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2卷 强明 109章 送礼,奏对

朱碧华集团对大明当然“有所图”,既不是他们自己给杨千河等人说的,也不是杨千河给朱由检解释的,而是基于对同宗同祖同文化的“民族”与“国家”的认知。

现代社会,一个人爱国,为自己的民族做事,有时真没啥可图,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他们就是愿意那样做,并以此为荣为乐。

譬如此时,安天军众人,包括穿梭到抗战时空的数千人,要说个人没啥目的,那真还假的,至少挣一个等身财富是每个人的共同目标。但要说他们到了抗战时空和大明时空,就想要雀巢鸠占,那却未必。

现代人,对民族、国家有了认知,知道自己如果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最好是不要去干那啥皇帝总统之事,因为那太累,太费力不讨好。

除非是遇到了“清穿不造反,菊花套电钻”的情形。

当然朱碧华等人不太可能对朱由检“取而代之”,核心原因并不是朱碧华集团是吃素的,而是因为时空商人载具的“不允许”。

可这样的理由,谁信呢?

所以有关道德怀疑,时空穿梭者们只得当一枚苦果自己吞了。

……

听到请安天军来谈谈,而不是立即去天上人间国,王承恩与杨千河两人都面露欣喜,皇帝陛下能如此清醒,走一步看一步,是大明之福啊。

于是,杨千河便趁机详细地向崇祯皇帝讲解了他在现代时空的见闻,以及安天军人员虽少,但千万人不敌的强大军事实力。

崇祯听着这些,虽然表面上显得很有兴趣,但内心里已经在进行计较了。

千万不要觉得崇祯做出与安天军接触的决定非常幼稚,作为一国之主,崇祯对自己所处的状况比谁都清楚。

譬如听手下大臣言,明知道大臣与自己已经离心离德,可崇祯有时还得顺着大臣,因为你不可能随便就把某个人给杀了或撤换了。原因不是崇祯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换一个上来也是一个球样。

这是崇祯这些年来的深切感受,几乎所有臣工,都与自己背道而驰,个别还算有良知的臣工,在满朝廷的东林党大臣口诛笔伐之下,几乎坚持不了几下。

不管自己作为一国之主的想法是否正确,只要触及到了这些人的利益,就不计条件地坚决反对。

看着大臣们这个家那个家动不动十万百万地赚钱,崇祯未必不会动心,毕竟一国之主有时都是穿的补丁衣服啊,可只要崇祯一提出一条生财之计,就会被这些臣工集体反对,而反对的理由永远只有那么一条,“官府朝廷不可与民争利!”

尼玛的,官府朝廷不可与民争利,就是你们可以利用官府朝廷为官的权力为所欲为!

所以在这种想尽千方百计,可却无可奈何的前提下,崇祯还担心什么?作为一个城破之时敢于在煤山上吊的皇帝,崇祯难道还没一点儿脾气,没一点儿决断?

再说,大明都要亡国了,不要说已经帮大明取得宁武关大捷的安天军,哪怕只是一般的海外国家来客,说到有关大明的未来时,崇祯皇帝都会产生见一见的想法。

崇祯朱由检,这也是背水一战!

好像是神灵在帮助朱由检一样,杨千河讲着讲着,就讲到了安天军司令朱朱碧华,讲到了朱碧华的年轻,好像不到三十岁,讲到了朱碧华与手下兵士同一桌吃饭,互相可开玩笑,将士之间极为随和的情形。

听到这里,朱由检不由心里一动,朱碧华,不也性朱么?难道,这是上天看我辛苦,专门派来拯救大明的本家兄弟?

……

却迎接安天军飞天龙舟的是一名小太监王亮,这名太监是王承恩的心腹小厮。他带着两名手持绣春刀的锦衣卫,骑着快马出了宣武门,很快便在官道边的密林边找到了朱碧华一行。

三人将战马牵上飞天龙舟,自己也登上龙舟,果然,只见那飞天龙舟立即腾空而起,周边的大地、树木、建筑等,都在向下沉去。而远处宣武门城楼,竟然清晰可见。

王亮此行,身负使命,那就是在差别这飞天龙舟是否安全。而此时的王亮,虽然紧张得要死,却还不得不分心,感受这飞天龙舟的安全性。

而感受的结果,王亮觉得这飞天龙舟的安全性,真的很不好说,因为它飞起来后,就意味着有突然间掉下去的危险。

但抛开安全性而言,这个飞天龙舟的舒适性却是百分百天下第一的。哪怕皇帝的龙辇出行,也会有摇晃的,但这飞天龙舟,竟然安稳如平地,一点晃荡也没有。如果不是身下的地形万物在向后飞退,王亮根本就感受不到飞天龙舟在飞行。

可王亮此时也寻思开了,飞行如此平稳的飞天龙舟,难道会不安全?如果真的不安全,这些据说几十人就能杀得李逆大顺军丢盔弃甲的勇士,难道就不怕从天上掉下去?

