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21章 一问三不知

第721章 一问三不知

傅冲看到晋苍的第一眼,有点恍惚。

从前在太后身边的晋苍,手掌东缉事厂,那威风气度不比朝中要员差。

可现在,才去了皇陵多久,一身精神气就散了,宛如寻常老人。

傅冲再定睛一看,大约是衣服的问题?首领太监是有品级的,穿的是有绣纹的内官服。

而眼前的晋苍,只一身灰扑扑的布衣,自然不一样了。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参与审查灯会刺杀案的傅冲知道晋苍在其中做了什么。若是没有这一件事,就没有后续姜家的复仇,皇帝也不会怒而将晋苍打发去守皇陵。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晋公公,好久不见了。”傅冲站起身,主动打了个招呼,并让晋苍到入座。

看起来,是很客气的。

晋苍也坦然地在座位坐下,除非太后和皇帝赐他死,否否区区锦衣狗,能耐他何?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陛下信重公公,将守皇陵的重任交托与你,我们无事不敢侵扰。实在是有难解之事,要请公公协助。”傅冲诚恳地说。

晋苍:......狗屁重任,给你要不要?

“傅大人比陈璋还会说话,难怪陈璋一离开京城,你就上位指挥使。”晋苍皮笑肉不笑地说。

傅冲似乎没听懂晋苍话中有话,微笑道:“公公过奖。说起来,您离开京城时,三司在查元宵节灯会刺杀案及与之相关的大湾高云遇刺案。但驸马爷的灵柩才刚刚离京,就有前闽省巡抚戴文纲的两位公子进京告御状。此事,想必您也有所耳闻了?”

晋苍淡淡地说:“我忙着守皇陵的‘重任’,也无暇打听外界的情况,竟不知此事。闽省的事,却与我何干?”

傅冲知道晋苍肯定会装傻,耐心地把“挞登闻鼓案”的前后事宜细说了一遍,还把大理寺那边整理好的卷宗给晋苍看。

其中就有原告戴家兄弟朝堂陈案的口供,人证卢旺的口供和相关物证以及朝堂诸位大臣的鉴定意见。

晋苍一张一张慢慢地看着这些卷宗,虽然早已猜到了戴家会发难,但没想到箭雨来得如此激烈。

重臣之子做原告,前藩王内侍做人证,首辅勋贵做鉴定,还有冯坚的补充一击。

敌方这是蓄谋已久的万箭齐发,只求致太后于死地啊!

娘娘......娘娘身体本来就不好,也不知受此刺激会不会病上加病?此时此刻,晋苍首先想到的是施太后的身体。

他还不知道施太后中风瘫痪的事。

傅冲也不催促,只坐在上首细细观察着晋苍的神色。

晋苍掩饰得再好,到底控制不住眼中的着急和厉色......

过了好半晌,晋苍才把卷宗一张张地收好,还给身边的文书。

“傅大人,你想问什么呢?”晋苍的语气有些低沉地说。

傅冲坐直了身子,盯着晋苍词句清晰地说:“一,永安王内侍总管卢旺说早年曾代表永安王前往衡川,与施太后接洽沟通谋害先帝的事。他说当时你与施太后一起接见他,可有此事?”

晋苍摇了摇头:“二十多年前的事,我记不清了。”

卢旺去衡川府,必然不是自己一个人,说不定还有别的人证,他不能立即否认,也不能承认。

傅冲不置可否,一旁的笔吏唰唰地记录着晋苍的口供。

“二,密谋协议上有施太后书写的部分,彼时你是施太后身边的心腹内宦,你可知此事?”

晋苍诧异地说:“密谋协议?齐驸马不是鉴定了,那不是太后的娘娘的笔迹吗?”

傅冲道:“为慎重起见,前日大理寺请了精通笔迹鉴定的堂官和翰林学士共同鉴定,结论是笔迹为真。齐驸马大约是看差了。”

“如此吗?”晋苍目光黯了黯,“这份协议我方才也看了,既然大家都说是太后娘娘的笔迹,那大约是真的。”

傅冲精神一震,沉声道:“晋公公,你可想清楚了?”

“想清楚了。”晋苍苍白的脸露出一丝笑容,“傅大人,你们锦衣卫难道没有造假书信的方法?只要获得某人的真迹书信,自有办法将字弄下来拼成一份书信。此事若交给我们东缉事厂做,并不是什么难事。”

鉴定笔迹吗?如果连物证都是假的,鉴定有何用?

这份亲笔协议可是重要物证,晋苍就这样釜底抽薪地否认了。

傅冲脸色不变地说:“是造假还是原件,大理寺和刑部都是精于刑名的,自会分辨。如此说,晋公公是不知道施太后和永安王、潞王等密谋一事呢?”

“我不知道,太后也不知道。谁策划的此案,说不定能够知道。”晋苍讽刺地说。

“卢旺告,太后派人趁民乱冲击永安王府,为了寻找物证杀害永安王,可有此事?”傅冲继续问道。

这回可真不是他们干的......晋苍连连摇头:“我以性命起誓,绝无此事。”

呵......这就记得清了?

傅冲腹诽着,例行公事地继续问:“戴家兄弟告,东缉事厂派人刺杀流亡海外的戴文纲和其几位公子,可有此事?”

这一回,晋苍笑了:“戴家流亡海外时,我已卸任东缉事厂厂督,厂卫事务由司礼监大太监高金良主持。你应该问他才是。”

“厂卫虽已交给了高公公,但您手里还是有些人的。晋公公,明人不说暗话,这京中的各方暗探刺客,我们锦衣卫也是有数的。”傅冲咬牙道。

这老太监可真是打太极的高手!

晋苍笑容更明显了:“傅大人威武,既如此,不知元宵灯会刺杀案可结案了?”

傅冲被堵了回来,吸了口气冷静了一会儿才道:“晋公公的话我们都记录下了,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太后娘娘身边也不止您一个人,却不知其他人会怎么说?”

晋苍一脸坦然地说:“这真真假假的,就是你们三司的事了。我年纪大了,也操不了这些心。”

至于娘娘身边的其他人,知道得还真不多。

王珞又死了,更是少了一个关键证人。

要说还有知情的,便是衡川王府旧人和施家的某人。能查到哪里,就看三司的本事和决心了。

反正,要想拿他做突破口?没门!

拿到晋苍的口供,傅冲便请他在锦衣卫衙门“住下”,紧接着去和刑部尚书刘东山、大理寺卿辜鸿等人汇合。

京中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锦衣卫衙门,看到晋苍进去就没有离开,心情都是好奇又忐忑。

晋苍究竟会说什么呢?

“那晋苍真是滑不留手。”在会查此案的同僚面前,傅冲有些挫败地说。

辜鸿正色道:“傅大人,我们办案之人最忌先入为主。晋苍说的是真是假,我们自去查证,可不能先给人定罪名啊!”

傅冲一怔,哦......差点忘了,辜鸿是偏向于大事化小、避重就轻的。

刘东山笑了笑:“晋苍会否认,是早就想到的。这种事谁会承认呢?我们又不好用刑。看来只好旁敲侧击了。”

但要他说,晋苍一味否认并不是最明智的选择......

他们能等,其他人可等不得。再没有一个合适的说法,说不定就有人要发檄文替先帝报仇了!

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最好是有个替罪羊。

谁才是最合适的替罪人选呢?能给太后替罪的人可不多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