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759章 太后出殡

第759章 太后出殡

章成贺说道:“天下督抚公议“贞宣’二字不妥,臣等以为,民意不可不从也。”

“按照本朝礼法,帝王谥号十七字,亲王一字、郡王二字、大臣二字,太后谥号并无定数,如唐昕大人所言,用三字亦可。”

听章成贺说得头头是道,皇帝就知道他是有备而来了。

皇帝试探地问:“如卿所言,当用何字?”

章成贺和内阁群臣对视一眼,朗声答道:“莫如孝密思太后!”

皇帝目光一凝,看着满脸正色的群臣,一时没有说话。

他不说话,众臣也不说话,大殿中气氛凝重而沉寂。

“孝”字在谥法上涵义很多,也算是太后、皇后通用的谥号,无可褒贬。

但“密”就不太妙了,追补前过曰密;思虑详审曰密......

这是讽刺呢,还是讽刺呢?

半晌,皇帝终于还是说了一个字:“准。”

“吾皇英明!”内阁众臣立刻齐声道。

大殿中的气氛顿时一松,有种不可言喻的喜气在群臣中蔓延。

皇帝准了,到头来还是他们赢了。

......朕英明你个头!

朕退步了就是英明,朕不退步就是昏庸了?皇帝一口气堵在胸口,但谥号已定,还是命人通告天下、写祭文。

他不能不退步,姜丰都表态了,能够加一个“孝”字,已经是朝臣的底线。

罢了,谥号,盖棺定论......待太后下葬了,也就史书会留下这个名号,活着的人谁又会去惦记?

就拿本朝历任皇后、太后来说,她们的谥号有几人放在心上?好歹,孝是褒义,密和思也有几个意思,综合来说不算太难看。

皇帝安慰着自己,算是接受这个结果。

只是这个章成贺,不敲打敲打都不行了......

而另一头,众臣离开皇宫后,章成贺的目光悠远地看着南方,淡然一笑。

去年万寿节,大夏送了二十万两黄金做寿礼,皇帝“龙心大悦”,屡次在众人面前提及希望姜丰回朝,章成贺就知道自己的首辅之位不稳了。

姜丰已是大夏国总督,升无可升,若是回朝,只有首辅之位能稳住他了。

章成贺对皇帝的暗示心知肚明,但他不甘心。虽说,他当了十来年的首辅,也确实年事已高可以退位让贤了。

但要他退也得他心甘情愿,而不是被逼着退!

他这十来年首辅,也不是白当的,朝中六部都有他的门生故吏,说起来就连姜丰也是他的旧下属。

章成贺默默地观察着局势、等待着机会,终于让他等到了“挞登闻鼓案”,给了皇权一击。此消彼长,他的相权自然就高了......

不久,京中百官和宫妃都知道了施太后的谥号。

“孝密思太后?”岑皇后嘴角勾了勾,轻声道:“章成贺明知姜丰回来,他的首辅之位就岌岌可危了,还不肯向皇帝投诚服软,竟强抗到底,真令人佩服。”

她身边的嬷嬷是自幼服侍她的,是她的心腹,也轻声道:“大约是他知道投诚服软也无用,若是自身强硬,姜丰反而一时无处下手。”

章成贺的心思,也不是没人看透。

岑皇后就和身边的人分析过,章成贺态度强硬,一副直臣的姿态,既赢得了朝中内外的尊重,也隐隐替姜丰出了气。

在这种情况下,姜丰一回朝就夺首辅之位,反而落了下乘。

就算最后章成贺迫于皇帝和姜丰的压力不得不让位,也能走得更从容潇洒。姜丰欠了他的人情,便要照顾他的门生后人。

如此,他人不在朝中,影响还在朝中。

能从千万人中登阁拜相,又岂是寻常之辈?

“陛下也不容易。”岑皇后没甚诚意地感叹,天下大争之世,自然也是人才辈出之时,能驾驭住这些“人才”,便是了不得的明君了。

笑了笑,岑皇后又道:“谥号既定,便要大祭出殡了。佳恒回来了,届时让她也去太后灵前上一炷香吧!”

周佳恒进京,依旧住进了宫中。

帝后得知她回国,就知道她一定是和姜衡定亲了,一问之下果然如此......皇帝便示意,要给周佳恒封郡主之位赐婚,只等太后出殡就颁旨。

周佳恒是养在皇后膝下的,其实也算是帝后的养女,养了那么多年,就是小猫小狗也有感情了,别说一个人。

帝后既欣慰周佳恒能觅得良缘,也想借此拉近和姜家的关系。

封周佳恒做郡主,以宗室女的身份嫁给姜衡,就算是皇室和姜家联姻了。

本来,皇帝还想赐个藩王郡主给姜家的。但是姜家未必愿意娶藩王宗女,强硬赐婚反而不美。现在姜家主动求娶周佳恒,正中他下怀。

此次周佳恒回到宫中,一应饮食起居都是郡主的仪制了。

周佳恒得了皇后的懿旨,在施太后的大祭上,也穿了孝服,和其他公主、郡主等一起上香。

这是皇后给她的恩典。

但她心底里并不想要这种恩典。她是个善恶分明的人,因陈璋“背叛”了皇帝,她都能气得搬出大将军府去做女工,对于施太后的恶行,她也是愤怒至极。

弑君之人,岂配百官祭祀?

听到祭文上的谥号,周佳恒才稍稍平了气。

“孝密思太后”?这可真不是上谥......

而更为关键的,是施太后的灵位进不了太庙。

皇帝登基时,以强硬的态度和朝臣抗礼,把先王的牌位从衡川府藩地迎进太庙。如无意外,施太后薨逝后,牌位便顺理成章地迎进宗庙。

但一个谥号,都能让朝臣相抗了几个月,更别提“配享宗庙”了。

宗人府宗正、大长公主驸马齐可茂在制定奠仪的时候就私下恳请皇帝,请太后灵位入宗庙一事不可为。

别说百官不答应,就是宗室也不答应。

皇帝若是一意孤行,大长公主就要持拐去太庙哭列祖列宗,到时候岂不是令天下人笑话?

当然,齐可茂还是很体贴的,提出了建议:“如今风口浪尖,不宜再多生事端。百年后,此事风平浪静了,子孙再把祖母牌位请进太庙,也无不可。”

意思就是“拖”,拖到众人淡忘此事,迎回一个牌位也无关紧要了。

皇帝无可奈何,只能答应了。

其实,他心中也还有一层想法......

此时的人都敬天地、畏鬼神,皇帝也怕母后的灵位进了太庙,被列祖列宗群殴啊!

堵得了天天悠悠之口,也瞒不过人心、更瞒不过天地鬼神。

十月初,施太后灵柩出殡,由锦衣卫、礼部、宗人府等扈从南下,请灵入先王陵。

敕令沿途官员,凡五品以上者均朝服路祭。

这道敕令一下,沿途不少自诩忠直的官员纷纷告病......

而姜丰也从衡川府启程进京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