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红色时空小货郎 > 第2卷 强明 135章 百姓陈氏一家

崇祯十七年夏天,对于北京城到塘沽官道一线的人来讲,是有生以来最幸福的日子。

朝廷建设渤海大道,上百里路以三十丈的宽度,要从北京城修到塘沽。传说那车道上平整得如镜子,竟然纤尘不染。

传说大道中间,还要建一个丈宽之绿化带,那绿化带的围栏比地主家门前的石狮子还要漂亮。

如果仅仅是这样,不过是朝廷的事儿,大家看个稀奇罢了。

大家之所以感到特别幸福,是因为朝廷修路,要征道路两边人家的劳力。

征劳力有啥幸福呢?祖祖辈辈又不是没被征过,而且很多还是有死无生。譬如修长城,就死了很多人啊!

但这次是真的幸福!

那告示上不是讲了么,只要一个正常的劳动力,不论男女,认真劳动,不偷奸耍滑,每天不但有一日三餐管饱,男劳力还可获得4斤米面+1两盐或1两糖,女劳力则可获得3斤米面+1两盐或1两糖。

这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哟,当初自然有人不信。但当朝廷的衙役和村长等,将米面盐糖等运到村长家里时,有胆子大的人决定去试试。

这一试,竟然成了!上工当天,不但吃到了三顿饱饭,中午一顿,竟然还有三片厚厚的肥肉,天啊肥肉啊,俺都好多年没吃过了。

到了晚上回到村子里,竟然还真的从村长家里领到了4斤米面,以及1两盐巴。至于那个糖,呃,还是先领点盐巴吧。

好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阵风一样席卷着渤海大道两侧的数百个村庄。

只用了三日,几乎不用动员,甚至有读书的生员、秀才等也跑来参加筑路劳动。

秀才与生员啊,当然不用直接去挖土运土了,而是直接将他们弄进了培训班。培训啥呢?培训新式土石方丈量、计算法,培训工程管理人员,教会他们现代小学四则混和运算。

最终的目标,是让他们能够承担最基础的工程管理与技术工作。

这些秀才与生员,平时可骄傲得很,你如果去请他来学习,他绝对会说你那个叫“不务正业”,非圣贤书,他们坚决不读。

但当他们迫于生计压力,又看到每天有米面的前途后,啥圣贤书的,皆不再言语。而且脑瓜子灵光的,竟然很快就上了手,没用多久时间,竟然学会了比较复杂的运算方法。

这再一次证明,经济利益的手段对于人来讲,是最基本的刺激手段。

唯有在经济利益或生存权问题解决之后,其他激励措施才会起作用。不然,那始终是表象,镜中花,水中月。

……

静海县杨郭庄,农民陈老三家。

陈老三今年四十七岁,二十五岁那年娶了一门逃荒而来的媳妇,现养育有三儿一女,老大二十一岁,老二十九岁,老三十七岁,小的是个女子,今年也十三岁了。

老大二十一,在大明早就该娶媳妇了,可家里除了三间草棚外,无任何余财,看到下面还有两个兄弟,也要等丰娶媳妇,哪怕是媒婆也不愿意踏进这道门,这陈家几年内要娶三房媳妇,这可是烧钱的事呢。

所以陈老三忍不住要打小女的主意,今年已经十三岁了,最迟明年就把小女给嫁出去,这样好给老大把个人问题解决了。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当父亲的,也深知这个责任。

但是,陈老三的主张,遭到了他三个儿子的集体反对。四兄妹,兄友弟恭,小妹娴淑,一家人和和气气,怎么能随便找个人家给嫁了呢。

就在陈家因为男大当婚问题,快要暴走的时候,村子里贴出一告示,一名秀才在那里歪头歪脑地念着。

一边念还一边说,“这啥文告啊,全大白话,无一点文采!”

