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28章 讲情讲理

第828章 讲情讲理

殿中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施伦知道今日想平安走出皇宫的大门,可不容易。

他进京是为了和皇帝达成协议而不是把皇帝气死......

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就先从“感情”出发了。

他诚恳地说道:“陛下英明神武,对外开疆拓土、为华夏民族创不世之基业,对内励精图治,使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

“臣在扶桑,听外洋商贾提起华国,都是羡慕赞叹;提起陛下,都是崇拜不已。臣,为身为华国人,为有陛下这样的君主而骄傲!”

虽有心缓和气氛,但他说的也是肺腑之言。

这几十年,钦天监记载,冬季更冷,各种水灾、旱灾、蝗灾乃至地动都更频繁。就连京城,时不时都有些小地动,百姓习以为常。

在这样的情况下,先帝在时,百姓生活颇为艰难,各种大小叛乱不断。

不仅活不下去的灾民、贫民,也有趁势而起的地方豪强甚至投机的藩王。

陛下登基以来,励精图治,重用能臣,如章成贺,也是擅长经济实务的官员;海外开拓带来巨大利益,更是大大填补了国库的空虚。

朝廷有钱了,能从容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百姓活得下去了,就不会乱,投机者没有群众基础,更乱不起来。

这便是天下民心。

“陛下,臣一直认为,没有谁比您更适合做这个帝国的君主,您是承天景命,奉天意来拯救万民,拯救这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您的支持,我和姜丰做不出今日的事业。”

施伦慨然道:“臣对陛下的忠心可鉴日月!”

皇帝:......马屁拍得好响亮!

但也改不了你带兵压境、挟功邀赏的事实。

不过,对施伦这么一拍,心情确实舒畅了很多,堵在胸口的气也消了。

“如此,你要求封镇国公、开府库伦、世镇塞北、统摄塞北扶桑军政,也是对朕忠心耿耿了?”皇帝沉声问道。

这些臣子一个比一个舌灿莲花,他听惯了各种马屁,才不会被施伦轻易忽悠。

施伦开始晓之以理:“如果不让我镇守塞北,陛下准备派谁呢?北疆四镇总兵,他们和塞北各族相持那么多久,何曾取得过什么战绩?”

“平定蒙古草原和东北,靠的是我和毛文英的通力合作。臣说句得罪人的话,当初威国公不但没有支持我们,还攻讦我越权、毛文英擅自开战。”

“当然,国公爷自然是忠心耿耿的,他只是太谨慎了。而四镇总兵,也习惯于防守,没有进取之心。”

皇帝皱了皱眉:“过去的事就不必多说了。”

施伦微笑:“此次兵部司库孙琳回朝,想必向陛下汇报了库伦的金矿吧?您看,蒙古大草原有丰富的矿藏,四镇总兵、威国公府连一点消息都不闻。不是臣背后说人坏话,他们就是尸位素餐、白拿朝廷粮饷!”

岑泽在劳军时摆了他一手,现在他悄悄给岑家上眼药......这才是有来有往嘛!

但这话却说中了皇帝的心思,那些老牌勋贵养尊处优,确实没了进取之心。不想着如何对外开拓、整日只想着如何争权,守住自家的地位和荣耀。

但荣耀这种东西,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去争取的。对武将来说,就是到沙场上,一刀一枪拼搏回来的。

皇帝虽说早有削勋贵、武将世家兵权之心,但对他们也确实有些失望:没一个能打的。

“库伦金矿的事,是你故意透露给孙琳的?”皇帝淡淡问道。

对此事,他还不完全相信。

蒙古草原那样的地方,真的有金矿吗?又是谁去勘探出来的?勘探矿产,可不是拿个罗盘寻龙点穴就可以的。

施伦点头,开始诱之以利:“是臣故意透露给他的。陛下您看,臣这是忠心耿耿、大公无私啊,臣若有私心,应当隐瞒矿产,私自开矿。有了这些金矿,臣招兵买马、从扶桑反攻京城,也未尝不可。”

“放肆!”皇帝又被施伦的直言不讳挑起了火气。

施伦诚挚地说:“陛下,您想想,我说的是不是实话?臣保证,让臣驻守库伦,这蒙古草原的金矿,会源源不断的运回京城。”

这方面的信用,施伦还是有的。

扶桑的银矿,他就按规矩运回朝廷,只按比例留下了地方官府的分成。

不过,银矿被原扶桑人开采了一两百年,他到了之后又大肆开采,已经不多了。

“你这是利诱。”皇帝识破了施伦的居心,“朝廷已不像过去那般穷了,这蒙古的金矿,不过是锦上添花。”

施伦:......嗯?嫌钱多?不久前还为了安南莫须有的金矿派人南下呢!陛下口不对心啊~~

“陛下,蒙古草原的金矿可不少,至少比虾夷多多了。况且,蒙古不仅有金矿,就臣查证,煤、铜、铁、磷储备都不少,这是天予我华夏,若不取之,难道还留给鞑靼、罗刹吗?”

施伦的语气充满了诱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诱之以利,就看皇帝怎么抉择了!

铜和铁是朝廷管制矿产,煤和磷,通过姜丰的科普,皇帝和朝廷也认识到其重要性。

甚至可以说,煤和磷可以换黄金,黄金却不一定能买得回来煤和磷。

如果施伦所说是真的,皇帝还真的不得不心动。

北方四镇没一个能打的,镇守塞北还得靠施伦才行。而交给施伦,总比交给外族要好,至少施伦能“保证”保质按量送回矿产......

但是,施伦可信吗?

他会不会拥兵自立、藩镇割据,到时候直接把塞北直至扶桑变成他的独立王国、甚至称帝?

对皇帝来说,信任是要付出代价的。

他信任陈璋,陈璋去北美就一去不复返;信任姜丰,姜丰把北美变成了大夏国;信任施伦,施伦带兵压境。

他还能信任谁?

半晌,皇帝定了定神,决定先把存疑的事问清楚:“你从何得知蒙古的矿产情况,若要一一勘探,恐怕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吧?”

施伦知道,皇帝一是怀疑他夸大其词,二是怀疑他早有不臣之心。

“陛下,臣有一个幕僚,名叫周延年,也是此次征鲜卑利亚的军师。他精通罗刹语,提前去罗刹国内策划了一系列的内乱,导致罗刹远东军失去援兵,我军打起来才能势如破竹。此战,他可以说居功甚伟。”

施伦说道:“而关于蒙古草原的矿产分布,就是他告诉我的。既知道了地方,我再派人去查证,就容易很多了。”

皇帝奇道:“竟有如此神通广大之人?真乃国士之才也!”

施伦抬头,看着皇帝微妙的一笑:“陛下不觉得,这行事作风很像一个人吗?”

姜丰?!

电光火石间,皇帝想到了一个人。

施伦笑道:“想必,陛下也想到了。臣也是这么想的,因此毫不怀疑周延年的话。”

“如果你猜错了呢?如果这周延年是敌国派来的奸细呢?”皇帝问道。

虽然是华国人面孔,也难保不会被外族收买。

自古以来,汉奸还少见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