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1卷 抗战 075章 九原攻略

因为西澳、洛杉矶、重庆的事情前后耽搁了一个星期,朱碧华再次站立到了大青山的原始密林之中。

此时的大青山,正是春意勃发、绿意蒸腾的美景时刻,但朱碧华却没任何心情欣赏。

他此次经历一周之后,心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其去消灭几个鬼子,还不如尽羽落实此前决定的商业策略。

因为他相信,只要自己的商业一旦兴起,自己所拥有的资金就将源源不绝。至于现代社会的资金短缺,立即就将得到缓解。

大青山,就在九原(包头,此后用九原代替)的东北方。大青山的山脚,就延伸到了九原市郊。

站在大青山的高处,用望远镜观察着九原城,“这就要进城,并把一座城当成根据地经营了?”朱碧华对此,其实是颇为忐忑的。

特种兵、佣兵,作战、打仗啥都没问题,但要说进行城市经营管理,那还真不是他们的强项。

也因为如此,朱碧华等人在现代时空,就策划成立了一个[九原市管理委员会]。

九原市管理委员会:

主任:朱碧华副主任:欧阳克勤、王方林、巴洛日扎、胡大海委员:卫明阳、张根山、闻未达、王志城、何克刚、陈半声、付怀德、何梓武、唐玉安、杨双才、郑清华秘书长:张根山(兼)这个主任,必须朱碧华担任,没任何疑问。

副主任欧阳克勤是机电高级工程师出生,此后除了机电技术工作外,还将担任管理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

副主任王方林,将会成为九原市市长。这是一个很年轻的管理学博士,年纪轻轻就做到了某大城市常务副区长之位,可突然之间却被拿下了职务,原来是情商欠佳,在一次谈话中老老实实地说了不该说的话。

当然作为博士的王方林,不当常务副区长去大学教书或国有企业工作也不错,好位置肯定是有的。

但是,王方林这家伙,对于政务管理却情有独钟,他觉得,管理政府事务才是真正的锻炼人。

何种花家这样的国家,非常好。当你想找某个人才时,稍一打听,就能找到,而且保证能找到。因为国家大,人口基数大,人才必然放量增长。

虽然王方林被免职的消息并未在网上传播,但民间消息还是很多的。

委员之中,张根山是新加入的分子,但他与王方林相似,属于政务系统出身的,曾做过副县长,做过市级政研室副主任,在朱碧华看来,也属于有水平之人,再加上这家伙也属于退居二线(可不上班,但未退休,属原职级管理),正好被银河贸易副总经理也即朱碧华的同学杨深保同学发现,推荐到朱碧华这儿来。

初步的计划是,王方林担任九原市市长,张根山担任九原市政府秘书长。至于副市长或其他行政官员,则想办法在抗战时空加以解决。

当然没有副市长也不要紧,理由么,未来的九原市肯定是一个管理严密的生产型城市,真正的社会事务,在这个年代也是可以参照军事化管理的。

而且,不军事化管理还不行,这是战争年代啊,随时随地都可能有敌人攻城。

现在这支管委会队伍,正在克拉克基地纸上练兵,随时准备奔赴九原上任,以一展身手。

太阳渐渐西移,朱碧华欣赏过大草原苍茫的美景之后,慢慢度步向九原城的方向走去。对于现代世界的特种兵而言,想要找个机会进城,实在是很容易的。

他在此前路过一个村子时,发现一个老汉挑着两捆柴火,貌似准备出售的样子,朱碧华主动与之拉话,最后用10个铜元将其买了下来。

当然他为了混进城,也没忘了准备与这个时代相符的旧衣服。

总之还在正午时分,一个身穿旧衣,面色灰黑,但身材高大的青年挑着两捆柴火就到了城门口。

“哪儿来的?”两名伪军将手中的刺刀一横,把朱碧华给拦了下来。

“老总,我……南台村那边的。”朱碧华装着害怕胆小的样子答道。

“进城干什么?”

