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清话事人 > 381 步骑炮轮番压制,海兰察急眼了

凉州镇总兵哈马木,穿一身镶红边的白色铆钉棉甲。

抽出佩刀:

“凉州镇的弟兄们,随本官冲阵。目标,吴贼炮阵。”

马蹄声逐渐沉重,马速逐步提起。

已经身居阵中指挥的苗有林,立即放下千里镜:

“第2军团右侧3个方阵,击退清军马队,保护我方火炮。”

“遵命。”

随着命令,3个营缓缓向西北方向移动。

阳光下,只见方阵刺刀雪亮。

……

吴军火炮阵地,齐刷刷的喷出白烟。

这一轮全是实心弹。

“换霰弹~”

随着军官声嘶力竭的吼叫,以及手中的小绿旗左右剧烈摇晃。

炮手们心中了然,

从弹药箱内拿出圆柱形霰弹包,里面包着80颗小可爱。

军工署秉承了陛下关于弹药种类尽可能少,尽可能通用的指示,霰弹是燧发枪的圆铅弹。

而关于燧发枪所用子弹,就不得不着重提一下了。

吴军的滑膛燧发枪,目前有2种制式弹药。

第一种是圆形铅弹,第二种是空心锥形弹(参考了18世纪中期法军的奈斯勒弹丸)。

【米尼弹是线膛枪专用,而奈斯勒弹丸是滑膛枪专用,两者外形7成相似。空心,有裙边,锥形圆柱,但短于米尼弹。考据1866年欧洲出版的文献,在200米的距离,射击一个2米x1米的靶子,圆形弹丸的命中率为35%,奈斯勒弹丸为60%,米尼弹为78%。300米距离,使用相同的靶子,圆形弹丸命中率为25%,奈斯勒弹丸命中率为43%,而米尼弹的命中率为63%。】

……

李郁本欲下令,全员换装空心锥形弹丸。

但一番调查后,基层军官和士兵都觉得圆形弹有必要保留。

原因是,

子弹用尽后,士兵在战场间歇只需简易工具就可以融化铅水制作圆形弹。

而这种更先进的锥形弹,个人无法制作,起码是军团的随军修理作坊才可能借助模具小批量生产。

所以,

目前的吴军士兵腰侧的弹药盒子里,两种定装弹并存。

“弟兄们,上锥形弹。”

营指挥官一声吼,士兵们默默照办。

凉州镇马队隆隆冲来。

霰弹炮随即响起,震耳欲聋。

枪炮齐射之下,骑兵集群这种庞大目标很快就受不了了,伤亡过于惨重~

望着这群兔子一般跑开的清军马队,林淮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

“太原镇、大名镇。进攻吴军侧翼炮阵。”

海兰察迅速应变,

2镇绿营兵举着绿色三角旗和认旗,大步向前。

总体来说,

今日这一仗,清军士气不错。

原因很多,

比如未曾在吴军手里吃过亏,比如开拔银和赏银到位,比如连续数日的酒肉犒赏。

淮安府还有乌泱泱的援兵~

江北大营的士气那是肉眼可见的高昂。

1刻钟后,

两镇迂回到了侧翼,开始火枪对射。

海兰察又下达了一道军令:

“肃州镇马队,冲吴贼大纛所在。”

“告诉李久霖,把炮往前推!今日之成败,他担一半。”

“嗻。”

……

李久霖听完传令兵的原话,心情激荡。

站上一辆炮车:

“弟兄们,推劈山炮和子母炮前进,轰击吴贼。海都统说了,这一仗能不能赢就看我们的大炮了。”

“上,上,上。”

数千名赤膊炮手,咬着牙喊着号子推炮。

文人出身的李久霖把袍子塞在腰带里,也加入了推炮的行列。

劈山炮、子母炮重量多在数百斤。

有些力气大的炮手把麻绳系在炮车上,人在前面拉动。

“一二三啊,轰吴贼啊,拿赏银啊,忠大清啊~”

劳动的口号喊的颇为实在。

其实这些炮手心里是这样想的,当兵吃饷总比种地强吧,卖点力气不吃亏。

……

陕甘绿营藤牌兵再次上阵。

因为,友军火枪对射明显不是第1军团的对手。

颓势明显~

清军都认为,

一旦中了铅弹,人必死。

他们不懂什么是铅毒,但是军营里口口相传,活不过3天。

“弟兄们,冲上去贴着打。甘肃汉子没有孬种。”

