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2卷 强明 117章 粮战,商战

“呵呵,这是好事啊。”朱碧华并没有伸手拿过资料看。

“黄菁菁的小叔黄文虎,此前在嘉苑县电信公司担任副经理,半个月前被提拔为经理。”巴洛日扎道。

“黄菁菁?”朱碧华突然明白了,种花家真的在示好呢。好吧黄菁菁能够上大学,其小叔黄文虎也是帮了大忙的。

在初中毕业读高中的时候,黄菁菁的父亲黄文金本来不是想送她去读高中的,还是在电信公司工作的小叔黄文虎送了2000元钱做生活费与学费,才有了黄菁菁的未来。

别看黄文虎只是一个县电信公司的经理,可要知道很多人一辈子也从副经理跨不进经理的行业。

官场上很多人都能升到某级的副职,甚至熬资历都能到那儿,但正职却不行。这个职务,上面看得特紧。

“我的舅舅由常务副县长,一跃成为纳巴区政府的区长。”巴洛日扎又说道。

“恭喜了啊!你家终于出现了一个正县级干部了。”朱碧华道。

“恭喜,你当然会恭喜啦。你知不知道,我现在每天累得像条狗一样。虽然这来去1万吨货物并不是我来背,但每天看着装载机往时空穿梭机里送各种货物,那感觉,有如回锅肉好吃,但每天吃的话,不腻么?”

“如果觉得腻,就多找几个美女吧。”巴洛日扎突然转变了画风,朱碧华只得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找美女?民国?除非你让我也去大明时空还差不多。”巴洛日扎道。

“你想去大明时空,那时空战队怎么办?时空穿梭机怎么办?”朱碧华认真起来。

“时空战队,可由大海同志总负责,何况你随时都可到抗战时空;时空穿梭机,可由孙世海负责,反正那家伙就是后勤部主任,他不驾驶时空穿梭机谁来驾驶啊?”

“你想去呢,也不是不可以。但你得去完成一个任务!”朱碧华决定与巴洛日扎同志好好地讲讲条件。

只是朱碧华自己内心的苦闷却无法向人讲述。

你巴洛日扎不想当时空穿梭机驾驶员,可以和我讲条件,可是我这个时空穿梭机每次只能从现代时空带走100吨货物,我尼玛比你还辛苦啊,每天至少往还七八趟。

别人上班时,自己在上班,别人休息时自己在搞运输,别人已经睡觉后,自己还在搞运输。尼玛,哪怕当年常凯申那个运输大队长也没自己惨是吧!

“啥任务啊?”巴洛日扎问道。

“任务也说不上复杂,而且你也比较合适。但具体任务,到时候再给你说。”朱碧华其实是在布一个很大的局。作为银河企业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巴洛日扎必须去完成适合自己身份的任务。

