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2卷 强明 119章 武装抢劫(2)

范永泰安排范谦带着400名边军到达密云某处山寨时,其他各家首领及人员已经到齐。看着3000人马气势高涨的样子,范谦内心也十分感叹:“这晋商大户,真是大手笔啊!”

确实是有史以来的大手笔!

也真不愧是由大明最有实力的商人所主持的谋逆行动。

3000人马,可谓五花八门!

边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甚至是少部分;次多的是各家的家丁,约有1000人左右;最多的猜都猜不到,说得好听点是江湖豪杰,说难听点是就是土匪盗贼,这部分人占了多半,总数竟然有1800人。

而这1800人里,如果真要细究,可不完全是土匪盗贼,里面也隐藏着一些军人。只不过这些军人,并不是大明军人的路子,而像极了口外的蒙古人或军人。

当然这部分人比较少,而且他们伪装很深,不是专业人士基本难以分辩。

“二庄主,此次人马,貌似锣齐鼓不齐啊。”到达密云没到三天,范谦就感觉到各小集团之间,互相提防着呢。

“将军能看到这一点,真乃知兵之人也。大庄主的意思是,其他人我们不去管。根据各家的共同分析,此次突击柳田坝皇庄,危险不在于突入,而在于此后撤退。

所以大庄主在各当家人面前,为将军争得了一个好差事,那就是让将军攻进皇庄后,直接进入奢侈品仓库,然后将那些货物及时抢运出来!”

二庄主范永泰解释道。

“奢侈品仓库?不是银库么?”范谦觉得很奇特。

“不,是奢侈品仓库,不是银库。因为奢侈品仓库中的那些货物,远比银两更值钱。譬如那个啥精钢表,每一块就是数百两银子,可那一块精钢表,连一两银子的重量也没有呢。”

“这样啊,那请二庄主、大庄主放心,我们大同边军一定将那啥奢侈品全部抢运出柳田坝皇庄。”

范谦真诚地说道。

“有将军这句话,此次行动必将大获成功!”范永泰见范谦答应得爽快,心里也很高兴。

此次行动,虽然各家当家人都运筹帷幄,但各家主并不准备去柳田坝现场。这次事件,虽然计划看来没啥风险,但皇庄平时至少也有两三百人的警卫模样,一定数量的死伤肯定是免不了的。在这种情况下,各家主人怎敢立于危墙之下?

看着范永泰心满意足的样子,范谦心头也很高兴。但范谦的高兴,与范永泰的高兴,意义却不相同。

范永谦与范家,不过现代时空讲究的“合作共赢”的模式罢了。两者之间,互相帮助,各取所需。

虽然早期范谦受范家帮助略多,但随着范谦官职的成长,范家由此也所获甚多。曾经,范家在晋商之间,并不能完全称得上“晋商之首”,但这几年下来,范家已经当仁不让是“晋商之首”了,这其中,范谦在其中的作用就相当大了。

虽然其他商家也有在军方或官场的人脉,但谁也没有范谦的位置好,因为他正卡在关口之上,范谦不但要放范家的货物北去,还得在范家的安排下,放其他各家的货物北去。范家那儿得多少就不说了,但其他各家所给的好处,范谦却感觉少得太多。

范谦身在大同西延堡,对于皇城之事并不太了解。但范家让范谦带兵去抢劫皇庄,所给的好处并不多,这可是杀头的买卖啊,可范谦却不能直接拒绝!

所以这事儿之初,范谦就想过要给自己捞点好处。至于捞什么好处,范谦因为不知细节,一直没想好。如果是劫的粮食,哪怕派一百人另拉一百车粮食埋于他处,那也值不了几个银子。但范永泰说的“奢侈品”一下子提醒了范谦,如果自己想要搞点小动作,唯有这奢侈品才是正解啊。想着范永泰说的那啥精钢表,一块不足一两重的货,竟然价值500两银子以上,尼玛要是抢到百来块,这岂不是价值5万两银子?假如那精钢表有1000块,岂不是一次性可获得50万两银子的财货?