在军官的鼓励下,

重新整队的西宁镇、宁夏镇开始了又1次猛攻。【注,此时两地都属于甘肃。】

依旧是火绳枪手在前,

进入30丈内,蹲地轰出一轮,然后扔枪,拔出腰刀肉搏。

后面有更多的藤牌手举着圆藤牌挡住面部低头猛冲~

……

50余名吴军火枪兵装填完毕,临时结阵。

一名队长举着佩剑,

冷冷的望着冲过来敌人的牙齿都清晰可见时,佩剑下压。

“放。”

狂暴的子弹脱膛而出~

西宁镇藤牌兵瞬间栽倒一片,余者挥刀和吴军展开肉搏拼杀。

一口气吃12海碗油泼面的老麦,望着身边不断有人倒下的战场~

产生了一种错觉:

他在关中割麦时,镰刀所至,麦子也是这样一茬茬的倒下。

那时那景,宛如此时此景。

“老麦,愣什么呢,杀啊。”

同伴一吼,

他猛然惊醒,从地上捡起一根长枪,挥舞的虎虎生风。

吴军士兵猝不及防,被他扫翻了好几個。有一个倒霉的脖子被矛尖破开,呲呲的往外喷血。

此时,

老麦找到了一种感觉。

他手里挥舞的是扇镰,正在丰收的麦田里疯狂收割。充沛的体力,让他手里挥舞的扇镰好似风车。

……

清、吴两军越打越乱,阵型逐渐模糊。

望着兜了个大圈子狂奔而来的肃州镇马队,在侧翼炮火的拦截下,不断有骑兵落马激起灰尘。

林淮生依旧不苟言笑:

“他们是朝着大纛来的。”

“传令,近卫军团中间2个营,前出支援第1军团。其余人就地列空心方阵,每百人一阵。”

冲过炮火拦截的肃州镇马队,遭遇了古怪的从未见过的步兵空心方阵。

一个个方块,明晃晃的刺刀对外。

各个方阵之间,空隙十几到二十丈不等。

骑兵们来不及多想,顺着方阵之间的空隙往里冲。

枪声,

不断响起。

中弹的战马,哀鸣倒地。

冲了一会后,肃州镇总兵诧异的发现,自己的兵已经所剩无已,一半倒在了方阵之间的空地上。

斜前方,

有个仅有数十人的小方阵,

他很想冲进去,却被刺刀如林逼了回来。

战马这种生物可不傻,让它直挺挺的去撞上刀刃是不可能的。

除非,

把战马的眼睛蒙住。

……

近卫军团是吴国的精锐,轻易不出动。

而且从不招募新兵,只从老兵里简拔。

相同军职,

他们的军饷比其他5个军团要高2成,装备也更好一些。

他们肩并肩,

军官沉稳,士兵彪悍。排成2列,前去支援正在混战的第1军团。

……

海兰察有些紧张,

他已经看出来了,两翼的马队都吃了瘪,既没有能端掉吴军炮阵,也没能迫使吴军大纛后撤躲避。

正面战场,长达3里的宽度打的稀里哗啦。

己方的颓势已现。

最多3刻钟,就要全线崩溃。

“都统,增兵吧。大营里还有几万兵呢。”

“都统,让索伦骑兵上吧。”

“都统,你带我们冲锋吧。”

海兰察摇头:

“再等等。”

主帅如此坚决,底下人自然不好再说什么。

实际上,

他们都不了解海兰察的用意。

今日并非决战,双方虽然兵力众多,但绝没到孤注一掷的程度。

百闻不如一见,

海兰察通过今天的这一仗,对吴军的真正实力、阵型变换、士兵的勇气有了极其深刻的了解。

……

近卫军团的移动速度很快,已经抵达了有效射击范围之内。

战场混乱,

他们需要一个切入点。

很快,切入点出现,一处宽度30余丈的战场被宁夏镇的藤牌兵突破了。

“大步前进~”

“预备,放。”

突如其来的齐射,打退了这股清军。

他们丢下了大几十具尸体,匆忙后撤。

然后,

就被近卫军团的军官抓住了机会,强势切入战场,用依旧密集的阵型发挥燧发枪的最大优势。

装填飞快,射击精准。

30丈内,近卫军团的老兵们甚至可以保证高达8成的命中率。

……

陕甘4镇的步兵扛不住了,纷纷后撤。

西北汉子是彪悍,可不是傻。

顶着枪子冲锋是不可能的。

望着溃败下来的友军,李久霖连忙下令:

“快,架炮。就在这里轰。”

炮手们连忙忙活起来,卸下绳索,寻找平坦地面,装填,调整,瞄准。

4镇绿营兵还算清醒,好似遇上了龙王的避水珠,齐刷刷分开两边,让出正面射界。

“开炮。”

