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2卷 强明 118章 武装抢劫(1)

不过,经济的手段偏向于温和,见效也比较慢。所以在常规经济手段之外,还有一些非常手段。

譬如在京师粮食销售战役,从大明皇家商行一出现开始,就以不法粮商形成了对峙。而这种对峙,是天然的,不可调和的。

后世有一种理论,说皇帝与地主阶段是一家人,而贫苦农民是另一家人,前者与后者是对峙的。

这种说法当然没错,一个是剥削阶级,另一个是被剥削阶级。但这并不表示,皇帝与地主阶级就永远是一个战壕的战友。

所谓“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用来表述皇帝与地主阶级某些时候的特殊关系也是可以的。

尤其在种花家数千年的历史中,士绅大地主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的情况下,皇室与地主的矛盾,远比一般我们所见的还要深刻。

譬如李自成攻占了太原,李自成难道不知山西晋商的实力?李自成难道没去打过山西晋商的堡垒?

答案是,李自成的农民军,根本就打不破那些乌龟壳。

事实上在整个冷兵器时代,无论东西方都有一些乌龟壳似的堡垒,是普通军事力量所无法攻克的。而这些堡垒,当然也不是要对抗新的政权,他们只不过是要保护自己的利益罢了。而大多数革命者上台后,都会选择与这些堡垒力量进行和解。

而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反而是皇宫显得不那么保险,经常被他的敌人攻破。

所以在整个封建时代,所谓皇权,也不过是大家共同认同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下,大家各显其能。

至于谁拥有与掌握着这个平台,貌似与大地主阶层的关系并不大。而由于汉朝独尊儒术之后,士绅阶层还获得了一个天然的权利,所谓君君臣臣,你当了皇帝,你不用读书人,你能坐稳江山?此外,天下读书人还有一个隐形而巨大的权利,那就是话语权。

这个权利,包括评点天下时事,包括解读经典,包括纪录历史。

所以士绅要依赖皇权这是肯定的,但这并不表示士绅要与皇帝绑在一起,眼看形势不对,他们也是可以抛弃旧皇另迎新皇的。

而崇祯朝的形势是,士绅的地位、权利、财富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社会矛盾愈益突出,从无数次与皇权的斗争的历史看,如果皇帝日子好过一点,士绅的日子就会不那么好过。

而士绅想要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尽力压榨皇权,最好是将皇帝变成士绅集团手上的提线木偶。

其实在明后期,种花家的读书人已经做到了这一步,皇室,早就是他们手中的提线木偶了。

有些人或许对此判断不服,如果是这样,为何崇祯帝还杀了那么多大臣啊?

呵呵,那些大臣该杀!而其他人还不能公开反对。因为崇祯杀那些大臣,都是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杀的,不然崇祯帝早就被朝堂的口水给淹死了。

白银兑换黄金,可不止是公平的商业兑换那么简单,穿梭众们还“釜底抽薪”,从现代时空运来了大量的银锭。

现代时空的银锭,仅仅是一种工业原料,而且纯度极高,在大明时空特受欢迎。至于黄金,虽然是好东西,但数百年来的兑换比例,不就那样么?

所以,见到前所未有之银锭时,大多数大明的有钱人,都只是从比价本身去思考这种兑换是否划算,而压根没有人考虑到,这会是一种经济手段。

如果说金银兑换是悄悄的、温和的,并未对大明的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时间较短),那么京师的粮战却展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以东林党和晋商为代表的利益集团,在最初面对大明皇家商行时,确实想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将全部的粮食收纳进自己的体系,并同时挤垮大明皇家商行。

前者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在明末,粮食是比硬通货还硬的物资,压根就没愁卖过。如果说在京师城内,因为运河之便,每百斤粮食大约售价3两,那么在京师之外,这个数字会随着地域变化而节节攀高。只要垄断了货源,不愁赚不了钱。

后者则有着巨大的政治利益。在东林党的操作之下,虽然崇祯皇帝名义上还是一个帝王,掌握着生杀大权,但实际上却已经成了东林党手上的提线木偶,几乎所有的朝政,崇祯想要推进都没有办法。

赈灾?没钱!打仗?没钱!奖赏臣工?没钱!甚至是皇帝自己想穿一件新衣服,同样没钱!

因为经济的限制,崇祯皇帝除了在朝堂上发发威风外,已经没有啥威信了。而为了保持东林党的绝对权威,所以他们本能地必须将大明皇家商行扼杀在萌芽之中。

而对付一家商业机构的最好手法,自然是商业手法,因为这是游戏规则所允许的。这同样是大明皇家商行开业之初,各商业机构都来大肆买进粮食的原因。

除了买进粮食外,包括范永泰等人,还在做着购买钢铁、食盐、布匹等大宗商品的生意;一些实力稍逊一点的商人,甚至还大量吃进大明皇家商行的各种奢侈品,以期运输到远方赚钱。

总之,无论居于哪个阶层的商人,都感觉到大明皇家商行的出现,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差别只在于,有的人不只是利用这个商机赚钱,还想将这个商机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而且,他们的手段还无所不用其极。

“祝阁老,我们遇到麻烦了!”这天,在京师某处秘密的场所里,晋商代表靳良春向祝遥汇报道。

“什么麻烦?”入过阁的祝遥,在普通的商人面前,那神态要多傲娇有多傲娇。

“我们的人,几乎找遍了京师,都没找到商行的进货渠道,也不见陌生的大规模的商队进入商行内部。其中负责监视商行的人有个感觉:商行的货物,完全无迹可循,有如凭空变来的一般。”

“凭空变来的?子不曰怪力乱神!有本事,你让你的人给我变出这么多粮食来?你知道商行每天售出的粮食有多少车么?至少是3000车!”祝遥的东林党虽然与晋商是合作关系,但信息却不只他一个渠道。

事实上东林党在京师的店铺以商行,最近也是派了至少一半的人去监视皇家商行的生意。虽然他们也没得到啥有用的信息,但对于皇家商行的实力,也颇为惊心。

“祝阁老,那你说咋办吧?”靳良春道。

“呵呵,我说咋办!你应该去问你们八家晋商,该咋办!”对于晋商这种非嫡系代表,祝遥几乎懒得说啥。

“那祝阁老,我去叫永泰兄过来?”