而如此思想的王亮,决定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全部告诉王伴伴,以免误了王伴伴的大事。

朱碧华和付怀德两人,到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太监,竟然会是促成此后一些事情的功臣。飞天龙舟,那是比时空穿梭机还要厉害的存在,如果不是考虑到王亮等人的感受,让他们多从空中看一眼北京城,几乎只要眨眼之间,就可从城外飞进皇宫之内。

更让王亮惊奇不止的是,当他们从空中下降,在皇宫大殿前停下时,四周的大内护卫竟然视而不见。他们这是看不见我等,还是看见了装着没看见?王亮心下突然产生了重大的疑问。

“王太监,我们的飞天龙舟,是可以隐形的。如果我们愿意让人看见,别人自然能够看见,如果不愿意让人看见,那别人哪怕走到我们面前来,他们也看不见。”付怀德见王亮很好奇,很自然地解释了一句。

当然,这个解释,也为穿梭者们加了分,有如此神奇器具的安天军,会对大明有啥不利想法?

再说,有如此实力的安天军,又岂是大明严辞拒绝而可以拒绝的?

所有的事情,还是得走一步看一步,再做决定。作为一生忠诚于崇祯的王承恩,在见到王亮后也有了自己的决断。

……

首先申明一点,无论是周遇吉还是杨千河,都主张此次与崇祯帝见面,在没有见面之前,最好是不要让朝臣知道。

所以这次见面是秘密的。

见面的地点,安排在皇帝的书房,御书房。

安天军去见朱由检的,只有朱碧华与付怀德。而赔同朱由检的,同样只有王承恩。另有杨千河指挥几个小太监,在外室准备茶水、果品、糕点。

朱碧华与付怀德,没向朱由检行跪拜礼,这是原则。而是行的读书人之间的拱手礼,虽然朱碧华和付怀德两人没穿读书人那种长衣衫,但那拱手礼也行得有模有样。腰部处于半弯状态,属于作揖敬礼。

对于朱碧华等人如何行礼,朱由检虽然知道他们不行跪拜之礼,但也颇为好奇,这些人见了自己的面后,会行怎样的礼节呢?

而朱碧华等人行的这个十分到位的作揖礼,让朱由检原本有些担心的心态,顿时平和下来。这个安天军,对自己或对大明,还是相当珍重的。

行过礼后,便是安天军向崇祯帝赠送礼物。

国人好人情往来,作为皇帝也同样喜欢。

赠送礼物?王承恩和杨千河虽然都知道了这安天军的礼物肯定非同一般,但没见他们带有啥箱子进入御书房啊。

就在两人疑惑安天军这礼物不知如何相送时,朱碧华已经开口说话了:“我们准备送给皇上的礼物,我随身携带着。希望皇上及两位大人不要紧张啊……”

朱碧华说着,只见他身边就出现了一件东西。

这个东西,是一个编制极为精美的竹筐,筐内的东西也很平常,就是几个大大的西瓜。可是,一想到此时不过北方三月的季节,哪来的西瓜?

于是,这一筐西瓜便成了不同寻常之礼。

“朱司令有心了!”看到这个,朱由检不由想起皇后以及儿女,这些东西,肯定是他们的最爱。

朱由检的话音刚落,朱碧华又凭空变出了第二件礼物,这次是一个透明的锦盒,锦盒内装着精美的糕点以及后世高档的糖果。

朱由检正要说谢,朱碧华抢先说了:“这两样小东西,是送给皇上家人的。天上人间国普通人,走亲戚时都会买点吃食带上,让孩子们高兴。接下来的,才是我们要送给皇上的礼物。”

送给皇上的礼物,当然不会是那些俗物。

一套《明史》,一套《明朝研究资料汇编》,一张《天下全图》,以及一份《礼单》。

见皇上,实在不宜把所有的礼物都拿出来摆在御书房,如果那样也太俗了。所以哪怕国与国交往,都会准备一份《礼单》,礼单当面奉上,礼物送到管家手上即可。

“好啊,朱司令这个走亲戚说得好啊,朕也姓朱,朱司令也姓朱,说不定我们还是一家人呢。”朱由检看着礼物,热情地说道。

“皇上,据我朱家族谱讲,当年我朱家祖先,也是大明之人,不过曾蒙受冤屈,被当时身为太子的光宗皇帝知道后,大笔一挥,让我家得以伸冤,而我家家主则面朝北京,在列祖列宗面前,郑重地将我家的姓改为了朱姓。”