“卖柴火,换钱买盐。”

“进去吧!”一名伪军反复把朱碧华打量了一番,最终发现这个穷棒子除了这两捆柴火外,可谓身无长物。

朱碧华正要迈步进城,一个阴测测的声音说道:“慢着!”然后只见一个军官模样的人走了过来。

“王老二,把他送到团部新兵连去,这可是一个好兵苗子啊,如果他敢逃跑,你就开枪!”这名军官说道。

朱碧华一听,心头郁闷起来,尼玛,这是遇到抓壮丁了?电影里的那个抓壮丁,是参加抗日军啊;而这个抓壮丁,貌似是伪军呢。朱碧华在考虑,自己是不是要反抗呢?

想了一下,朱碧华还是决定静观其变。

“老总,不行啊,我家有八十岁的老娘,我得回去养她啊!”朱碧华明确表示反抗,身子直往墙边后退。

“这位大兄弟,当兵每月都有饷银可拿,你只要拿到饷银,就可到这东城门口,见到熟悉的老乡就可带钱回家了。”伪军士兵王老二劝道。

“我,我,我……家里只有一个妹妹和娘,我不回去,她们怕啊!”朱碧华又说道。

“哈哈哈,他们习惯了就不怕了。”伪军王老二笑了,他觉得面前这个兄弟很好搞笑,胆子太小,两个大人怕啥怕啊?

“我,我,我……”朱碧华还想挣扎。

“快走吧,不然要吃苦头了!”王老二用枪托拍了下朱碧华。

朱碧华只得装做不情愿的样子,在王老二的押送下,去伪军团部。至于朱碧华肩膀上那担柴火,却被伪军送进了他们的伙房,至于朱碧华的那个本钱,呵呵想都不要想了。

朱碧华被编入新兵连3排3班,显然这家伙算是最后到位的人。不过朱碧华的心思并不在这儿,也没啥策反这些伪军的想法,而是在想着晚上的行动。

也因为如此,朱碧华训练动作不到位,没少被教官训斥,甚至还挨了两鞭子。

在此前,时空战队的高级指挥员们,在克拉克佣兵基地进行了反复的讨论、推演,那就是在以何种方式拿下九原城时,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

一种方案是“城内开花”,时空战队直接“空降”九原城内;另一种方案是“城外强攻”,像打泰安和保定一样。

城内开花,胜在突然,适合特种兵作战,可以有效缴获日军装备,但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因为距离太近,害怕日军采取“同归于尽”的打法。

城外强功,可以有效压制日军火力,进可攻,退可撤,我方官兵特别安全,只要第一时间打掉日军重火力,整个战场可控性大大增加;弱点就是想要缴获日军的重型装备颇为困难。

现在对于时空战队来讲,轻武器或小口径火炮已经有了来源,但75毫米口径以上的山炮、野炮却难以获得。

虽然时空战队上次突击杀龙谷,从日军第10师团手上缴获了88门山炮以上各型火炮,但朱碧华一直不敢大用,一是在现代社会生产相关炮弹的业务正在联系之中,二是时空战队只有这88门火炮,貌似也不足以打败日本人,因为炮膛子打久后,其膛线将会消失。线膛炮总不能最后当滑膛炮来打吧。

在九原城里有多少日伪军兵力呢?

这就要说到此时九原所在的地方的政治经济情况了。

1937年10月,在以大同为中心的晋北13县,成立晋北自治政府,夏恭为主席。

1937年9月,日本人在以张家口为中心,包括察哈尔南部10县的地区,成立察南自治政府,于品卿为主席。

1937年10月,在归绥成立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管辖察哈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巴彦塔拉、伊克昭五个盟,德穆楚克栋鲁普任政务院长。

1937年11月,上述三个政府组成蒙疆联合委员会,统一管辖三个政权。此后这个委员会还将改组为“蒙古联合自治政府”。

说一千道一万,这些个政权是日本人扶持起来的伪政权。

不过这个伪政权却得到了日本人的特别支持。毕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蒙古在日本战略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有如后方基地一般。