……

大明时空,柳田坝皇庄。

经过一个多月的建设,今日柳田坝皇庄已经成了奇特建筑群落。说奇特,是因为这些建筑,使用的都不是大明常见的石头砖瓦木头等建筑材料,而是使用的钢架结构和板房。

或许这种钢板房住起来肯定没有木石建筑舒适,但柳田坝皇庄的这些建筑并不是用来住的,而是被当成了仓库。

围绕着这些仓库的,是一圈牵得高高的铁丝网,普通人,是不要想从铁丝网上进出的,因为每隔百米的铁架之上,都安装有监控器摄像头。

对于普通货物,安天军或许没有这么紧张,但运入大明的,还有大量的枪炮弹药。

随着皇家近卫军、安天军训练的深入,两支军队的装备将会逐渐到位。

对于运入大明的物资,朱碧华并没有乱来。大明皇家商行开张开列的那些货物,大多数都是用来圈钱的。

但有一种物资,却必须走平民价格,这就是粮食。

明末的粮食价格,已经高得离谱了。以小麦为例,此时在京师可以卖到每百斤(市斤,每市斤500克)3两银子,在一些小地方,粮食价格更贵。

朱碧华考虑到民众生存之不易,运送到明末的面粉,不但没有加价,反而每百斤只卖2两7钱银子。

而且,大明皇家商行的面粉,在销售时完全是保质保量,不像那些奸商,还要以次掺好、短斤缺两。所以皇家商行的粮食,那是非常的畅销,每天前来购买粮食的人,可谓络绎不绝。

但是这事儿没过多久,商行负责人吴育生就感觉到没对了。

买粮食的人还是很多,同样是络绎不绝。但过去那种几斤几十斤的小买主少了,而是几百几千斤甚至上万斤的大买主多了。

这些大买主,一看就是粮商。因为这个时代,没啥机关学校食堂需要大宗购买粮食的情形。

唯有粮商,他们买后再卖,可以赚取的差价。

这种情况,可不是安天军到大明的初衷。所以情况很快就反映到了朱碧华这儿。

“卖,继续卖,他们要买好多,就卖好多!”朱碧华与付怀德商量后,就有了决定。

以1两白银37克计,再按15:1兑换成黄金,这么交易一下拿到现代社会,每百斤面粉就可变成2331元软币。

这个价格哪怕量变大量为80%,也有1750元的收入。

当然,在大明时代,如果还把钱折成黄金带到现代时空,那是有病。大明有很多东西,甚至比抗战时空还有价值。

譬如它的任何一本书,哪怕一本太学生的启蒙教材,拿到现代时空都极具研究与收藏价值。

有如星时空司徒先生所讲的那样,大明及以前,种花家文化保存还比较完整,只要把这一套东西全部搬回现代时空,那就不是钱的问题了。

譬如某个地方,曾有一个著名的唐宋建筑,但毁于了明末之后的战火,如果能从大明将其影像复制回去,其价值也不可估量。

如果朱碧华愿意,他完全可以据此在现代时空打造出一片真正的明代建筑来。

所以大明皇家商行,不怕粮商来购粮,哪怕明知对方要屯积居奇,或想要卖高价,朱碧华也不会加以阻止。

在最初的时候,朱碧华每天要去现代时空运输8次货物,每天运送来的各类粮食种类大约有300吨,也就是60万斤。

如此大的数量,在朱碧华看来,供应整个北京城是百分百没问题了,毕竟北京城虽然也是数十万人口大城,但毕竟不有其他粮食渠道,所以朱碧华觉得是百分百够了。

但没过几天,朱碧华知道自己托大了。本已库存到大约200万斤粮食,竟然在两天之内就销售一空。

“司令,今天我们统计了一下,仅1000斤以上的买主,就有700多人次。其中一个左脸颊有黑疤的,上午下午就来了四次。”吴育生面含忧色,显然,他发现了有人在屯积居奇。

朱碧华想了想,虽然安天军并不怕不法粮商们屯积居奇,但就如此任其兴风作浪也不行,再说,粮食贸易本来就是利润最低的行业,哪怕少交易一些量出去也没啥关系,于是就有了主意:

“老吴,你马上找人写一张告示:从明天开始,大明皇家商行的粮食销售要求购买者带上户口本,按户口每人每月供应50斤;但凡拿来户口本登记买粮的,每百斤价格2两5钱银;而不拿户口本买粮的,每百斤价格2两9钱银!”

“这样也行?”吴育生脸色略带兴奋。

“为何不行?”朱碧华反问。

“老大,我明白了,马上去安排。”吴育生作为安天军的骨干之一,自然知道时空商人载具的能力,每穿梭一次可运送20万斤粮,而且没有时间限制,以最快的速度来去,每半小时就可往返一次。哪怕朱老大每天只往返10次,这也是200万斤。一座不足100万人口的城市,还怕他屯积居奇么?

大明皇家商行的“任户籍购粮”的规定,当即引起了购粮者的不同反映。

那些几十斤或上百斤的购买者,热烈地欢呼这个新政策,大呼“皇上圣明!”向着皇宫方向跪拜致谢!

而那些大客户,则哭天喊地,慢天咒骂,待情绪好一点好,立即上前质问:为什么涨价?

卖粮的人,哪会哪这些不法粮商,当即反驳道:“你哪只眼睛看到我们涨价了?我们明明降价了好不好?”

“那这个2两9钱的价格是怎么回事?”

“呵呵,这个你都不明白?我们大明皇家商行,出售粮食自然是优先照顾大明普通百姓,照顾京师本地人;你没有户口,不是京师本地人,自然要多付点钱啦。”

“我,歧视俺们山西人!”那人妄图扣一顶帽子。

“呵呵,歧视山西人?怎么会呢?要不了多久,大明皇家商行就将把商行开到山西,到时,你们也可凭户籍买到平价粮了!”

是的,朱碧华等人把凭户籍买粮的政策定义为“平价粮”,只要你有户籍,凭户籍证就可买到粮食。

如果没有户籍证的暂住平民又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好办。种花家的穷人之间,也有邻里相帮之传统,譬如你家真的穷得揭不开锅了,借助邻居的户籍,也是可以买到一些粮的。

如果所有的邻居都不借户籍给你,或不把自己买回的米分一点给你,那说明你这个人真的优点不明显,还是去吃“议价粮”吧。

……

大明时空,京师。

“买,买,继续买!既然他们只限制户籍,那就就用银子把他们的粮食给全部买光!”在一处装修极为高档的茶坊里,一个读书人模样的家伙声嘶力竭地吼道。

这个叫祝遥的家伙,是万历年间的进士,两年前被崇祯罢官之后,就成了东林党在京师的联络人,而此次,这个叫祝遥的家伙又联络上了山西几家晋商,全面狙击大明皇家商行的出现。

