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60章 恩准告老

第860章 恩准告老

这个时候把章成贺下狱?

皇帝冷笑,以章成贺如今的威望,人们恐怕还以为是他挟私报复呢!

章成贺任首辅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又因施太后一案树立了声望......皇帝还真的不能轻易动他!

揭发金陵避税码头一事,让全天下知道章成贺以权谋私?

皇帝目光一沉......没有确凿的人证物证,很难服众。

章成贺初登首辅之位时,西南有个地方大吏就给他行贿,他拒绝了。

后来他解释为何拒绝贿赂:“这么贵重的礼品,无一不是从百姓身上盘剥下来的,我若昧着良心收了这些礼品,无异于‘以肉驱蝇,蝇愈至’。”

此事随着那个地方大吏的倒台渐渐传扬了出去,朝野都称颂章成贺刚正自持。

就连皇帝,也都一直觉得章成贺是清官能吏,也因此对他颇为容忍。

若不是锦衣卫查实的证据摆在面前,皇帝都不敢相信,向来声名在外的章成贺,私底下是这样的人!

沉默了一会儿,皇帝淡淡吩咐道:“你下去吧!待傅冲回来后,汇报给傅冲,然后继续监察淮扬一带,章家若有不轨,绝不会没有一点蛛丝马迹!不着急,来日方长!”

锦衣卫镇抚使应是。

听皇帝的意思,是先收集证据,再一举发难?

待殿中无人后,皇帝才找出章成贺上的第三封告老折子,又看了一遍后拍在桌上:“想告老?朕成全你。”

不久,皇帝登基后任期最久的首辅章成贺接到了圣旨御批:同意致仕。

京中百官一瞬间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三封告老折子呈上去,已经充分表达了章成贺致仕的决心。

皇帝也不能强行挽留一个一心想挂印的官员啊!

但内心也在嘀咕......章成贺正是声势正隆之时,却舍得放下权势告老还乡,无疑是被逼迫的。

这逼迫他的人,一是竞争对手姜丰,二是早看他不顺眼的皇帝吧?

听听皇帝的圣旨御批,连惯例的惋惜、追忆都没有,措辞冷硬,话里话外只有一个意思:朕不留你了。

章成贺自己也纳闷,前两份告老折子,皇帝按流程留中,不仅没有不满,大约还觉得他识趣。

毕竟,是皇帝自己想让他退位让贤的。

施伦进京献俘、颁赐丹书铁券,两件大事都由他统筹安排。皇帝还赞他办得漂亮,有我泱泱大国之风......

现在态度突变,是出了什么事?

安王不久前进京、单独面圣,但章成贺自觉在安南的事情上,自己并无瓜葛。

就算是诬告安南私开金矿,那也只是个误会,要追究顶多追究左长史曾桐的责任。

至于安王上檄文一事,怎么看都是姜家嫌疑大,他哪有这么大的能耐?

想来想去,章成贺的心慢慢沉了下去......恐怕是金陵避税码头事发了。

他的长子章泰下金陵已有一段时日了,但那么大的摊子不是说收就能收起来的。搞不好,是皇帝听到了风声,也派人南下查证。

那陛下究竟查到了什么呢?

章泰尚未回来,他也不知具体情形......最坏的可能,就是皇帝也查实了章家私设避税码头一事,那么皇帝的态度就有了解释了。

“大丈夫立身处世,难免受族人连累、下人蒙蔽。”章成贺苦笑,“枉我为国事殚精竭虑,自诩不谋私利,到头来却成了一个笑话。”

他固然不想以权谋私,可身处高位,往往是身不由己,人情往来中,随时随地都受到物质的诱惑。

现在跟皇帝解释,此事他一点也不知情,全是族人自作主张,皇帝会不会信呢?

章成贺思考了一夜,第二日上了一道谢恩奏折。

在奏折上,他先是回忆了从中进士、任知府......一步步升迁到入阁拜相,几十年沉浮之事,感谢陛下的恩典。

最后说道,臣受陛下隆恩,从担任首辅至今,获赏赐多达206次,所获赏银最多一次达一千两,最少也有数十两,赏物从彩锻、蟒衣到玉带、貂裘、翡翠如意,应有尽有。

因陛下恩典,章家从淮扬小富人家发展成大世家,此皆陛下的恩典。

臣任职期间,虽兢兢业业唯恐辜负皇恩,却难报陛下恩德之万一。

今臣年迈体衰,不得已告老还乡,恐怕难以再见圣颜,处江湖之远,唯望吾皇万寿无疆。

臣无可再报皇恩,恳请变卖家资,捐银二十万两入国库,以报圣恩!

............

群臣顿时哗然!

二十万两可不是小数目,就是阁老府,只怕也要伤筋动骨,章成贺说变卖家资并不夸张。

章成贺这是要把皇帝赏赐给他的东西捐给国库?

临走之前还要把家产给捐了,这是闻所未闻的事,这是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啊!就是历代清官也不过如是了!

皇帝:......朕还想等你死了秋后算账,把章家抄家流放,你给朕来这一出?

皇帝的心情有些微妙。

一方面,章成贺这幅壮士断腕、把胳膊都砍了的畏罪姿态,让他舒心了一些,章成贺总算不是贪恋钱财之徒,心中还有畏惧;

另一方面,又有种被人将了一军的不快。

从施太后一案至今,皇帝和内阁过招,就一直被逼迫得步步后退,虽勉强达成共识,却憋着一口气。

他还想扳回一局呢,可这老章就是不给他机会啊!

而且,大臣致仕前捐献家产这种事,前所未有,他该怎么回应?

心中咬牙切齿,皇帝批复:朕赏给你的就是你的,不必再捐献了。你捐了,其他人捐不捐呢?

其他官员心中一凛,对啊!章成贺开了这个头可不好,以后轮到自己致仕了,捐不捐家产?这不是道德绑架吗?

可是章成贺再次上奏折,大义凛然地说:如今虽天下太平,然鲜卑利亚新定、海疆亦时常有战事,臣捐家资是为国尽最后一份心意。此心天地共鉴,请陛下明察!朝廷若不收下,臣唯有直接捐给塞北、南洋总督,以卫边疆。

朝臣:......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户部本就是章成贺的嫡系,此时见阁老态度坚决,并不是装模作样,便一齐上奏,恳请皇帝批准章首辅的请求。

威国公岑巍、宗人府宗正等勋贵也觉得,与其把银子便宜了外洋督抚,还是留在国库好点。

金銮殿上,百官出于各种心思,齐齐恳请陛下恩准。

皇帝:......第一次看到有人求“抄家”的。

群情之下,皇帝也不好拒绝。只得安慰自己,这也算是另一种模式的抄家了。

罢了~~成全你!

但这么一来......皇帝叹了口气,命锦衣卫不必再查金陵一事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