉命彻查此事,现在有了线索,只会揪着不放。

刑部和大理寺都是文官,他们有自己的立场......尤其是案件可能涉及宗亲刺杀朝臣,他们也是朝臣啊!今日受害者是姜家,来日何尝不能是他们?

如果皇室看谁不顺眼就刺杀谁,那还得了?

此案到了他们手上,就必须彻查到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