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00章 假的真不了

第800章 假的真不了

安南到底有没有金矿?

坐在轿子上,王玢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掌着南方各省的密折渠道,第一时间知道安王长史有密折进京。即使知道这可能对姜丰不利,他也不能把实情告诉姜丰,只能提醒他“小心应对”。

姜丰能不能查到密折的事,该如何应对,那就不是他该干涉的了。

他是朝廷的左都御史,不是姜丰的探子。

不过......从今天姜丰在朝堂上的表现来看,从头到尾都不慌不忙,显然是早有准备的了。

这么一想,王玢就觉得“安南金矿”一事存疑,姜丰不可能露出这个大的把柄让人攻讦。

最终如何,还是要等督察院、锦衣卫和刑部三司会查的结果。

上一回由这三司共查的,还是岭南海关提举蔡谦勾结洋人走私鸦片的事,现在轮到姜丰的人了。

因为姜丰表现得镇定坦荡,朝野中相信他的人也不少,议论的声音也分成了两派。

翰林院里,一群年轻的“储相”们也在议论此事。这些人都是前科进士,去年通过了散馆考核,得以留任。

作为朝廷未来的中流砥柱,年轻的“储相”们有一颗关心国事的热血之心。

“姜大人学术上的造诣确实很高,这是公认的。但一个人的学术和他的人品未必是一回事......秦桧还写得一手好字呢!”

“这个比方过矣!”有人反对,话锋一转却说:“但姜大人行事素来专断独行,大夏建国一事就是先斩后奏。这安南金矿......莫须有,莫须有吧!”

支持姜丰的人气笑了:“这种关乎高官重臣声名的大事,岂能含含糊糊地定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唉?谁给他定罪了?陛下都没给他定罪呢!”

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一会儿,众人看到冼海同从掌院学士处回来,忙拉着他问:“掌院大人也是问你安南金矿的事?”

“说起来,你们冼家不是在南洋有好大的产业?这安南的金矿你到底知不知道?”

冼海同默默地抽出自己的袖子,笑道:“我从未听说安南有金矿。”

“这种瞒天过海的事,哪能轻易让人知道?海同没听说也是正常的。”有同僚说道。

冼海同笑:“既是瞒天过海的事,又岂能轻易让人知道?更别说传回京中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众人正议论着,谁也说不服谁,突然听到屋外传来脚步声......一个个迅速噤声,三两步坐回自己的位置,做出一副认真工作的样子。

掌院学士踱着方步进来,扫了这群“认真工作”的小翰林一眼,正色道:“你们初入朝堂,当多听多看少说,不可听风就是雨、人云亦云、兴风作浪!”

小翰林们在掌院大人进门的时候就一齐站起了,此时恭恭敬敬地聆听大人教诲。

勉励了众人几句,掌院才转身离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老老实实坐下办公......行吧,这事轮不到他们来操心,一堆发往全国各地的邸报、文书还要他们写呢!

冼海同暗自舒了一口气,不动声色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到下衙的时候,他仍然不紧不慢的桌上的文书一一整理好,笔墨纸砚都放好才离开。

其他同僚看他不慌不忙的样子,心里又偏向了姜丰几分......这安南路途遥远,说不定是消息传递过程中出了错,以讹传讹也说不定。

冼海同回家换了一套衣服才去姜府请安。

姜丰看到他,高兴地说:“你来了正好,我有事要吩咐你。”

“老师请说。”

“大湾选派了三十名各科的先生进京,三日后就要到了。理工学院的先生宿舍已经修缮一新,你带人安排各种日用品,协助先生们安置下来。五日后,去花萼楼摆接风宴,我亲自去给他们接风。”姜丰吩咐道。

“是。”

“你师弟姜衡也一起进京,届时要选吉日去陈家下聘,你多帮衬一些。”姜丰又说道。

冼海同笑道:“到时候我陪师弟去打大雁,我知道哪里有大雁!”

他听到姜衡进京,是真的高兴。

去年送姜衡离京时,他还以为京城这地方,姜衡不会再来了......姜衡伤了右手经脉,不能再参加会试,进京恐怕触景伤情。

现在有这大喜事,大概能平复姜衡心中的伤痛和遗憾了。

冼海同也为他高兴。

姜丰笑着就理工学院先生进京的事又交代了一些细节,才端了端茶杯。

冼海同告辞之前,犹豫着问道:“老师,安南真的有金矿吗?”

“你都不知道的事情,区区安王长史怎么会知道?”姜丰淡淡地说。

冼海同嘴角翘起,老师的意思是他是心腹、自己人?

“别管其他人怎么说,假的真不了。”姜丰拨了拨茶叶,抿了一口。

冼海同躬身告辞,想一想那些人自以为捉住了老师的把柄,却被老师将计就计带到沟里,脸上的笑意就藏都藏不住......

这件事若是假的,就有好戏看了。

督察院、锦衣卫、刑部选了精干官吏组成联合调查组远赴安南,在他们离京那日,大湾选派的先生也抵达了京郊码头。

冼海同带领新组建的皇家理工学院管事们到码头迎接,一辆辆统一制式的马车接着这些先生们浩浩荡荡地从外城穿过,往西山的理工学院而去。

马车进入城中,速度就放慢了,因为街上的人太多了。

春日里的京城,护城河两旁已是杨柳依依,城中各处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大的商铺门首还扎着高大的“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这些先生们除了少数几个年纪大的,其他都是从大湾理工学院的毕业生中选拔的,年纪都不大。

其中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来京城,四人一组坐在宽敞的马车里,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车窗外看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京城,这就是京城!”

“从前我只道大佳腊就是天下第一等繁华之地,原来京城却又不同。其蓬勃大气又繁华喧嚣,竟像是一副历经沧桑的画卷在我眼前展开,不觉心动神驰......”

“你们矜持些,别一副乡下人进城的样子!”一个娃娃脸的小先生一本正经地说。

其他人忙收敛了一些神色,但对京城的生活却有了新的期待。

到了新建的皇家理工学院,就更满意了。这学院简直跟皇家园林似的,在这里教学科研简直太幸福了!

冼海同招呼着这些先生们,听到众人的议论,笑道:“这里本来是齐国大长公主的别院,改建成了学院。周围还有好些皇亲国戚的别院,也都春花秋月,各有景致。以后若有闲暇了,也可以去逛一逛。”

“还能进那些别院?”有人问道。

“如何不能?”冼海同笑道,“皇家理工学院招的第一批学生是京中勋贵、高官子弟,他们都是你们的学生,请先生到自家别院做客,还得先生们赏脸才行啊。”

先生们一听,还真是如此,也都笑了起来。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