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917章 庆典结束

第917章 庆典结束

国家安全部是姜首辅一力主张要建的,而且是要取代锦衣卫一部分职责的。

虽然国家安全部的主要职责是对外,和国内官员的关系似乎不大,但这也是一个重要部门。只看周延年立下的大功就知道了,连威国公府都被他坑了啊!

又看周延年以姜丰的下属自居,不少人就凑过去拉关系,有论同乡的,有论同僚的,周延年含笑应对着。

皇帝走出大殿升座,众人才安静下来,一齐行礼。

礼毕,皇帝升座,百官才依次入座。

今日既是冬至庆典,又有献捷之喜,自然少不了作诗。

作诗要歌颂皇帝英明神武、赞扬我朝军队的勇武......前排的安乐公听得简直要哭了,只觉得杯中的酒太苦,太苦了!

这些人欺人太甚,亡了他的国,还让他来喝这庆功酒。作为“战利品”,这就是苦酒啊!此时此刻,他不禁有些羡慕在平壤跳墙殉国的仁川王。

坐在不远处的姜丰看到了安乐公的神色,心中没有半点波澜。

是的,这一场战争揭开所有大义的遮羞布,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侵略战争。拿下扶桑那么年,他一直没有征伐高丽,就是因为没有充分的理由。

这一回“妄开衅端”的人不是他,而是岑家。收复高丽,从长远来看,也是解除隐患,对国家来说是有利的。

因此,他虽然和岑家有嫌隙,却不会在这场战争中拖后腿,而是“助”岑家一臂之力。

觥筹交错之中,皇帝又赞赏了周延年的诗做得豪迈,还给他赐了一杯御酒。

皇帝已经知道周延年是姜丰的人了,但他还是封了周延年为安全部的副卿。正如他对太子所说,锦衣卫或国家安全部,都可为皇帝的刀剑。不论是谁的人,也都可为皇帝所用。

这满朝文武,又有几个人没有自己的私心呢?

百官见皇帝如此赏识周延年,稍稍有些诧异,难道陛下真的不介意新建的国家安全部掌控在姜丰的人手中吗?

这可是个情报部门啊!

姜丰看着周延年受赏,面不改色,发现岑巍看了过来,还朝他举了举杯。

宫宴结束,新出炉的安乐公到礼部安排的安乐公府入住。如今城中的高丽使馆已经没了,这处安乐公府原是一犯了事的勋贵宅邸,占地面积还挺大的。

引着安乐公过来的礼部官员笑道:“府内下人、护卫都是朝廷安排的,请安乐公安心入住。”

安乐公喝了几杯苦酒,头脑已经不甚清醒了,迷迷糊糊地被人扶了进房子,不知今夕何夕,亦不知身在何处。

另一边,周延年也在众人的瞩目下上了姜家的马车,随姜丰回家。

官员中相熟的不由得小声议论:

“这个周延年真是一点都不避讳,就这么当众让人知道他是姜首辅的人。”

“姜首辅也是厉害,把探子都安插到施伦身边。”

“施伦恐怕是知情的,这也不算是探子了。”

也有人说道:

“这回周延年是抢了岑家的功劳,威国公脸色真难看。”

“那没办法,谁叫世子爷不争气呢?”

“话不能这么说,世子爷这是以身犯险,圣上都下旨褒奖了。”

如今高丽战事的赏罚也定下来了,周延年有攻克汉城,劝降高丽君臣的大功,升从三品的国家安全部副卿;

参与支援的大夏护卫营获得金银犒赏,皇帝还下旨褒奖了陈璋的民族大义;

黎思安延误军机,罚俸一年;

岑泽以身犯险,虽曾被俘,也有牵制平壤守军之功,皇帝下旨褒奖其勇武。

这道圣旨,算是为岑家保住了面子。但知道事情经过的,都难免嘲笑岑家百般算计,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反欠了对手的救命之恩,真正的赔了世子又折兵。

姜丰携周延年回到家中,陈璋、莫明、高雷也走了出来,众人相互见礼。

周延年只比高雷大几岁,当初在大湾理工学院也是相识的。

此时久别重逢,高雷惊喜地说:“早听人说周师兄出海办事,原来是到了扶桑。”

周延年微笑:“我去过的地方可就多了。”

高雷叹道:“你们都比我有出息......冼海同也厉害,做了火器局郎中了。周师兄更是立下好大的功劳,像你这么年轻的从三品官员,朝中上下也没几个。”

周延年笑道:“都是大人栽培。大人当初升大湾巡抚时,也是三十多岁,比我现在还年轻。”

姜丰听了他们的话,心中也有些欣慰。他早说过,他手下的人是要一一站到台前的。他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独木难支,他的身后需要支持者。

重新入座之后,姜丰抿了一口茶消了些酒气,说道:“延年今日可把我吓了一跳,这当众就暴露了我们的关系。”

周延年忙解释:“施伦对我身份是心知肚明的,他都不在意,其他人就更不要紧了。属下是觉得,大人为征罗刹的事费了那么多心,也得让人知道才行。”

“我要那么多功劳做什么?”姜丰摇头失笑,“这些功劳对我来说都成了负担了。”

陈璋和莫明听了姜丰的话都笑了,陈璋还说:“你这话要是让岑巍听到,又得气得咬牙。”

世人都想要功劳,也只有姜丰把功劳当负担。

姜丰叹道:“我说的是实话,本来皇帝就是猜到延年的我的人,也照样敢用,升为安全部副卿。但事情摆在明面上,就得顾虑其他人的想法了。有人会觉得皇帝被权臣压制了,说不定还有忠义之士想帮助皇帝清除权臣呢。”

周延年怔了怔,愧疚地说:“属下一时没想到这层。不过,世上哪有什么忠义之士?所谓忠义都不过是个幌子罢了。人皆为名为利,纵有反对的,不是为名就是为利。”

这个人竟还是范致远一流的小人?

陈璋和莫明对周延年了解得不多......此时却都觉得他不是君子,姜丰自己是个君子,却偏偏喜欢重用这样的小人!

姜丰笑了笑:“既然已经暴露了,也不必在意了。延年说得对,世人皆是为名为利,想要什么给什么就好了。这安全部正卿一职,我们再推一把,落实在王玢头上。”

裁撤了锦衣卫,原属锦衣卫的权利就被拆分了。其中缉捕审案归了刑部,监察勋贵高官藩王归了督察院,对外刺探清报归了国家安全部。

这么一来,还是督察院的权利最重。

王玢自己,可未必愿意从督察院的左都御史平调什么安全部正卿。

正是因为他不愿意,姜丰才觉得......皇帝可能会同意。

皇帝治国如执秤,保持各方平衡,姜丰就在这平衡之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