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05章 挝登闻鼓

第705章 挝登闻鼓

高云是平民,丧事也是平民的规格。

但姜家、高家在大湾的亲友多,来吊唁的官员士绅都不少,这丧礼还算是办得风风光光的。

亲友吊唁辞灵后,由高云的长子扶灵在前,次子抱灵牌,高雷等家人眷属们持缠白纸穗的哭丧棒,一路浩浩荡荡往码头而去。

码头上有一艘船,送他们到闽省,再转陆路回衡川府。

这一条路,他们往返过不知多少回,这一回又格外凄凉。

当年送苏老太太的灵柩回乡时,众人虽也伤心,但苏老太太高寿,是喜丧。生老病死乃天道轮回,是可以接受的。

姜家只派了管事随高家人回去协办丧礼,家里人倒是没有跟着回去。

熊楚楚是长辈,白发人送黑发人本就伤痛,不忍再亲见高云入土。且她这些日子帮助高家打理里里外外的事,也很疲惫了。

姜衡本来要去的,但他的腿上都还未全好,高雷劝他不必去了。若论心意,姜衡不惜自伤为高云报仇,这份心意比谁都强了。

姜媛主持南洋的事务,实在走不开。且按礼制,她作为已出嫁的表妹,已无须为表哥奔丧了。

其他人也没什么可说,姜家为高云丧仪尽心尽力,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他们担心的反而是......高云的死姜总督恐怕还不知道,若让他知道了,还不知是怎样的滔天怒火。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即使姜总督还未回来,姜家的怒火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招架的。

姜衡和高雷离京后,刑部、大理寺和锦衣卫仍在继续追查两桩刺杀案。

如果是毫无头绪的查案,那是艰难的。但有了线索又不一样,这两桩刺杀案摆在一起,不管《京城日报》是怎么说的,三司主官都有自己的思量。

王珞和姜衡,既是受害者也是嫌疑人。

缺的也就是证据而已......照着这个方向去查,那有些东西就能浮出水面了。

比如藏在张家的刺客曾和驸马家的人联络过;王驸马曾私下见过前东缉事厂的厂督晋苍,两人密谈了半日;王驸马遇刺后,他家死士曾夜袭姜家但失败了......

而姜家也有问题,搭灯谜摊子的工匠指出可疑之处,摊子搭好后,有姜家的人过来布置,其中几个箱子不知道是什么......

虽然这些线索都不能说是铁证,但短期内能查出这些,长期说不定能查出更多的东西来了。

不等上头催促,负责主审的刑部尚书就把查案的进度上奏给皇帝。

皇帝:......爱卿辛苦了。

到此为止,不必再查的话,到底说不出来。

然而没几日,大理寺发生的一件大事,让朝臣的目光都从此案转移开了!

有两个年轻人挝登闻鼓!

大理寺属于外廷诸司之一,和太常寺、光禄寺等都位于皇城边上。大理寺门口最显著的标志,是一面大鼓,即是戏文传说中的“登闻鼓”!

百姓若有冤情无处可诉或地方官员处置不公,便可敲击登闻鼓,向大理寺直诉,大理寺受理后,会将案件上报给皇帝,称为“告御状”。

律法规定:“有人挝登闻鼓......主司即须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

意思就是说,百姓都被逼得告御状了,一定是有天大的冤情,主管衙门必须受理案件,若不受理案件,加罪一等。

告御状看似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只要君主仁德,其门槛还是很低的。宋朝时,百姓丢了猪都能敲登闻鼓告御状,原因是案子太小,地方主官不受理......

而到了本朝,为了防止刁民有事没事越级上诉,就制定了一项规定:击登闻鼓者,先廷杖三十。

老百姓不到逼不得已都不愿意打官司,更别提还要先挨三十廷杖了,故而本朝以来,这登闻鼓只被敲响过一次。

这有人敲了登闻鼓告御状,京城上下顿时议论起来,连会试的热闹都顾不上了。

敲登闻鼓的是谁?自然是戴家的两位小公子戴子品和戴子中。

这兄弟俩都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戴家没出事前,他们的父亲戴文纲是一省巡抚。整个闽省布满戴家的产业,就连海外都有他家的基地。

小兄弟俩的日常,就是纨绔子弟听戏吃酒、斗鸡玩鹰。只要不欺男霸女,就算是好孩子了。

他们没有想到,变故会来得那么快。一夕之间,他们父子四人就成了流亡海外的丧家之犬。

受戴文纲叛逃牵连,戴家产业被查抄,家中女眷虽未问罪,也只能躲在乡间惶惶不可终日!

一日树倒猢狲散、呼啦啦似大厦倾!

而忽然有一日,有人到马来国给他们传来他们父亲的信,他们认识父亲的字迹,确定是父亲无疑。

信上说戴家因不慎得知了施家和永安王、潞王等合谋害先帝,以至于被施氏陷害出逃,即使人在海外,仍被刺客不停的刺杀,不得不流亡到更远的地方。

送信给他们的人,还出示了相关的证据。有几家密谋时签订的协议、往来的信件、谋害先帝的方式,上头都有各人的印鉴,甚至还有一个名录,是相关人证,有的还是当朝官员!

这本是永安王为了防止施氏过河拆桥、暗中留的一手。

人证物证确凿,若是这些东西传扬出去,必然引起天下哗然。

施太后才如此焦虑,一日找不到这些东西,一日寝食难安。

戴家小兄弟看到这些东西吓得脸都白了......乖乖个咚,他爹原来收着那么可怕的东西,难怪人家要他们戴家全家的命啊!

“怎么办?拿着东西进京投诚?求施家帮我们戴家正名?”小兄弟俩战战兢兢地问。

来人笑道:“不,不是投诚。你们拿着这些东西,进京敲登闻鼓告御状!”

噗通!

这是要把天捅出一个篓子啊!

但戴家兄弟本来就是没什么主见的纨绔少爷,在马来又颇吃了一些苦头,心中对戴家的遭遇愤愤不平。

现在被人一顿怂恿,还真的决定一不做二不休,进京告御状!

说不定这么一告,他们戴家忠义的名声举国皆知!那所谓“畏罪叛逃”自然也不成立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怀着悲壮的心情,戴家小兄弟敲响了登闻鼓,在大理寺堂上挨了三十杖。

......彼其娘兮,好痛!

而他们挨完廷杖后,状纸也终于递到了大理寺卿辜鸿案前。

辜鸿一看状纸......彼其娘兮,有人要害我!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