“这个不行,还是叫你们当家人过来详谈吧。”祝遥作为东林党的联络人,觉得有必要推进一下这件事儿。

次日,晋商代表王登库、田生兰与祝遥等人再次秘密聚会。

“祝阁老……”

“好啦,坐吧,坐吧。大家也不是第一次见面,就不玩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你们说吧,准备怎么办?是让那啥皇家商行继续打压京师地面上的生意,还是我们进一步,将其货物与银两全部拿下?”

“祝阁老,我们其实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与你们江南商人是有所不同的。大明皇家商行的存在,对于晋商来讲,是利大于弊的。因为我们的生意,多是从京师做到山陕、口外,皇家商行正好成为我们的上家。”王登库说道。

王登科几句话,差点没让祝遥吐出血来。

王登库是“满清八大皇商”排名仅次于范永斗的家伙,其家族生意规模宏大,其本人的商业头脑也十分了得。

“呵呵,王当家的,我明白了。这事儿你们压根就准备看我们江南人的笑话了?”祝遥衣袖一甩,站了起来。

“祝阁老,别急嘛。还请坐下说,坐下说。”田生兰也站起来拦着祝遥。

“你们既已决定,还有啥好说的?”祝遥的神态非常不满。

“阁老啊,我们决定啥了?我们不过是在分析情况,寻找对策罢了。这个皇家商行的存在,要论其威胁,对江南商人的威胁更大,所以如果把皇家商人打掉后,对江南商人的利益也就更大。这一点,想必祝阁老不会反对吧?”

“说这些有用么?重要的是商行每天都在侵蚀我们的利益!”祝遥道。

“怎么没用?谁得利多,谁就应该出力多!但我们深知你们江南商人在京师的人员不足,所以我们八大晋商作了商量,这次对付柳田坝一事,就由我们山西方面出力得了!而柳田坝里的货物、银两等,就作为我们出手的报酬。至于你们江南商人,只需要在朝堂、官府为我们通风报信便可。”

王登库最后是“图穷匕现”。山西晋商,所图不小。

“呵呵,山西晋商,真是好胃口啊!既然这样,你们山西人就办了吧,我们也就不参与了!”祝遥冷笑道。

“那你说如何分配?”田生兰问。

“人员你们负责,朝堂我们负责。大家五五分成!”祝遥道。

原来,这两伙人都盯着柳田坝的财货在。

双方对此开始扯皮,最终扯下来一个山西六江南四的比例。看起来江南人少了两成,但祝遥很高兴。因为江南人的底线是三七开呢。

而且,这件事情虽然看起来利益很大,但真的动起手来,谁敢保证一定成功?万一柳田坝有隐藏的力量呢?

……

大明时空,山西大同。

大同镇西延堡守备官、游击将军范谦,是范家嫡系之一。其实范谦原本只是山西范家的远房,与范永斗本家几无啥关系。但种花家的人际关系,就是如此复杂。原本没多大关系,或许只是“五百年前是一家”,但只要你有了出息,那你就很容易在本姓或本乡中获得高位。

这个高位,不一定是指官职,他也指民间或对方承认的“地位”,譬如家族地位。

范谦原本只是世袭百户,但这家伙颇有脑子,且十分勇猛,在崇祯朝很是立了几次功勋,便由百户、副千户、千户这样上升,一直到了游击将军,并兼任西延堡的守备官。

在范谦升任千户时,范家就派人到大同,给范谦送上了大礼,并将范家老家的一门生意,给了范谦一成干股,仅这一项,范谦每年就能获得五百余两银子。

其他的都是虚的,有了这每年五百余两银子的滋润,范谦几乎立即就成了范家的看门狗,而且还是高级的看门狗。

范家的生意主要在口外,而这范谦就是范家生意的保护伞。实际上“满清八大皇商”都有各自的门路与保护伞,让大明的长城防线成了最大的漏洞。

这天,范谦的将军府里迎来了老家的客人。范永泰代表范家和“八大皇商”,亲自找到了范谦。

“袭击柳田坝皇庄?”听到这个消息,范谦背脊上不禁打了几个冷颤。

过去,范谦是放了很多山西商人运送违禁物资去口外,但那事儿与现在攻打皇庄的事儿相比,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事儿好不好?前者,最多是贪桩枉法之类的罪行,而后者,则可以直接杀头了。

皇上的生意你也敢破坏,皇上的人你也敢杀?你以为,皇上就找不到杀你的理由?

“这事儿你放心,家里已有万全准备。到时也不需要你去冲杀,只是需要你派兵和指挥罢了。万一情况不对,你可以直接退出京师。至于你的家人等,此时已经到了范家主堡,没有人能动得了!”

“家主准备动用多少人?”范谦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绝对不能说不行,不然自己同样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家主要求你带400人就可以了。另外其他各家还有约2600人,总人数在3000上下。因为成功之后,还需要尽快将贵重物资抢运回山西!当然,这些人都由你指挥!”

“好吧,我同意!”范谦道。

“七天后,大家云集密云;再进行七天的排练演习后,便开始行动。家主要要求:不动则已,一击必中!”范永泰说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