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亚历山大四世 > 第三百八十九章 草草的名将对决与白起赴燕

苍莽的河西高原上,一支马队飞驰向北,又一次越过了九原,沿着阴山草原向东面的燕国兼程疾进。马队前列一面黑旗大书“秦王特使白”五个大字,旗下一辆虚空的青铜轺车,车旁一员黑色斗篷的年青大将,却正是白起。

一月之前,白起率领五万大军兼程北上离石要塞,准备抵抗赵国的突然袭击。白起对各国战事与领兵将领历来留心,听说赵国是廉颇统兵,直感赵国可能未必全力攻秦,而是要试探一番,绝不会贸然行事。白起这种直感的根由在于两个事实:其一是赵国的赵雍雄心勃勃,正在自己国家进行变法,任何改革都势必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动乱,此时轻易不会冒险挑事;其二是两个月前三晋联军在宜阳新败,赵国对秦军战力多少是心怀忌惮的。以此推测,很可能是赵国因无法断定秦国内政局势,而对嬴壮虚应故事,派出廉颇为将有着另一种意味。

廉颇是赵国马邑人,马邑为赵国西北要塞,毗邻林胡,在后世山西朔县地区。廉颇少年从军,悍勇豪迈,每战必身先士卒,凭着功劳从卒长一步步地做到了赵国最年轻的统兵大将,成为赵国北方的门神,专门对付匈奴、林胡等游牧民族。

廉颇多在阴山草原与胡人周旋,打仗勇猛无匹。曾有一次带领两千骑兵护送赵国马群南下,不想却被突然杀出来抢掠马群的万余骑兵包围。部众皆有惧色,纷纷建言弃马而逃。年青的廉颇厉声高呼:“军马乃为国本!弃马而逃,与叛国何异?谁敢言逃,立斩不赦!”

将士们遂一片肃然吼道:“愿随将军死战报国!”廉颇立即下令将马群赶到最近的山头后面,而后派人南下搬救兵,接着以这座月牙形的山包作为依托,将两千精骑分做四队,一队正面在山口迎敌,两队从左右两翼包抄,一队在山坡高处相机策应薄弱处。

当匈奴骑兵伴随着隆隆声席卷而来的时候,廉颇振臂高呼道:“不成功便成仁,随我一起杀过去——”说着披散头发,亲自率领五百骑兵从正面冲杀过去。

最终匈奴人硬生生被廉颇不要命的打法给击退了。

但如此一位青年勇将,在做了前军大将后却变的比谁都谨慎小心,从不贸然出战。每战必先坚守,待敌松懈有了破绽之后抓住对方弱点进行猛攻,很少出过差错。如此一来,廉颇又有了一个善守的称号,以后半个世纪,世人皆知廉颇善守之名。

两位战国四大将之二的初次对决,毫无精彩之处,白起大军大张旗鼓地北上,尽显军威,同时派出大批斥候化装成平民到赵国晋阳散布秦国大军北上的消息。在离石要塞扎营后,秦军更在河水(黄河)两岸布满了旌旗,号称十万,每日必大肆操练,喊杀声震天。

双方在黄河两岸对峙了一个月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白起将三万铁骑秘密开到离石要塞东北的大峡谷中埋伏起来。这里是赵军从晋阳攻秦的必经之路,若赵军当真袭击,白起便要在这里伏击他们。

但白起前脚分兵,廉颇后脚就撤退了,还没等秦军伏兵到达伏击点,探马就来禀报:赵军主力已撤回晋阳。几日后又有战报送来,言廉颇已经从晋阳撤走,通过滏口陉,多半是回邯郸去了。这场秦国原本就很不愿意开打的大战便这样消弭于无形之中了。

就在白起准备回军蓝田时,秦王特使带来了国书,让白起前往燕国迎接芈八子回秦国。同时也收到了魏冉的密件:“咸阳大事已定,谋逆者尽数伏法,正在举办国丧。将军熟悉燕国,以特使之身迎接芈王妃火速回秦,不得有误。”

白起自然明白新君母子的患难之情以及魏冉和芈王妃的姐弟之情。新君未及加冠,在朝中没有根基,正是“主少国疑”之期。有一个年富力强且精明能干的太后在旁辅佐是非常有必要的。事关重大,其重要性仅次于迎接新君,不容有失,所以朝廷才派他这个统兵大将前往。