但是这大白话的告示,陈老三一家算是听懂了。

“爹,我觉得这事儿可以一试。”老大陈枣说道。

“万一去了就回不来呢?”陈老三没少听老一辈人讲,朝廷征劳役,从没轻松过的。

“即使回不来,那也能带回些米面啊,你看这,还有盐巴和糖呢。这可是新鲜事。”陈枣说道。

“好吧,你明天去看看。”陈老三觉得全家人老死在这个村子里,也不是一个办法。

参加渤海大道劳动,可以在村长处报名,也可以直接到工地上报名,但无论在哪里报名,都要签字画押,认准自己的管事头儿,以便劳动结束后领取报酬。

陈枣因为当时没看到村长,所以直接跑到十里外的工地上去了。他去的很早,天还没亮就出发,到了工地时,正看到一群人端着碗吃着饭,碗里是白米粥或小米粥,每个人面前还放着一个小碗,小碗里是咸菜,筷子上还串着两个大馒头。

他一看到这一幕,就挪不动脚步了。

“兀那汉子,可是来修路的?”正在张罗的管事看到一个汉子望着自己的营地,一脸羡慕,他哪不知道,又有人来了。

至于管事,当然欢迎有人来他这儿上工了。因为人愈多,他做的工程就愈多,他手下的工程就做得愈快,上面会根本这个给他奖励。如果他做得又快又好,下一次有工程量,上面会首先聘用他。

“我,我,我……”陈枣第一次遇到这事儿,有些紧张。

“是来修路的,就过来签字画押,然后吃饭!”管事见陈枣炸不出个屁来,也就没了耐心。

“是,是,是!”这一下,陈枣听懂了,跑了过来。

管事见果然收到了一个劳力,当即问了姓名、住址、年龄,写好后,让其画押按手印。完事后让厨房给了他一大碗白粥和一小碗咸菜,筷子上还串着两个大馒头。

“馒头就两个,白粥不够还可以添。”厨房的人说道。

其实馒头也是随便吃。但刚来的人,只允许吃两个。因为怕他们突然吃多了出问题。

可以说,来自现代的朱碧华们,对这个时代的大明百姓,充满着人性关怀。只是这种关怀有时候要闹一些笑话而已。

譬如这时,陈枣就看到一个家伙吃完手上的馒头后,又跑进厨房抓了一个。

“掌柜的,为啥他吃完后还可以拿?”陈枣问道。这个,事关他的福祉,所以他要问清楚。

“这是上面的规定,新来的,怕你们听撑着,所以只给两个。待两天后,你想吃多少都可以。”管事解释这个,也很熟练,因为他解释过很多次了。

这天早晨,虽然陈枣只吃了两个馒头,但白米粥却喝了三碗,上午干活,也很卖力气,而且这家伙脑瓜子不笨,干活时知道如何用巧劲。

“这小子,是个人才啊!”管事当即将其调整为组长,也即带五六个人成为一个组,专事某件事。

“组长?啥组长?俺不会干啊!”陈枣推辞道。

“组长每天要多领1斤米面,你干不干?”管事没那么多耐心。

“我干,我干!”陈枣听到可以多领一斤粮,哪有不干的道理。至于会不会,看看别人的组是怎么干的,不就清楚了么。

果然,下午的时候,陈枣担任了组长,管事给他调来了几人,合为一个小组,专门给板车上土。

晚饭后,陈枣找到管事领取粮食,说家里等着米面下锅呢。

管事自然没意见,只是让其次日准时来吃饭就行了,如果错过了饭时,就只有饿着上工了。

“管事大人,我还有两个兄弟,一个十九,一个十七,不知你这里还要不要人?”手上提着粮食,陈枣突然有个想法。

“要啊,怎么不要,再多的人我这里都需要。你全部都喊来吧!”管事说道。

就这样,杨郭庄的村民们,在看到陈家大儿子提回5斤米面和1两盐巴后,包括陈家一家在内,一共有二十多人跟着陈枣上了工地。

至于陈家一共六人,包括陈枣的母亲和小妹妹在内,则正好组成一个小组。

管事看到陈枣如此会来世,当即摸出了十多个铜子拍在他的手上,“小伙子,好好干,朝廷不会亏待你的。”

其实这个管事,就是受过安天军训练,但最终没有进入安天军的人员,不过这样的人,已经习惯了安天军的管理方式,所以当时没有进入安天军的上千人,朱碧华并没有将之淘汰,而是进行了有效安排。

确实可以想象,一个大明时空的人,接受过三个月的现代军事纪律训练,哪怕他是头猪,在这个时代也该算个人才了吧。

没有人知道,杨郭庄的陈老三家,从此开始了发迹的路子。

当天结束,他们家领到23斤米面以及6两盐巴。这23斤米面,在这个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差不多就要值一个大半个银元了。