十几门子母炮率先发威,将密集的霰弹泼洒了出去。

之后,

三十余门劈山炮开始轰击实心弹。

追击的吴军士兵,上百人伤亡。

“撤,快撤。”

吴军果断的放弃了追击~

所以当清军的第2轮炮声响起时,战果寥寥。

……

海兰察敏锐的抓住了战机:

“索伦马队,准备随本官出击。”

800索伦兵纷纷取出小心呵护的弓和弦,直接在马上上弦。

看似炫技,实则无奈,

临战上弦,就一个字:穷~

为了延长弓弦的寿命,维持弓箭的威力。

部分人还将腰侧的撒袋调整到背后靠肩的位置,好的弓箭手一看就懂,这是准备玩马背速射~

海兰察望着族人们勒马缓行,聚拢过来。

大声说道:

“我海兰察自从军以来,每逢大战,次次带队冲锋,血染征袍。从一个小小马甲,官至八旗都统、御前一等侍卫。皇上从未亏待过我索伦人。”

“尔等可愿随本官斩将夺旗?”

“杀,杀,杀。”

索伦兵举弓欢呼,发自内心的求战。

海兰察满意地点点头,嘱咐亲兵:

“本官出击之时,你立传2道军令。第1道,李久霖的炮营合二为一,不要动,原地戒备准备接应本官。第2道,江北大营留守兵丁不得擅自出击。若见贼酋枭首或者大纛倒下,留守大军当全员出动,哪怕是伙夫、马夫、病号,也要给我拿起刀冲上去。”

“嗻。”

……

索伦兵刚发动,林淮生就望见了。

他一秒都没有犹豫,开始快速调整:

“传令第1、第2军团,收缩防御,保护火炮。交给苗有林指挥。”

传令兵快马奔出,

之后,

林淮生陆续将身边的军官派出,指挥在他周围的近卫军团4个营以及主帅卫队重新完善空心方阵。

少则几十人,多则百人。

空心方阵不需要像阅兵那样横平竖直,好似棋盘。

相反,

几十个方阵毫不对齐,错落分布,如此才能限制骑兵的马速。

近卫军团老兵在索伦骑兵赶到之前,迅速完成了阵型的切换。

军官们站在方阵中间发号施令。

林淮生和大纛也在一空心方阵当中。

……

狂风骤雨般的马蹄声滚滚而来。

索伦人个个脚踩马镫,羽箭上弦。

骑兵的压迫感很容易让步兵心理崩溃,离开阵型逃跑。

然而,

近卫军团不会。

他们肩挨着肩,人挤着人,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冷冷的望着这些凶悍的野人。

1里~

半里~

直到30丈内,军官大吼:“放”。

正面的士兵才齐刷刷地开枪。

几乎在同时,

一蓬蓬箭矢也从天而降。

双方互有伤亡,造成了小小的混乱。

中箭的近卫军团士兵被同伴拖到方阵里面。

其余人迅速填补阵型空白,高举刺刀。

位于最后一排的士兵,后退几步,在空心方阵中间的安全位置装填子弹。

……

海兰察用鹰隼一般的视力锁定了吴军大纛。

对自身武力和族人武力的极度自信,让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斩将夺旗。

吴军的空心方阵,他没见过。

但狩猎本能告诉他,这或许就类似西伯利亚驯鹿群野牛群?

面对野狼时,挤成团将长角朝外。若是哪只不开眼的狼冲上去,会被角挑起摔出老远。

不过,

狼群自有办法。

“冲进去。”

海兰察一马当先,从2个方阵之间的间隙闯入。

他甚至不用细看,左手持弓,右手抽箭,一连3箭。

快箭对付无甲单位足够了。

方阵中,3名火枪兵惨叫倒下。

……

索伦骑兵追随着他们的精神图腾,有样学样。

短距离,短时间,

弓箭的输出优势太过明显。

优秀的火枪兵装填一发,弓箭手至少发出了5箭。

索伦骑兵经过的2侧,空心方阵损失惨重。

有的方阵尚且站立的人能凑齐一排。

有的方阵,甚至只剩下十几个人背靠着背举着刺刀。

索伦人的箭矢如同下雨一般。饶是近卫军团身经百战,也有些神经崩溃。

好在,

骑兵不可能停留,他们需要保持速度。

冲锋,冲锋~

所以,就轮到第2层,第3层的空心方阵承受损失了。

海兰察控制着缰绳,恼火的拐了一个弯,马速明显下降。

没办法,

吴军的方阵就是这样别扭。

从相邻方阵之间的空隙钻进去,发现正前方又拦着一个方阵。

你要么直挺挺的撞上去,要么强行转向30度,损失一部分马速。

……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