“呵呵,原来还有这事。”朱由检笑着说道。

朱由检当然要笑了,因为朱碧华口中的光宗皇帝,就是朱由检的父亲朱常洛,这位皇帝因为“红丸案”在位仅一个月,就撒手人寰了。

“这个是写在我家家谱上的,请皇上过目。”朱碧华说着,又拿出一个小册子。

这个不是朱碧华为了攀上啥关系而乱说,而是朱家的传承。或许时空商人载具也是因为这样一层关系,才让自己穿梭到明末来,并给了一个强明任务。

“哎呀,太好了,太好了,你朱家这个祖宗,竟然是进士出身,朕当得大用,大用!”朱由检高兴地说道。

“皇上,我们来见您,可不是为了祖宗之事。当大明好了,强大了,祖宗一家难道还会不好过么?如果大明没了,祖宗却也只有去做亡国奴了!”

“对对对,我们坚决不做亡国奴!”朱由检说着,不自觉地捏紧了拳头。

“皇上,我们的来历,想必杨千河大人已经略有告知。我这里略为补充一下:我们作为天上人间国,到大明来,属于时空穿梭。

有如《西游记》里的大唐国一下子穿梭到了西牛贺州。这事儿说来神奇,但以天上人间国的见识看,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大明目前的困境,以及《明史》里所写的东西,都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希望皇上及王公公能够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把你们的想法都说出来。

而此后,我们但可据双方的共识进行合作。皇上建立一个前无古人的空前大帝国,而我们安天军,也能收获相应的利益。”双方虚应了几句,朱碧华主动收拢话题。

“既然朱司令如此真诚,那朕也直言了:我听杨千河说,安天军有心帮助大明,朕想知道安天军如何帮?安天军除了获取财货利益外,还有没有其他目的?”

“皇上,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付怀德说道:

“大明的问题,明史研究资料说得很清楚,流寇、边患、旱灾都只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大明朝太祖当年制定的国策,已不适应当今之时代。

所以,大明想要获得新生,必须破旧习立新规。只有皇上能够确立这个意愿,我们也才能帮助皇上!

如果皇上最终有了新的治国思路,那么我们安天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大明:

第一是借鉴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帮助大明形成一套能长久传承的制度体系,要知道在天上人间国所在的世界,欧洲的皇室传承,基本上都是上千年的,虽然也有‘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的情形,但那毕竟是少数情况。

第二是帮助大明编练一支新军,保证大明内部治理安全并向外开疆拓土,在这个方面,安天军也需要发展,不过我们会将安天军的规模控制在大明新军的五分之一以内。安天军,在大明自身稳固之后,将自动成为海外开疆拓土的先锋。

根据天上人间国的资料,大明此时的国土面积只有700万平方公里左右,但在大明的南最南方,就有一个75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那里只生活着几十万比蛮人还要落后的土著民众,这块土地,如果大明此时不取,此后将会新成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与我们天上人间国是平行的,名叫澳大利亚。

除了这块大陆外,整个南洋属国,美洲之地,何此上千万平方公里啊?以我们汉人的勤奋及聪明,只要到了那块土地之上,我们就能将之开发出来,成为大明的属地。

第三是帮助大明发展教育、工商,教育方面,既要传授儒学,更要传授科学,天上人间国所处时代之所以都非常厉害,那不是儒学之功,也不是西方教会之功,而是科学之功。

科学,可以理解为自然天道之学,与“格物”相似,但比格物更深更广。儒家学说,虽然在治世上有长处,但也仅仅是限于过去,譬如面对西方红夷的进入,儒家学说就显得很是无力。儒家学说,虽然保证了君权神授的传统,但他万事都讲“礼”,而不是讲“理”,却是极大地限制了社会的进步。

当然这个问题,如果皇上感兴趣,天上人间国也有大量的资料可供阅读。

工商,可以极大规模地提升物质财富规模,譬如大明现在岁入不足千万两,如果放手发动工业,组织商业贸易,要不了五年,大明的岁入就可达到二千万两以上,而此后将会逐年增加,岁入上亿两,也不是不可能。这一点,天上人间国拥有自明以后的大部分岁入资料。

工商,可与农并列,并称为农工商。天上人间国对此三项,有‘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之说,想来对大明也有启示价值。

第四则是对皇上的一点希望。皇上虽然是大明人,按天上人间国的说法,是生活在十七世纪的人,但皇上也应了解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唯有如此,皇上才能看清大明的道路,未来的道路,从而确立大明天下第一强国的地位。”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