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军事 > 回到民国当小编 > 第二十九章,台海交锋的序幕

厦门,台湾战役前指。

“平潭岛侦听站截获敌台电报,识别序号xw-73-wq-7。”“澎湖侦听站截获敌台电报,识别序号xw-73-wq-7。”“金门侦听站截获敌台电报,识别序号未知。”

电文比对无误,前指的战情中心计算机迅速录入了这封电报。

台湾战役的发起时间是4月10日至20日择机而动,但在3月底,北京、厦门两个战情中心已经投入正式运行。

常凯申退守台湾,现在是龟王状态,部队都是固定的驻防一个地方,绝大部分情况下用电话和有线电报联系,用无线电报联系的次数的确很少。但终归还是有一些,特别是国军偶尔会有营团级的部队拉出营演习,这时候就能截获到他们的无线通信。

为了配合台湾战役,总参通信部在澎湖、平潭岛、金门岛设了三个无线侦听站,其中澎湖的侦听站离台湾的平均距离最近;平潭岛在大陆但优点是正对着台北;金门距离就稍远一些了,作为后备站。

无线电侦听站建设难度最大的也是澎湖,其中最难搞的工程是从厦门到澎湖的海底电缆。

台湾与大陆曾有海底有线电报缆线,当然现在已经断开了。

说起来这第一条台湾海峡电报线还是1887年台湾巡抚刘铭传下令铺设的,由马尾船政电报学堂毕业生施工,“飞捷”号炮舰客串铺缆舰。但这条电报线的路径是从福州到台湾岛北部的淡水,不经过澎湖。

所以从1952年10月到1953年1月,得由华南军区海军用二手登陆舰当铺缆船,自己动手再铺设一条厦门-澎湖的海底电缆。

章震在前指战情中心,有些新鲜地看着几名参谋在计算机屏幕前忙碌。

“粟司令员,这截获的电报发送给情报部门之后,有多大的概率会破解出来?”

章震解放战争时期就是三野的参谋长,淮海战役时就是他在协助粟峪。不过五次战役开始粟峪作为代总参谋长坐镇北京,而那时候章震与苏联总参的军事顾问在进行总参谋部体系的改革和重组,最近参与台湾战役,才第一次接触到这种中心模式的指挥部,之前也不清楚蛟河的50中心是干什么的。

粟峪:“只要我们截获的敌台电报达到一定的数量,破解的概率就是百分之百。而且,是在一瞬间完成破解。”

“是情报部的王科长吧!”章震听了司令员的话被震撼到了,但脑子也在飞快转动,想到了什么,“王科长50年底见过,以后好像在总参就找不到他了,是不是……”

“就是他,王永俊”作为前指的参谋长,粟峪可以跟章震说一些信息,“现在呢,既可以说你见不到他,也可以说他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

章震:“……?”

粟峪:“看见这台计算机了吧,后面拖着一根电报线……网线。顺着这根网线,在几千里外,线头又连着另一台计算机,王永俊就在那台计算机的屏幕前面。”

……

北京。

“是厦门的ip在进行邮件申请吗?”

唐华坐在监控整个网络的计算机前,看见邮件服务器有反应了。

通信参谋:“是的,4.2,厦门的情报终端。”

唐华目不转睛地看着屏幕,一秒,两秒,验证通过。接着,一封邮件从厦门传递到北京,写入北京战情中心/邮件服务器的硬盘里。

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子邮件系统……

厦门中心接入计算机网络后,唐华就对战情中心做了技术改造,主要就是增添一台邮件服务器,别的不多就是硬盘多,一共6块5m硬盘。

之前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是互相往对方硬盘(存储器)里写入数据,虽然大部分时间用起来也挺方便的,但无论是t51、t52还是t53,内置的都是几十k的磁芯存储器,50中心和唐华这边都是经常用着用着,“硬盘”就满了,只得每隔一两个星期用磁带备份一次数据或者干脆打印出来存档。

现在有邮件服务器,四个中心的数据就可以都储存在这里,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就先传到邮件服务器,收信人会同时得到提示。收信人读取邮件的时候,就申请从邮件服务器将数据下载到本机。

当然缺点就是现在的电缆网速有些不给力,1951年初代设备的网速是300bps,1953年2月换新机之后是2400bps。不过现在各个中心之间既不传图又不传小视频,基本上都是军令和破解电报,纯文字通信的话,这个速度还是够用的。

过了两分钟,唐华又看到2.2——蛟河50中心王永俊的通信终端的ip地址——开始收信,从邮件服务器读取数据到了本地。

“电报验证完成,同类归并,国军1类电报密文总量已达到2112字,可以运行破解程序了。”

最先破解m-209的时候,王永俊和唐华鼓捣出来的破解程序是录入2500字的密文,就可进行唯密文破解。经过两年多的优化和改进,王永俊在52年

初就改进出了新的破解程序,破解平均时间缩短了,而且对密文总量的要求从2500字降低到2000字。

国军现在用的电报密码机,是m-209。美军去年换上了c52电报机,但美国援助常凯申的物资里头还是一堆的m-209。不过这也正常,c52是新锐设备,肯定是美军自己先用,如果第一时间就把c52提供给常凯申或者其他盟国的话,被盗了怎么办。

m-209的破解那可就简单了……

唐华看见王永俊发的电邮,就回了一封:“m-209的破解现在耗时多少?”

