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889章 各有立场

第889章 各有立场

王玢曾给皇帝想出第一轮的对策,提出现在天下未定,海外征战不休,锦衣卫仍有存在的必要。

但今日,次辅辜鸿都提出意见了,他却一直沉默不语。

现在皇帝直接点名了。

王玢从座位上站起,持笏上前,恭敬地说:“启禀陛下,臣深思熟虑后......附议姜首辅。”

!!!

当场反水?

内阁众人悚然一惊,都不敢去看皇帝的神色。

皇帝目光深沉,居高临下地凝视着殿中重臣,这些就是他的臣子,本朝最位高权重的人。

就是这些人,科举考试的时候拍龙屁唯恐不贴切,文章写得花团锦簇,恨不得掏心掏肺展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一旦身居高位,却又把曾经的信念抛诸脑后。

皇帝很想说,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想想曾经作过的文章,真的不脸红、不羞愧吗?

深吸了一口气,皇帝看着王玢,这个少年时就伴读身边的臣子,冷笑道:“卿也认为应当撤销锦衣卫?朕倒以为,不如撤销督察院。锦衣卫是朕的爪牙,也是朕的耳目,让朕端坐宫中而知天下事,督察院呢?今日弹劾这个、明日弹劾那个,除了相互攻讦还能做什么?”

群臣面面相觑......一时无力反驳。

王玢挺直腰,正色道:“督察院从前朝御史台发展而来,上谏君主、下察百官。除朝中各级御史,地方有十三道监察御史,负责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臣任督察院左都御史以来,地方监察御史共查实大小贪腐、不法之事一百余宗,朝中及地方弹劾官员三百余人次。不敢说明察秋毫,唯兢兢业业不负皇恩、不负民望而已!”

“今日附议首辅之议,亦是上谏君主之责!陛下,臣早说过,如今天下未平、海外征战不休,锦衣卫的职责当为刺探敌国情况、对外镇压。姜首辅提出拆分、改组锦衣卫,建‘国家安全部’,正是把锦衣卫的本职独立出来,是周全妥当的谋国之言。因此,臣无异议!”

姜丰有些诧异地看着王玢,似乎这一刻才真正认识这位王三公子。

昔日的王三公子,今日的王大人,并不是皇帝的应声虫,他能够堂堂正正的站出来,挺直腰杆表达自己的立场。

辜鸿目光闪动,对王玢也有些叹服。

他们这样由陛下一手提拔上来的,理应做陛下的喉舌,说陛下想听的话、做陛下想看的事。

可是,王玢却有自己的信念和立场。

殿中众人心中各有触动,看王玢的目光都不一样了。那日姜首辅开宴,提出这项裁撤、改组之策时,王玢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

但现在,他当众附议姜首辅了。

不管怎么说,王玢这当场反水,算是把皇帝逼到了一个艰难的处境。

上一次出现这样的事,还是天下抗税、逼迫施太后认罪之时。

换了一个首辅,皇帝并没有更轻松。

治理天下,从来就不是容易的。当皇帝,更是天下第一等的苦差事。

但王玢有王玢的立场,其他人也都有自己的立场。

一片沉默中,兵部尚书毛文英突然道:“锦衣卫京城及各地卫所,上下数万人。这些人原是军户,若是裁撤锦衣卫,当是并入地方府军。这其中合并的编制、官职问题也要处理好,否则恐造成冲突和动荡。”

原本锦衣卫和府军不相统属,现在合并了,谁指挥谁?

户部尚书回过神来,也沉吟道:“从前锦衣卫是由朝廷下拨粮饷、军备,比地方府军的规格要高。如果并入府军,自然是按府军的规格来,会不会让士兵不满?府军编制有定数,如此加入数万人,会不会给地方造成负担?也当征询各地卫所的意见。”

若是全体提高规格,户部肯定不同意。

辜鸿立即说道:“不错!兹事体大,应当等傅指挥使回朝,和兵部及地方督抚共同协商。”

皇帝松了一口气,脸色终于好看些。这些才是老成持重之言,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姜丰的。

姜丰向锦衣卫发难,没有想过锦衣卫体量如此大的问题吗?

“姜爱卿,你以为呢?”皇帝淡淡笑道。

姜丰拱手答道:“锦衣卫成立之初,只有一千余人,仅在京城一带活动。如今也并不是所有州府都设有锦衣卫,仅在省城及大州府有,目的还是监察地方。如大湾,就只有大佳腊和南屯设有锦衣卫,这些人并入府军,对大湾来说不是负担。”

毛文英道:“大湾属于边疆省份,需要较多的兵力,内陆省份却不需要,也养不起。”

姜丰笑道:“不错!我一直也觉得兵贵精不贵多,别说锦衣卫,就是地方府军,若是一群兵痞,于地方也无用。锦衣卫本是军户,不得科举进士、不得搬迁、不得经商,把前程都限制住了,其实底层颇有怨言。”

“以臣之见,愿意自行脱离军户的,可发放一笔遣散费,改成民籍、自谋出路。仍要从军的,当地又养不下的,可调入能接收的省份。本来士兵就该听从调派,也无所谓愿不愿意离乡。”

一番合情合理的话,又把毛文英等人的担忧补上了。

此时,皇帝的心情已经平复,淡淡地说:“诸位爱卿皆老成持重之言,兹事体大,年底地方督抚进京述职,大朝会再议。且如今说锦衣卫对外没有建树,也太武断了。傅冲已到东北协助北军平定高丽,若其此役立下大功又如何?”

姜丰微微一笑:“陛下圣明,此事确实该慎重。”

拖?那就拖吧。

等高丽的消息传来,接掌国家安全部的人也有了。

至于地方督抚共议?他有信心督抚们会同意他的建议。

姜丰自己就是地方官升上来的,做地方官难,做一个好的地方官更难。

想要改善民生、为民谋利,难免有一些不合礼制的事。

他在大湾种种创新政策,什么招商修路、建城,收容逃奴、减免农税......就没少被人弹劾。更有些事,落到朝廷眼中就形同谋反。

如果只是混个一个任期,做个风花雪月的县太爷,那又容易得多。但凡有野心,想有所作为的督抚,都不想整天被锦衣卫盯着,动不动被抓小辫子。

此事暂时搁置,姜丰也不着急。

小朝会结束,内阁重臣回到都堂办公。

毛文英笑道:“首辅大人,下官是兵部尚书,当考量兵力安置的问题。”

辜鸿和户部尚书等人也解释了自己的立场。

内阁从来不是首辅的一言堂,就像朝廷不是皇帝的一言堂。有不同的声音,才能让国家机器平稳运转。

姜丰微笑:“本官明白。”

礼部尚书皱眉道:“裁撤锦衣卫一事暂时搁置,那么顺天府是否应该交出凶手了呢?不瞒诸位大人,我礼部无辜遇害的官员家属,还都在等着一个公平的交代呢!”

这事没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