想到自己奋斗大半生,在上官面前有如龟孙子一般,最终也不过存了万两左右的家产,范谦的内心就一片火热。

范家有自己的想法,在公开场面大家不便于反对。一来范家的实力确实比其他各家要强,二来范家此次带来400边军,动手能力也强于其他各方。

千万不小看大明边军。或许他们打李自成、张献忠力有不逮,让他们打蒙古军、清国军也差不多是肉包子打狗,但如果让他们和土匪去比武,和普通家丁去拼杀,那不用说,啥土匪盗贼家丁都不是边军的对手。

大家不便于公开反对,但暗地里做做手脚却没任何问题。

譬如两三家的人马此时表现得各为其主,好像要各行其是一样,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在开始结盟。虽然在行动前期可能不会出啥妖蛾子,但他们也设计了很多种可能,譬如得手离开京师之后,那就要怎么怎么云云。

至于范家此前打的好算盘,那就到时再说。范家,呵呵,也不过是八家之一。

所有的人,目标都盯在奢侈品、银两这两类财货之上,那些被分配到搬运粮食、食盐与钢铁的队伍,最多也只是注意一下钢铁,那粮食有啥盯头啊?只要手上有钱,哪儿买不着粮食?

另外,作为江湖豪杰,难道生活中还差盐了?他们的朋友里,有很多就从事着私盐贩子的勾当。

就在这伙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劫匪云集密云某山寨之时,沿山海关至宣府镇各关口,不断有零星清国探子或蒙古探子越过各长城关口。

这些清国探子蒙古探子,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有的被明军发现了,有的压根就没被发现,这些探子,皆一人双马或三马,跑得飞快,而且过关之后绝不像过去那样逗留,而是一骑千里,绝尘而去。

虽然各边关都有这事儿发生,但此前各年也有类似情况,只不过过去都是六七月甚至更晚的时间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年竟然提前到四月了。

尼玛,四月能在种花家看过啥呢?打草谷?呵呵,此时连青苗刚刚长出,哪有草谷可打啊是不是!

各路边军感觉有点奇怪,但也说不上有多奇怪,再说如果要向上报,上面一定会严令拿下这些犯关之敌,如果这样,岂不是费力不讨好?

这也是种花家长期以来的一个恶习。一个人向上级反应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但上级却极可能将皮球踢回反应问题的人这儿,因为这就是“能者多劳”,这也是“各人打扫门前雪”。敌从你那儿犯关,你拦不下来,你就是失职!

所以这种情况,除非是出现重大恶果,否则大多数边军是不会向上面报告的。最多不过是小旗报到百户,百户报到千户那里,就了不起啦。

这群越境之敌,迅速以小部队向大明京师方向隐蔽前来。

不用猜测,这是清军的集体动作。

实际上在大明皇家商行开业之前,清国皇帝皇太极就知道了大明出现了一股神秘的势力。这股势力非常强大,能够帮助周遇吉阻挡住李自成,但这股势力到底多强,皇太极却不怎么知道了。

崇祯十七年的大明,对于俺大清来讲,几乎就没啥秘密可言。不敢说京师城里的大臣都做好了迎接新主子的打算,但相当多的王公贵族及朝廷高官,其心思都在活动着呢。在大明物资禁运的政策下,与清国私下交易的各路商人,可不止晋商一家。

晋商之所以有名,是此后被封为“八大皇商”,这说明在满清壮大过程中,山西八家晋商,确实做出过巨大贡献。

但别人没受封,不等于没与满清交易。在满人坐稳江山的过程中,多少汉人大臣摇身一变,成了满清之大臣。

只不过,这些有官身之人,并不稀罕那啥“皇商”的身份罢了。

但尽管山西晋商与满清政府之间已经是秘密合作了多少年的关系了,但在面对“大明皇家商行”这个巨额财富的时候,满清政府也无法再保持镇定。

事实上满清政府对“大明皇家商行”的分析,远比那啥商人或东林党更为全面。

首先满清就注意到了大明皇家商行的军事力量,虽然只有两三百人,但满清几乎可以猜到,这两三百人,极可能就是在宁武关击溃李自成的队伍。

当然不是说这两三百人就有那个击溃李自成三十万之众的能力。而是指这两三百人背后的像他们一样的更多的人,其战斗力相当爆棚,所以李自成才不敌而溃。

满清认为,山西晋商准备的3000人,未必是皇家商行两三百人的对手,极可能遭到重大打击。

但是,在有这3000人与皇家商行的300人进行缠斗之后,如果再有1000名左右的大清铁骑突然冲击,那么可以肯定,大明皇家商行的300人哪怕再厉害,哪怕人人都持有能打两三百步的连发铳,也得墙橹飞灰烟灭!