王永俊:“m-209现在真是太简单了,预估的破解时间在30~60分钟。50中心最近专注于c52破解程序的优化,52年4月之后就没怎么花时间优化m-209的破解程序,否则可能还会短点。”

在发邮件给唐华的时候,王永俊已经将密文传递到了tc53超算并启动破解程序。

1950年9月,王永俊在上海第一次用计算机,第一次用t-209的密文。后来在蛟河的50中心,tc50超算退役时他还真有点舍不得。50中心的定名就是因为里面安放的是tc50超算嘛。

1951年2月换tc51,1952年2月换tc52,1953年2月换ttc53,运算速度从25万次/秒提高到200万次/秒,现在王永俊对计算机的换代已经习以为常了。

……

台湾,新竹机场。

国军空军第34飞行中队驻地。

“拯民兄,一路平安。”

新竹机场的跑道,一架rb-17引擎已经发动等待起飞,机身涂着圆形的徽标:黑底、边缘一圈红,中间的图案是北斗七星再加上一只展翼飞翔的蝙蝠。

第34飞行中队李崇善少校与机长叶拯民在跑道边道别。

“只要不撞到共军的防空飞弹,我必定是平安归来,”叶拯民笑笑,“如果不幸撞上了,那就算为常公尽忠了。”

“走闽浙边界地区切入,这条路线贫瘠荒凉,对面不会在这里部署飞弹的。”李崇善说,“让你们的监听员,机上的雷达报警器一定要时时看,美国人告诉了我们共军防空飞弹的雷达特征,如果遇到飞弹雷达的探测,不要犹豫,立即撤出。”

常凯申撤退到台湾,当面的福建、浙江两省的军事调动就成了台湾最关心的、关系到常凯申生死存亡的重要情报。果党残留在大陆的特务系统早就不顶用了,都快被镇压光了,因此到1953年,台湾对福建、浙江的战略侦察就靠两个办法:一是空中侦察,二是空投特工人肉侦察,然后用背负的中程电台发回台北。

不管是直接侦察还是空投特工,都得用飞机。

现在的第34飞行中队徽标已是北斗七星+黑蝙蝠,“黑蝙蝠中队”的绰号已经有了,不过还没直接接受cia的技术援助和指挥。

1950年6月,美国协防台湾后,同时也限制了国军海空军的行动。不许派舰艇炮击大陆沿岸、不许用登陆舰装步兵反攻沿海岛屿、不许派作战飞机深入大陆上空作战。但允许国军空军对大陆进行空中侦察。

一方面美国也知道,从军事角度要保证台湾的安全,掌握当面大陆几个省的军事调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另一方面,美国也想获得中国东南沿海的详细情报。

黑蝙蝠中队现在就处于美国不直接指挥、美国允许、美国提供飞机和无线电侦听设备、获取的电子情报分享给美国,这样一种运营模式。

……

厦门。

王永俊果然说话算数,开始破解时预计破解时间耗时30~60分钟,最终是在第49分钟破解完毕。

获得密钥。作为密文样本的20封电报也顺便被解读出来。然后……因为国军不发新的电报,所以计算机上装的那个m-209虚拟机就没有新的电报可翻译了。

但是这20封电报也算是重要情报。王永俊一口气把20封电报都往邮件系统里一扔——两千多字而已,服务器的30m硬盘没问题。

在50中心有志愿军副司令员邓桦领衔的第二参谋部,50中心破解的电报是不直接传递,而是由第二参谋部解读暗语代号、提炼总结,写成一篇篇的敌情分析,再发给北京和志司。但现在50中心没有专注于研究台湾战役的第二参谋部,邓桦不熟悉台湾那边的情况。于是王永俊就原文通发,让厦门的参谋部来解读。

“电报破解出来了!一共20封敌方电报!”

屏幕前的参谋喊了一声,章震和粟峪都回过头来。“快,立刻打印出来。对了,先从最近的那封电报开始译码!”

唐华和王永俊聊天会用英语或拼音,但通信参谋和通信参谋之间发邮件,汉字用的是电报码。搞电报译码的熟知一两千个汉字所对应的四位数字电报码很正常,资深点的可能几千个汉字的电报码全都能背出来。打印出来一整页数字,参谋译码就是一边看一边往上写字,偶尔遇到几个记不清的才查手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