白起立刻准备了一些干粮和精料,带了3000铁骑向北方绝尘而去,十天后,众人来到了燕国边境,白起唤来随行军吏一阵吩咐,然后换了一身布袍青布包头,俨然一个胡地贩马的商人。到了蓟城后先去驿站报备了下身份,然后买了一辆辎车,直奔城外而去。

夕阳西下,商旅出城国人回城,牛车马车川流不息,乌篷辎车的驭手一亮使节行车令牌,便在商旅车流中顺利出城。行不到几里地,身后号角悠扬响起,蓟城在城门的嘎嘎声中关闭了。

战乱方过,蓟城外面还是一片荒凉,战争的痕迹还没有清除完,就连函谷关外都比这里热闹繁华,更别说与咸阳相比了。眼见血红的太阳沉到了山后,一抹晚霞消散,黑黑的夜色倏忽之间笼罩了原野。辎车驶到一片荒凉的山弯,只听一声短促的蛙鸣,辎车停了下来。白起利落下车,跳上一匹空鞍战马,轻喝一声:“走!”

山弯连串飞出十几骑,一半在前一半在后,白起一抖马缰,风驰电掣般地向西北方的沽水(湖灌水、沽河、潞水、潞河、溆水、白屿河、白河)而去。

沽水源于北方高山,流经蓟城西北面四十里的地方,一路向东南最后汇入海河直入大海。在沽水流经蓟城西北的百余里处,是一片苍莽山地,只有这沽水河谷是通过这片山地的唯一路径。匈奴南下之时,这里是必经之地。

很早以前,燕国在这里建了一座驻军要塞,因了沽水在这里汇聚成一片大泽,岸边的燕人大都以渔猎为生,要塞叫做渔阳堡。有山有水又有草原密林,自然是狩猎的好去处,于是就有了燕国王室的狩猎行宫。子之秉政燕国十几年间,朝野惶惶,燕国各地更是大灾频发,这座行宫便无人光顾了。渔阳要塞形同虚设,匈奴游骑趁机南下劫掠,行宫遂成了胡将歇马的好去处,所以一直都没有被付之一炬。

斥候已经将路径探听得清楚。虽是黑夜,依然一路快马,一个多时辰后便到了沽水河谷的山口。刚进山口,白起从迎面风中嗅出了一丝战马驰过的特异汗腥味儿,一声短促的呼哨,马队立即拐进了一个山弯。白起低声命令:“两人在此警戒,其他人随我步行入谷!”两名骑士立即下马,两人将马缰收拢在手,拉到了隐蔽处。

斥候继续带路,白起紧随其后,十多名铁鹰锐士断后,大步进了山谷之中。暗夜之中,山谷渐行渐宽,脚下也变成了松软的草地,白色的河流也变宽了,谷口的涛声变成了均匀细碎的哗哗流淌。可以想见,这片谷地原来是一片水草丰腴的宝地。

突然,前方出现了隐隐灯光,前行斥候低声禀报:“将军,狩猎行宫到了。”

白起低声对身后的铁鹰锐士道:“你们隐蔽守望,斥候带我进庄。”

斥候便领着白起,从东边山下的草地一路过去,片刻之间到了行宫背后的山脚下。白起一个手势,两人快步上山,隐蔽在大树后向行宫观望。

这座行宫很小,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一圈房屋的小庄园而已。高挑的风灯下,隐隐可见巨石砌就的庄门与高大的石墙,似乎比院中的房屋更为气派。从山腰遥遥望去,院中石亭有一盏风灯闪烁,似乎隐隐有人说话。

白起略一思忖,一个手势,两人飞身下山,几个纵跃到了宫墙下。白起一摆手,示意斥候守候接应,自己抠住墙间石缝如壁虎般游了上去。到了东面屋顶,院中情形看得清楚,亭中说话声也清晰可闻。

石亭下,正是芈王妃与侍女两人,芈王妃一身楚女黄裙,脖颈上却是一条燕国贵胄女子常有的大红丝巾,一头黑发披在肩上,没有束发,主仆二人在那互相倾诉着什么,外面还有数名守卫。

见王母安全,白起便放下心来,回到山下,招呼了那十几名铁鹰锐士道:“你们留下来在暗中保护好芈王妃,倘若遇到什么危险,带着芈王妃入辎车向蓟城方向逃跑,不得有误。”

“诺!”

随后白起又连夜返回了蓟城。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