是的,哪怕大清第一军事人才多尔衮,也不过是这样的判断。

所以,大清便决定做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黄雀。在晋商与皇家商行战斗快要结束之时,瞬间投入战斗,瞬间解决战斗,然后将最贵重的财货,席卷而去。

而满清盯着的财货,首选也是奢侈品。

不过在次选上却与晋商有所不同,满清次选的物资是钢铁。

因为满清知道,有了奢侈品,就有了银子、粮食等一切,但却不一定拥有优质的钢铁。特别是在此次行动之后,大明皇家商行行将不在,哪怕满清有银子,也难以买到如此好的钢铁。

这或许是一个国家与一个普通商人思考问题上的差别。要讲这个时代真正值钱的,并不是啥银两,而是独一无二的钢铁。

……

有人在打大明皇家商行的主意,朱碧华和穿梭众是清楚的。因为前后已经抓到几批这样的小偷了。

目前这些小偷盗贼,正被关在皇庄的军营里,白天,让这些家伙下苦力,晚上,则由安天军看守。

但要说大明时代,竟然有一些人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准备来武装抢劫位于柳田坝的大明皇家商行,这话说起来,朱碧华怕是不会相信的,甚至所有穿梭众也是不大相信的。

不过,相信不相信是一回事,商行自身的保卫却也达到了一定的级别。

原本的皇庄,其建筑物只是大院与围墙,而且建筑物不多。主要是以土地的形势呈现,且产业单一到只能种粮。

安天军接手后,立即对皇庄进行扩建。而扩建的材料就是现代时空的各类板房,与此配套的则是各类现代生活设施、操作设施。譬如在解决朱碧华运送到大明货物的内部运输时,朱碧华就从现代时空搞来了自动装卸机。

与此同时,各类电子眼、报警装置、监控中心等自然也少不了。这样装备,既可以提高安全性,也可以减少夜晚值班人员。

晋商抢劫大队前来袭击之夜,是农历四月十八。选择这一天,到不是晋商们迷信,而是农历十七十八,月亮还圆着呢,抢了财货之后,还好赶路。

如果是夜色漆黑之夜,哪怕抢劫成功了,也极可能在漆黑的夜色里找不着方向。

客观地说,晋商抢劫大队的到来,其时间选择是非常合理的。因为此时安天军正处于最脆弱的时候。

此时的安天军,正一分为四,一部分在帮忙训练“大明皇家近卫军”,一部分在承担“皇宫警卫队”责任,第三部队在训练“安天军”,只有极少数人在守卫大明皇家商行。

而且包括主要管理人员,其守卫商行的人员不超过10人。当然,如果把皇庄内正在教练安天军新兵的特种队员一起计算,这个数字是30人。

30人面对3000人,甚至还有1000名大清铁骑,有取胜的可能么?

如果是正面相遇,哪怕安天军有准备,其结果恐怕也不会太乐观。毕竟,30个人真心太少。哪怕每人抱着一挺机枪守住四面八方,也未必敢说能阻挡这些家伙冲击皇庄。

但是,安天军的运气非常好,因为这个夜晚,朱碧华竟然没有穿梭回现代时空或抗战时空,而是在大明时空休息。

朱碧华平时多是在现代时空过夜的,原因自然是在现代时空,可以商讨一些事情,安排一些工作。

但这个晚上,心情比较好的朱由检,却找到朱碧华,商量第二期“明史学习班”的人选。

明末结束,大清初升,虽然投降大清的人数不胜数,但拒不投降大清且思想还比较开明的读书人也不是没有。

朱碧华能否与读书人做朋友?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必须的。不与读书人做朋友,不让读书人来治理国家,难道真还让李自成之流来治理国家么?

朱碧华不喜欢读书人,或者说要消灭读书人,就是太祖说的那样,要对这些读书人进行“思想改造”,将其思想行为统一到有利于大明发展的轨道上来。唯有拒不改变立场也不改变态度与行为的旧知识分子,朱碧华才会将之取缔。

所以,朱碧华对这个第二期甚至第N期“明史学习班”,也是极有兴趣的。而且二朱相会,对于“明史学习班”的办班宗旨也愈来愈清晰,那就是为大明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

晋商抢劫大队的基本方略,与普通江湖或军队行事相差无几。他们到达皇庄外围后,大部队埋伏着,派小部队前去摸哨,结果这些家伙到了皇庄大门也就是大明皇家商行的大门时,也没发现一个明哨或暗哨。

于是,有五六个家伙就从大门上翻了进去。接着便从里面把门锁几下给砸开了。

数百人蜂踊而进!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