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1卷 抗战 090章 潜山歼敌(2)

或许是看出了果军这名少尉观察员的激动,时空战队此战指挥、连长张国华说道:“少尉,这样打鬼子,也不过是我们占了一个先手,鬼子没有防备,打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罢了。下一次相遇,鬼子就会谨慎得多。”

事实确实如此,你这次能够利用鬼子自以为很了不起的态势,一次性杀敌近千。但下次遇到鬼子时,你的战果可能就只有几十,甚至更少。而鬼子的反击很可能就在一枪之距的外面。

时空战队在装备方面确实要有优势一些,特别是空中侦察优势跨越了几个时代。但这并不能保证,时空战队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鬼子骑兵联队在枫林遭到伏击而损失惨重,让原本趾高气扬的日军第六师团稻叶四郎中将胸口如遭重击。

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好久,才缓过气来。

“你的,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定要讲清楚,不然,军法的从事!”稻叶四郎面对猪木近太大佐,狠狠地说道。

作为亲历者,猪木近太当然能够讲清楚。

只是,猪木近太所讲的情况,不要说稻叶四郎中将,就是第六师团部的那些参谋们,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自华北事变以来,支那战争已经进行一年了。支那各主力部队,也七七八八差不多都交过一遍手了。

可曾遇到过如此强悍作战能力的部队?

而且,从帝国情报部门传来的情报,当面之支那徐源泉之第26集团军,只是战力一般的部队,难道是情报部门弄错了?

稻叶四郎中将想了很久之后,没有想出好办法,一方面命令前出部队收缩行动,对周边地区保持足够警戒,另一方面向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将军报告。

日军第十一军,此时刚成立不久,这是侵华日军的一支劲旅,参加过此后抗日战争中的众多战役,以种花家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有人说日军第十一军有七个师团,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第十一军拥有七个师团(3、6、9、13、16、101、106),这其实是武汉会战之后第十一军最鼎盛时期,总兵力超过15万人。

刚刚编成的第十一军,只有第6师团、第101师团(缺板壕支队)、第106师团及波田支队,另配属地炮、高炮、机枪大队、通信、野战探照灯、架桥渡河等加强支援兵力。

波田支队,就是由呆湾人组成的部队,这支部队在武汉会战中可谓是大放光芒,先是占领了安庆,接着竟然攻下了瓦当要塞,此后是连克彭泽、湖口、九江、瑞昌等地。

这次会战的前期,可以说湾湾人犯下的罪恶,一千年也洗涮不清。

现在的朱碧华,虽然有心将波田支队给灭了,但他却顾不过来。实际上,只要时空战队混编纵队能够利用夜战和机动能力,将经6师团或第十一军其他部队给打疼打残,一个小小的波田支队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时空战队此次降临潜山,不但给常凯申那边立下了“三万人头”的军令状,也给自己内部下达了一个作战指标,那就是如有可能,要尽可能将日军第十一军主力给歼灭掉。

尽管朱碧华知道日军的补充也很迅速,但朱碧华依然要将日军有生力量给灭掉。这种成建制的消灭对方,大规模地消灭对方,不但可以削弱日本的战争潜力,还可以沉重打击日本的侵华野心,极大地提升种花家的抗战信心。可谓是一举三得!

所以这次作战,朱碧华特别在无线电侦察、无人机侦察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基本上按一个营3-4架无人机进行装配。可以说,日军哪怕一个士兵在野外撒尿,都逃脱不了时空战队的监视。

在作战方略上,朱碧华并没有把混编纵队作为一支军队使用,而是作为五只鸟儿放飞了出去,四个作战营,外配各四分之一的直属防空连和120迫击炮营,等于是每个作战营能外分到150人+6具“前卫-1型”单兵防空导弹+9门W86式120mm迫击炮。

这四个营,就是四只自由的鸟儿,不,应该说是四只自由的鸟群,每个鸟群1000人左右。

此外,朱碧华亲率纵队部作为单独的一只鸟儿,包括时空战队警卫营831人,电讯联络、参谋等百余人,总人数也刚好是1000人。

别看朱碧华这群鸟儿好像没啥重火力,其实这是一个错觉。朱碧华的直属大鸟,可以说想要啥装备就要啥装备。说句不好听点,只要朱碧华愿意,在作战中途也能把这1000人给运动到百公里之外的地方。

