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30章 两个选择

第830章 两个选择

施伦想永保家族富贵,皇帝还想永保皇室千秋万代呢,可能吗?

皇帝曾经问过姜丰这个问题,姜丰回了他一个......君主立宪制。

做名誉上的国家最高统治者。

君权有限,责任就有限,做帝国的象征,赢得百姓的爱戴,如此千秋万代可期。

那么,对一个家族而言呢?

“市井中有言‘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你说要永保施家富贵,朕不敢保证。”皇帝淡淡说道,“不仅施家,就是岑家、徐家、王家,也没有人敢说永保富贵。”

施伦微笑:“陛下知道臣要的是什么,是一个保证。”

皇帝抬手揉了揉额头:“朕给你两个选择:其一,你若有心经营扶桑和塞北,朕封你为塞北总督,驻地库伦,设扶桑、女真、蒙古、鲜卑各地巡抚,由你统摄军政。朕承诺,除非你主动请辞,朝廷绝不调离或撤换你的官职。”

如此,是许给施伦统摄塞北和扶桑军政的权利。

但施伦仍属文官一类,非世袭。一旦他过世,施家子孙回乡守孝,能否承继这份基业,就看子孙自己的本事了。

看施伦没有说话,皇帝接着说道:“其二,朕封你为世袭国公,在京城开府。扶桑及塞北各地巡抚,可由你提名、朝廷考核后任命。塞北兵马,由你遥掌,非战时不上前线领兵。”

“你自己选择一条路吧!”皇帝的语气有些疲惫,“朕之用心良苦,也望你能理解。”

其实认真说起来,这两条路都没有亏待施伦。

第一条其实就是姜丰的路。

姜丰位极人臣,也只是非世袭的文官,一旦他自己去世,姜家子孙能不能承继姜家的基业,得靠自己。

第二条就是岑家等开国勋贵的路。

世袭国公,名誉上遥掌兵马,在京中和皇室宗亲联姻,做个富贵闲人。后代子孙若没有出息,便渐渐没落;若有出息,也能弃武从文。

施伦垂眸问道:“没有第三条路了?”

皇帝端起茶杯:“没有了。”

施伦叹了口气:“请陛下容臣三思,这两条路,无论哪一条,对臣来说都是有风险的。”

皇帝放下茶杯,抬眸说道:“世上哪有完全之策?朕给你这两条路,朕同样是有风险的。”

放施伦任塞北总督、统摄塞北及扶桑军政,无异于放虎归山。

也就皇帝气量宽宏、有足够的自信,换作一个气量狭小的,怎么也得把施伦困住,再把施家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施伦躬身告退。

皇帝独坐殿内,看着那副画了一个个圈的地图沉默了半晌,才自语道:“南方数省报请重修堤坝,要朝廷拨款;西北、东北要普及县学,加强文教;云贵提出迁徙山民各族、异地建城安置......还有姜丰提出各省建科研院、建发电厂、修铁路......”

钱。

一封封奏折发往朝廷,都在要钱。

户部需要判断其中轻重缓急,何处是必须立刻拨款的;何处是可以缓一缓的;何处属于可有可无的......

内阁再将决议交给皇帝,由皇帝最终批复下发。

但很多时候,你却难说哪一笔钱是不必要的。

水患连年不断,重修堤坝不应该吗?

西北、东北初定,加强文教有利于同化各族、是长远之策。

西南各族住在深山之中,政令难以通达,让他们搬出来才是上策。

至于科研、修铁路、建发电厂,大夏都这么干了,华国不跟进吗?

所有的事都是必须做的,所有的财政支出也是必须的。

朝廷这些年有了海外开拓的巨大收益,已经连年给普通百姓减税,现在不能加回来。

只能再想办法开源。

施伦这是阳谋,知道皇帝无法拒绝塞北的矿产。

尤其......和大夏、南洋相比,这蒙古草原上的矿产,可说近在眼前。

国家处于高速发展中,科研、文教、基础建设、改善民生,处处都要钱。

皇帝叹了口气,做明君难。

他固然可以不管那么多,把这些事都推给内阁和户部,让朝臣头疼去。

他则带着心爱的妃子去“南巡”、去离宫“避暑”,做一个垂拱而治的无为之君。

但那样,他就不是他了。

为君一日,就得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就得对天下万民负责!

施伦从皇宫出来,在亲卫的扈从下骑马回了自己家。

他如今的一举一动,都在朝中重臣的瞩目下......大家都想知道,施伦和皇帝谈得怎么样了。

............

威国公府。

岑巍对心腹道:“若是施伦封国公、开府库伦,咱们也可以提出在西北开府,就驻地兰州好了。”

心腹幕僚都笑了,有施伦这么个标杆,其他人都可以提要求了。

其中一人便道:“施伦封国公,下一个是谁呢?钱勇、莫明、林海、陈璋都能威逼朝廷、封侯加爵了。”

岑巍意味深长地笑道:“其他人还罢了,姜丰怎么办呢?他的功勋可不在施伦之下。”

世子岑泽沉吟道:“我看姜丰和陈璋倒不会要求封爵,有大夏的基业,也许人家根本看不上朝廷的爵位。领了朝廷的爵位,也得受朝廷的约束,哪能像现在这样自由呢?”

“阿泽说得对,挟功邀赏的施伦还在可控之内。真正不可控的,是看似无欲无求的大夏众人。”岑巍叹道,“可惜大夏太远,没有绝对优势的军队,朝廷纵有不满也不能轻举妄动。”

岑泽道:“好在姜丰回来了,有他在,总可以牵制大夏一二。”

“这就是了。他回来,也是为了缓和华、夏两国的关系。”岑巍分析道,“如今且不说他,只看施伦从皇帝那里要到了什么。”

若能到兰州开府,对岑家来说......也许也是一条出路。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岑家这些年虽衰弱了不少,在西北还是有一定势力的。

脱离京城的束缚,到兰州去,天高皇帝远,万事可由自己做主,就是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听宣不听调,朝廷也无可奈何。

如此耐心经营,两三代后,也许能让整个西北成为岑家的“封地”。

这样的对话,在内阁首辅章成贺家中、在其他勋贵和宗室中也在悄悄说着......

勋贵家有像岑家一样,看到其中机遇的;也有为之忧心忡忡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从来就不是施伦一家的事,而是影响整个国家稳定的大事!

在众人的观望和猜测中,皇帝又召了姜丰进宫。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