所以在日本人的战略中,蒙古不容有失。这或许也是抗战期间,当八路军真要向北发展时,往往脚步缓慢、效果低下的原因,因为日本人的防守很严。

而与日本人的战略对应的,就是日本人在蒙古的军事力量,日军方面,专门成立有“驻蒙兵团”,驻军为日军第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旅团。

独立混成第2旅团与日军这一时期的独立混成旅团编制一样,其总兵力在5000人左右,多以执行守备任务为主,有一定战斗力。

但日军第26师团却是日军由独立混成第十一旅团扩张而成的,属于侵华日军中最早成立的三单位制师团,这种师团,取消了旅团级建制,由师团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步兵总人数8700人,此外还编有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和骑兵搜索队,其特种部队编制都比四单位制要小,全师团总人数1.2-1.3万人之间。

但纵所周知,日军在占领区的作用,主要是威慑,或占领主要城市。除此之外,整个草原地区的占领与治安维护,靠的是伪蒙古军。

伪蒙古军包括蒙古骑兵兵团、蒙古步兵兵团、蒙古运输兵团三大版块及其直属部队。其中伪蒙古骑兵兵团最为强大,共有第1蒙古骑兵师至第9蒙古骑兵师总计9个骑兵师;蒙古步兵兵团编有第26步兵师和第2混成旅,一看这两个番号,就知道是向他们日本老子学的。

而且,日本人为了阻止苏俄对种花家的渗透,也同样为了阻止种花家背上苏俄去寻求支持,在内蒙西部一线,一直积极着重兵,仅九原一城,就摆放着包括日军第26师团第2步兵联队、师团山炮兵大队、步兵联队加强步兵炮中队、第26师团骑兵搜索中队、第26师团工兵联队第一大队,伪蒙古骑兵兵团第三师、第七师,伪蒙古第26步兵师第3团、伪九原警察局等日伪势力12000余人。

当然这12000余人的兵力,并不是驻扎在九原城里,而是沿黄河“几字湾”沿线布置在日本人控制区,九原城,作为日本人防守的重点,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兵力。

根据时空战队对历史资料的研究,日军第26师团等部队,其战斗力是弱于甲种师团的,其弱既在装备,也在兵源。

此时日军主要甲种师团,均作为“兵锋”在使用,他们正在徐州等各地攻城拔寨,为大日本帝国建立功勋。

像蒙古地界儿,哪怕再重要,也不过是“守卫”罢了,没有一个国家,会将守备军弄得与主力野战军一个战力档次。

此外蒙古骑兵兵团驻扎在九原城内的,就有整整一个师,蒙古骑兵第三师,4000余人。或许人们并不惧怕这个时代的蒙古骑兵,但与步兵相比,他们还是十分剽悍的。当骑兵冲锋起来,此时种花家大地上,未必有几支部队能够有效阻挡。

当然对于蒙古骑兵,时空战队有对付的经验,这也是主张“城内开花”的理由之一。为啥呢?

因为时空战队想要抓活的。这可是5000余匹战马啊,这个战马,虽然在现代社会已经消失了,但并不表示没有价格了,每一匹马,在现代社会没有几万块钱,根本不可能得到。

以最低价3万元一匹计算,5000余匹战马拉到现代社会,就是1.5亿软妹币以上,说不定价格会更高。

这个可比从抗战时空拉啥土特产品强多了。

重要的是时空商人载具连人都可以跨时空运载,运几匹战马很难么?

如果采取“城外强攻”的话,这些战马就很难保证存活,因为炮弹首先要攻击的绝对不会是骑兵,而是炮兵与日军。

而只要战斗一打响,蒙古骑兵难道不出动,只要这些伪军人马合一,呈战斗状态,这1.5亿极可能就会变成一堆烂肉。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