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和海鲈鱼的价格差不多,除了豆瓣酱需要在中国超市买,其他材料在英国随处可得。配菜没有青蒜苗可以用青椒,还可以用莲花白、土豆片、豆腐干,非常因地制宜。”
最重要的是,回锅肉的辣味并不强烈,在川菜二十四味型中属于“家常味”,是咸香微辣,酱香中略带回甜,至少在四川是老少咸宜的口味。
她分析完毕,却见面前两人神色古怪。
“Chilli,比赛还是不要用猪肉,会输的。”艾瑞克很耿直。
第91章 英国猪肉都是这个气味
老亨利的话比较委婉:“你在满汉楼的时候没有发现吗?英国的中餐里,有炒面、炒饭、春卷、豆腐,各种鸡肉和牛肉,但是猪肉很少。有咕佬鸡、咕佬虾球,没有咕佬肉。”
“的确很奇怪。”
秦椒刚到伦敦时就很疑惑:同样是川菜的当家菜,麻婆豆腐不管改头换面成什么样子,至少在英国是打响了名气,常年稳坐满汉楼热销TOP3。
却从来没听说过回锅肉。
哪怕“士椒猪肉”都是没有的。
“英国人更喜欢牛羊肉,不喜欢猪肉。我不知道原因,这就是他们的传统,维多利亚时期就有名厨断定,猪肉除了填充洋葱、鼠尾草做成烤肉,绝对成不了主菜。”
“英国名厨?”秦椒不由轻嗤。
“法国名厨,当时他在伦敦的改革俱乐部当主厨,专为上流人士供应大餐。我有一本他写的食谱,牛肉类菜品有三十道,羊肉有二十五道,猪肉只有十三道。最受欢迎的是蔬菜煮咸肉或者培根,这是他专门给工人和爱尔兰农民的菜谱。”
“从那时候到现在,猪肉从来不是中上阶层的精致选择,只有穷人才会拿培根、火腿当主要肉食。”老亨利说着就笑了笑:“你知道,在这里,什么东西一旦和贫穷挂钩,英国人就会敬而远之。”
这是真的。
秦椒就亲眼见过顾客在超市里抗议说,给特价商品的黄色标签太显眼了,这会让有需要的人羞于去拿。
对从小以“买相因”为荣的川妹子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
“二十一世纪了,王子都能娶黑人,是时候让他们试试美味的猪肉了!”
“别心急,猪肉还有一个问题,所以这里的中餐馆能不用猪肉,就不用猪肉。”老亨利摆摆手,示意他还没说完。
不过他并没有继续说,而是领着秦椒和艾瑞克出来吃午饭。
这是老亨利常来的一家传统英式餐吧,从餐厅桌椅到侍者的微笑,充满了旧时光小酒馆的风情。这里不分昼夜,提供啤酒和各种英式鸡尾酒,以及“绝对正宗的英式大餐”。
“这里的烤肉是最传统的做法,猪腿肉连皮一起烤熟,别处已经很少见。”
他一边介绍,一边替秦椒点好了菜,除了烤猪腿肉,还有黑椒猪里脊和炸火腿佐番茄酱和醋汁。
艾瑞克像是知道老人有什么阴谋似的,强调自己只要炸鱼和薯条。
秦椒倒是充满期待。她很长时间没有吃过猪肉了,提起猪前腿,就怀念盐煎肉,提起里脊肉,就怀念水煮肉片,提起火腿,就怀念香糟火腿……
很快,她的期待和怀念在这家餐吧灰飞烟灭。
黑椒猪里脊肉和炸火腿还好,她吃了自己那一小份,评价是能吃,只是会多喝水。
据说祖传三百年手艺的烤猪前腿一上桌,她就连水都喝不下了。
“这味道……也太臭了!”
又骚又腥的气息扑面而来,厨师灵敏的嗅觉更放大了这个滋味,让秦椒当场就表情崩溃。
眼角余光瞟过隔壁,同样是烤猪前腿肉,白人大叔吃得津津有味。
“种族天赋!”艾瑞克哈哈大笑,狂拍大腿,“我就知道,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忍受这个味道!”
他告诉秦椒,他有个好朋友是前几年从中国搬来的,第一次在学校食堂吃到猪肉馅饼是真的吐了。他自己没这么夸张,但从小也不爱吃猪肉,“大概因为我只有一半的中国血统?”
只有白人不敏感,可能是习惯了。
“别告诉我英国猪肉都这样!”秦椒惊恐道。
“绝大部分都是这样。”
老亨利说着,叉起一块猪肉,示意秦椒像他这样蘸着苹果酱汁吃。
“有时运气好能买到不太骚的猪肉,运气不好可能臭翻天,就连白人都不能忍受。所以你看,英国人吃猪肉,要么是做成腌制品,要么就是这样先用酱料腌制几个钟头,煎烤后配上味道浓厚的酱汁。”
怀着对食材应该追根究底的责任感,秦椒悲壮地尝了一口,发现如果能把鼻孔堵上,这道烤肉还真的不错,前腿肉细嫩、有弹性的特色都得以完美呈现。猪皮在烤好后片开,切成细条放在一旁,油脂被烤干后吃起来分外脆爽。
可是吃肉没肉香,那还有什么吃头?
秦椒大失所望,脑海中的回锅肉也被打上了问号。
对中餐厨师而言,猪肉是最平常不过的食材,她万万没想到会有今天的苦恼。
说到底,还是因为穷。
在满汉楼时吃员工餐,自己开伙后主要吃土豆,开荤就是鸡肉(最便宜)和鱼肉(适合吕珠珠那个病号)。几乎从不外食,实在撑不住了也是去便利店买个鸡蛋三明治。
“满汉楼的猪肉好像没什么味道?”她认真回忆,“做年夜饭时的猪肉也没有。”
“满汉楼是大餐馆,用得起经过处理的排酸肉或进口肉。除夕你用的,也是我从玛莎超市买的伊比利亚黑猪。”老亨利摇摇头,“食材对高端餐厅不是问题,却是普通餐馆很难跨过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