是的,这支后来被战史写成“混编纵队直属支队”的小部队,在枫林打响之时,已经从潜山附近消失了。

这支部队将要创造什么样的奇迹,暂时没有人知道。

此前在枫林打响第一枪的,属于第三支队,也即以混编纵队三营为主力的部队。在第三支队打响的同时,第二支队已经潜伏到了枫林后方一个叫老梅镇的地方。

老梅镇,日军主力必经之地。

侵华日军,虽然兵锋甚健,但其推进过程,却不是横扫式地推进,而是一线式纵深推进,在横切面上,他们最多保证左右翼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警戒宽度。

所以像混编纵队支队1000人左右的小部队,在长江沿岸水网密布的地区穿插,日军很难发觉。事实上,因为有无人机的空中导航,混编纵队支队根本不太可能行军途中遇上大股日军。

至于中队及以下小股日军,呵呵,那就是日军的不幸了。

老梅镇,日军野炮兵第6联队正在此地休整。

正是因为看到老梅镇中的这个富有价值的目标,第二支队才悄然向老梅镇靠来。

如果是朱碧华的直属支队,对付老梅镇的野炮兵第6联队,绝对是近战突袭,或利用夜战突袭,以其缴获这批火炮,但朱碧华对于其他各支队却没有这个安排。因为拖着日军的野炮,做战略转移时速度要受到影响,朱碧华担心部队以此受到日军的包围。

“包围个球!”混编纵队第二营营长,也即第二支队长陈青山对于朱碧华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极为反感。

陈青山,此前为东北军某部排长,与何梓武等人同时加入时空战队,根据朱碧华等人重点培养抗战时空军事干部的原则,陈青山等人成长得非常快,他们对朱碧华等时空战队领导那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对于现代时空的文明也是无限向往。

只是,他们对朱碧华等人“婆婆妈妈”,怕死怕伤的做法,颇为不满。要战斗,就会有牺牲,胜利,哪有不付出代价的啊。

所以,陈青山这次准备独断指挥,要以自己的1000人之力,不但要吃掉整个野炮兵第6联队,还要缴获48门明治三八年改75mm野炮!

“兄弟们,任务就是这样的,但怎么干才能完成这一任务,就靠大家群策群力了。”陈青山知道,在战术战法方面,现代时空的兄弟们想法要多得多。

所以,他把自己独断,称为集中;而把群策群力,称为民主。

“啥群策群力啊,打一个炮兵联队,直接推过去就行了。”一名连长对陈青山同样不以为然。

这种不以为然,不是不尊重,恰恰是某种自主性思想的体现,每一个军人,都对战争有着自己的看法,但只要作战命令下达,却又不折不扣地执行,遇到意外情况,总会有独立的见解与出奇不意的应对方法,这就是时空战队又一个战无不胜的法宝。

这其实是时空战队并无明确战略思想或战术思想有关。大家随意打,只要少牺牲就行。这是朱碧华的思想。

打啊,只要打得爽就行,死几个人,再正常不过了。这是一些基层指挥员的思想。

不过在大量歼灭日军,削弱日本战争潜力这个问题上,大家都惊人一致。特别是抗战时空的军官,非常佩服现代时空的这个理念,确实比他们看得更高更远。

时钟的指针,渐渐指向黄昏。潜伏于几公里外一片树林中的第二支队官兵,开始食用自热食品。

除了轻微的食品盒碰撞的声音,以及有如桑蚕食叶的沙沙声外,整个树林里一片安静。当然,在这片树林的外围,至少有20支突击步枪和20双眼睛,盯着各个路口。

空中,还有两架无人侦察机一直在方圆十公里以内转着圈圈。不要说一群人,哪怕地面上走过一条狗,只要他们愿意,都能将之找出来。

日军遇到这样的部队,只能说运气不好。

或许时空战队要告诉日本人的,在这个位面里,日本的整个国运,都将不好了。这个国家,在现代时空几十年,都拒不承认入侵种花家的错误,哪怕是朱碧华不算这笔账,可他手下的大将们愿意原谅日本人么?