商人,都是脑瓜子极为聪明之辈。

京师的粮价售价为每百斤3两银子,那是指正常价格,或维护市面的价格。而如果要大宗购买,其价格还要上涨。

注意,这就是古代与现代的区别。

在现代,你要购物,而且量大,你去与老板谈,说自己是大买主,老板多半要让价于你;但在古代,你说你是大买主,老板不但不会让价,还会加价。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古代,生产能力有限,运输也极为不方便,你突然要很多货物,会增加老板的货物成本,他肯定会加你的价,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去求其他商人,说不定会加价从市场上收购。

而现代则不同,现代社会,生产能力过剩。哪怕你要粮食,虽然可能种花家粮食比较紧张,但像加拿大、美国这些国家,你要再多的粮食他们都有,他们就是干粮食出品的。你一次性买得越多,他们所花费的人工、仓储、运输等成本就越少。

“对,买买买!我就不信,他皇家商行的粮食多得无止无尽!”另一个坐在主位之一上的商人也激昂地说道。

如果皇家商行的人在此,就会明白,这个人就叫范永泰。

有了这些人的兴风作浪,大明皇家商行售粮区域,次日前来购粮的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有增加。

消息及时反馈到了朱碧华耳中。

“哎呀,看来我又得担任一个大明皇家运输大队长的职务啦!”朱碧华感叹了一句,从自己的房间里突然消失不见。

虽然粮食本身没啥利润,但因为采用白银交易,让这种原本无利可图的事业,竟然有了10倍以上的利润,又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

所以,朱碧华当仁不让,从这天起每天从现代时空转过来的粮食就达1500吨,300万斤,每天最少可兑换81000两白银。

如果仅仅是这样,安天军肯定不愿意,因为想要达到10倍的利润,还必须将银子兑换成黄金。

大明大户人家有没有黄金,肯定是有,而且还不少。

不过为了尽快把黄金收到手上,安天军通过王承恩的关系,迅速在京师及留都南京各布置了10家小型钱庄,这些钱庄的主要业务,就是大量吃进黄金,或各类字画、瓷器、艺术品等。

而黄金兑换白银的比例,本来是1:15,但朱碧华他们定的价格是1:20以内都可以收购。

至于这些钱庄,因为有了大内的关系,再加上暗中的自动武器保护,在两地的安全是百分百没问题的。

明末的问题,非常复杂。但站在现代时空的高度,也能抓住它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经济。

具体地讲,就是土地、财富,包括黄金白银等硬通货,大量地集中在以士绅阶层为主的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普通中小地主和农民,手中几乎多少硬通货。

什么叫大地主、大商人?在明末不是以土地多少为准的,而是以是否纳税纳赋为标准的。

普通自耕农,或小地主,如果家里没有身具功名的读书人,你的土地就得缴纳各种苛捐杂税,一句话,仅这个你就承担不起,至少要交粮产的30%以上,如果你将这个税赋转给佃农,佃农肯定支付不起,如果小地主自己承担,也必须承担不起。

所以大明末期,几乎所有的小地主、自耕农都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把土地捐赠给大地主,捐赠给身有功名的读书人,只要土地归于其名下,啥苛捐杂税就可不交了。

这也是大明初期中期,每年可税入数千万两税赋,而到了崇祯朝,每年只有几百万两税赋的原因,因为大明的土地,都“合理避税”了。

要解决大明的问题,手法很多,哪怕用军事力量平推也是可以的。但这样做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社会面貌会遭到重大破坏,打烂了的建筑,也是财富啊。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到必须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最好不采用军事手段。再说,就是要采用军事手段,难道经济手段就不采用了?

也因为如此,从大明皇家商行开始,安天军就有一条线路,那就是以经济手段打压传统士绅,要从经济上瓦解他们,让他们的财富大幅缩水。

对于现代时空的人来讲,要确定一个战略,貌似不太困难,毕竟站得高看得远,但要在这个战略之下,把战术安排得极为妥当,却不太容易。

好在现代时空,已经有了极为严格的专业分工。如果利用现代时空的经济力量,打击明末士绅的经济实力与经济地位,银河企业集团的顾问们也给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路径。

首先是商品输入。商品输入主要在于大明制造不出的高端商品方面,以奢侈品为特征,大力搜刮明末财富。

其次是粮食、布匹、食盐、药品,解决普通的民生问题。在京师试行户籍购粮优惠,其实就是民生试点。

再次则是利用金银铜价差,将大明地主解决手上的黄金尽可能掏空,将其手上银两尽可能贬值。

在大明两个主要城市开设钱庄,就是利用金银价差,搜刮大地主手上黄金的办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