一个星期后,陈家除了领米面和盐巴外,陈枣做主,开始领一些布匹,让母亲给全家人缝制衣服。

同时陈家全家人也开始搬到工地上居住,以便每天多睡两个小时。

一个月后,陈枣已经被提拔为管事,每月可领8个大洋及100斤米面了,陈家计算秋收之后,立即起地基建瓦房。

以这样的挣钱速度,他们陈家到了秋收后,至少可以挣到100个大洋的财富。

这个过程中,也不是没有危险与波折。

有一天,隔壁几里路外的一个工地,遭到了附近土匪的抢劫。二十多个手拿兵器骑着高头大马的土匪,杀害了厨房守护财货的值夜人员,但却弄响了警报。

这群土匪抢了数十袋米面和半口袋银元,正在席卷而去。结果却遭到了管事的狙击。

管事手持一支连发火铳,哒哒一梭子,就打下来几个土匪,然后又是一梭子,又打下几个土匪。

余下的土匪见状开逃,可管事也是会骑马的人,当即骑上一匹战马,向着土匪追去。在追到大约五里路远的时候,管事已经将二十几个土匪全部击毙,不但将全部的财货抢了回来,还多出了50匹战马的战利品!

次日,整个渤海大道工地上,都传颂着这名管事的英雄事迹,而那些远近闻名的土匪杆子,不但没敢再来抢劫筑路工地,甚至还远远地撤离了这一片地区。

“大哥,我们不会有危险吧。”这事儿发生后,小妹陈小花有些紧张。

“你这丫头,有啥危险。你没听说么?我们的管事,与出事工地的管事,当时就是一个班的,而我们的管事,枪法可比那个管事还要好呢。”最后这句,自然是陈枣脑补上去的。

“这个年头啊,这钱真还不好挣!”陈家老父陈老三感叹道。

在这件事情之后,上面来人调查,找每个小组长了解情况,并问了各位组长对这事儿的态度。

“那群土匪,想不劳而获,该杀!”陈枣记得,他当时就是这样说的。

一段时间之后,管事找到陈枣说,“我们晚上有个培训班,是讲工程管理的,不知你有没有兴趣听听?”

“可我不识字啊?”陈枣知道这是他的劣势。

“不识字没关系,我在几个月前,也是一字不识,现在不是能写能认千多字了?主要是,你愿不愿意学!”

“我愿意!”陈枣当即表态道。

因为陈枣感觉到,这对他来讲,极可能是一次机会,如果抓住了,此后极可能像管事这样,可以管数百人的大工地;如果没抓住,或许在这个工地结束之后,就只有回老家过此前的那种生活了。

在那天之后,陈枣多了一项任务。

不过这项任务并不完全是在晚上进行,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也有讲课识字。就这样,陈枣最初以诚实打动了管事,后来以努力浇铸着人生之基。

但这事,陈老三却不太理解。

“你每天晚上饭后,去哪了?”陈老三问。

“我跟管事去培训了,他们教我识字,再教我学习工程管理!”

“教你识字,学习工程管理,你别被别人给卖了吧!”陈老三不太看好陈枣的行为,“我们小老百姓的,老老实实挣自己的钱就行,别去东想西想。”

陈老三这样说,其实是听到了一些传言,说这条渤海大道,是啥安天军主持修炼的。而安天军是干啥的呢,他们是从海外来的,来到大明后,专门抢劫大户人家的财货。听说过晋商八大家么?现在晋商八大家,所有的财货都被抢了,所有的人都被抓了,还打死了几千个家丁。

这个传闻,其实是在大户人家中流传的,目的是激起大家对安天军的反抗。但传到陈老三这样的人耳中后,自然就会走样。这种专事抢劫大户的作为,是正常的作为么?这自古以来,就是杀头的行径啊!

“爸,你这样说,叫亲者痛仇者快!你忘了我们家最初的穷困样子了么,我们能过上今天的日子,是谁给我们的恩典?

我觉得管事有些话说得很好,一个人想要生活好,就得吃苦奋斗努力,一个家庭想要生活好,就得团结齐心劲往一处使;一个人想要走得更远,就要明理读书识字!

你可能不知道管事的过去吧?管事在过去也与我家一样,是一个普通农民,空里穷得揭不开锅。

几个月前,管事被招进安天军,可训练三个月后,综合考核却在三千名后,无缘成为安天军士兵,但经过三个月培训的他们,个个都是如龙似虎一般的人才,所以安天军并没有忘记他们,而是任用他们作为管事,来管理这条路的修建。

管事可说了,只要这条路建好后,我们每个参与建这条路的人的名字,都会被收进一本书里,永世纪念,名垂史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