朱碧华这家伙,更多的时候是把自己定义为“时空商人”的角色。真正决定战争的,是他那些助手或手下。

至于此次作战,之所以是朱碧华带队。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其他人没那个“载具”啊是不是。

半个小时,饭食毕,天黑定。

第二支队起身收拾自己的行李,然后乘着农用卡车,向着几公里外的老板镇摸去。

在距离老梅镇约两公里外,部队开始有序下车,接下来的路,得步行了。因为汽车再向前,就会引发日军警觉,不利于突击鬼子的炮兵阵地。

这一切,对于训练有素的时空战队来讲,压根不是问题。

装甲农用车,大约就停放在这个地方,由少量手持突击步枪的士兵看守,如需要,他们也可动用装甲车上原本就安装好了的固定机枪。

所以如果说这是一支辎重部队,那就是比日军主力部队还要凶猛的辎重部队。

这个年代的日军是极为骄狂的,至少在武汉会战前的日军,真的是这样。虽然上面有关于支那神秘部队神秘莫测的作战手段,要求各作战部队打起精神注意警戒,但这种要求其实超过了部队的承受能力。

一天两天提高警戒水平没问题,可十天八天甚至长期都要提高警戒水平,士兵的体力是吃不消的,部队是难以承受这样的警戒任务的,除非是降低或减少部队的作战任务,但问题是,作战任务不见减少,反而是日渐增加。

因此,日军的警戒虽有所加强,但还未对时空战队造成任何影响,到是因此造成了包括八路军在内的夜袭难度有所增加。

在距离日军警戒哨约200米之处,由一支精锐特种部队组织的尖兵,从支队大队伍中离开,他们的任务是摸哨。

五分钟后,前方传来几声特别的蛙叫。在这农历五月初的田野中,出现几声蛙叫实在是太普通不过的事了。

不过唯有第二支队的前沿指挥官,才知道那是特种兵们发出的信号,外围警戒哨已经被干掉,兄弟们可以出发了!

又摸了两圈暗哨之后,老梅镇的镇城口已经出现在官兵们的面前。镇中心有个十字路口,相当于一个广场,鬼子野炮兵第6联队的全部装备,就整齐地安放在这个地方。

这不是鬼子的炮兵阵地,因为48门野炮并没有按照作战要求展开,他们只不过是行军到此,顺便停下等待前进的命令。

说穿了也是稻叶四郎谨慎收缩命令造成的恶果,现在不是作战的时候,是收缩等待新的作战命令的时候,再说这老梅镇处于后方,哪有啥支那部队啊。

即使遇到支那部队袭击,他们也不怕。因为在老梅镇前方约三公里外的一处村庄,就临时驻扎着第六师团的一个日军大队,在后方几公里处,也有第六师团的一个大队。

实际上整个日军,从合肥出发后,就呈这种“一线式”进击路线。有如一条长长的蜈蜙,一节环着一节,向前拱动。

面对日军这种动辄数万人的兵锋,普通的种花家军队确实没有谁敢像时空战队这样扑上去咬一口。

牙齿不利,咬一口咬不着,可能还会嗑掉几颗牙齿。

“敌袭——”镇上一个鬼子巡逻小组,终于在时空战队发现他们之前,发现了潜进来的黑乎乎的人影。

所以无条件地吼了一声,然后其中一人还“兵勾——”打响了一枪。

日军炮兵联队,配备有少量警卫步兵,以三八式步枪和歪把子机枪为装备。只是,这些警卫步兵在遇到时空战队时,基本没啥还手之力。

“哒哒哒……”时空战队开始向着镇内冲锋!

既然敌人已经发现了,还有什么考虑的,冲吧,开火吧,直到将当面之敌全部消灭!

“哒哒哒……”班用机枪手们,聚集在一起,至少形成9挺班用机枪的强大火力,几乎笼罩了街面上的一切。

在200米-400米距离内,如密雨般的枪弹,将一切散发着淡淡红光的目标给清理得干干净净。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