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宋风流皇帝 > 第401章 高贞明觐见

他用力的拍了拍吴璘的肩膀,郑重说到,“你如今也过了不惑之前,老夫希望你成为郭令公,而不是晋刺王啊。”

郭令公不用多说,就是郭子仪,至于这个晋刺王,则是安禄山之子安庆绪。

这个刺跟纣王的‘纣’一样,是后来的国主追封的谥号。实际上,人家本来称呼他为‘商王受’,而不是商纣王。

安禄山造反后,建立大燕国,当了整一年的皇帝,就被儿子安庆绪弄死了。

安庆绪倒是比他爹强,当了整两年皇帝,又被史思明给弄死了。

而后,史思明给安禄山补谥光烈皇帝,毕竟他继承了大燕国,而且也是一块儿造反的老伙计,这点儿体面还是要有的。不过,对于安庆绪,他就没这么客气了,直接给了哀皇帝、晋刺王的嗜好。

郭浩这样说,意思很明显,不要做无父无君之人,没有好下场,甚至,还会影响到你死去的兄长。

二人沉默片刻,郭浩笑道,“咱们的陛下,是一位贤明圣君!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刘錡、张俊等人,虽说比不得之前,却也受到恩宠,德远这老伙计甚至还得了相位,虽说之前朝廷求和而打压将校,但是现在看一看,陛下还是分得清的,而且,咱们这些人的功绩,陛下心中也记得。”

“若非是如此,依老夫看,这几个老家伙都该一个个砍了。”

“可现在,这些人不仅都活着,而且还活的好好的,这便是天恩浩荡!”

“若是以前,说谁是军中第一人,还真不好说。可现在,陛下提举武人、支持北伐,甚至数次主动用兵,咱们这位陛下,才是万千将士心中的第一人啊。”

长叹一声,郭浩最后说道,“唐卿,诸位兄弟追随你多年,一场场大战活下来已经不易,若是因为其他而殒命,届时便是到了九泉之下,你怕是也要无颜面对他们了。”

说罢,郭浩在不开口。

又是一盏茶吃净,郭浩站起身来,“大帅事忙,老朽便不打扰了。今日老朽托大胡言,还请大帅莫要怪罪老朽。”

“王德这个老匹夫,到了西北也不知道前来拜会我一二,忘了他比我还小了俩月?今日老夫难得来一趟兴元府,好歹找这个老匹夫要个说法,否则,老夫饶不了他!”

说完,郭浩大笑一声,直接推门而去。

离开宅院,郭浩脸上的笑意敛去,无奈的摇了摇头,“张德远,你是朕能给老夫找事儿啊!老夫眼看要活不了几个月了,还要为你奔忙。”

“不过,哪怕死,老夫也要赶到临安,吃了你的酒再说,否则定然死不瞑目!”

不错,郭浩之所以前来,正是张浚的请托。

当年张浚在西北的时候,对郭浩极为倚重,所以,二人关系不错。因此,他给吴璘传达命令的同时,也给郭浩传了密信,希望郭浩能够劝一劝吴璘,这才有了今日的二人相见。

而且,当年郭浩的父亲郭成病逝后,赵构手书:郭成尽忠报国、有功于民、宜载祀典!而后,下诏为郭成建庙、塑金身。

郭成庙建好之后,赵构御笔亲题‘仁勇’,作为庙的匾额。

赵构给了郭成如此恩典,郭浩的心中对于赵构和朝廷,还是极为感激的。毕竟,自古以来,能够建庙并接受朝廷祭祀的,可并不算多,这是赵构给郭家的荣耀。

若是西北大乱,朝廷必定有极大损失,这同样不是郭浩所愿意见到的。

元月二十七,大理国使臣高贞明,入宫觐见。

勤政殿中,高贞明陛见。

行礼后坐定,高贞明先行说了大理国王段正严对赵构的敬仰,并且称赞大宋兵马威武,平定了南疆邛部州之地……尽管,对此大理并不希望大宋做到……随后,又说了说高氏一族对于中原的向往和敬畏等等。

聊半晌,高贞明恭敬说道,“陛下,我高氏一族一向与大宋国交好,兄长高贞寿对于陛下更是尤为仰慕,因此,兄长想要与大宋进行通商,请陛下恩准。”

“并且,兄长愿意年年遣使,贡于陛下。”

赵构没有急着开口,一旁的赵鼎说到,“据我所知,你们高氏一族族长,为大理相国高量成吧?”

高贞明笑道,“却是如此,不过陛下明鉴,兄长敬慕陛下之心,尤胜族长大人。”

“而且,相国虽然是高氏族长,却因为国事所累,因此族中诸事大多是我兄长高贞寿主持。众所周知,族长大人公正严明、从不徇私,倒使得族中各支颇有些怨言,好在兄长威望甚高,否则怕是要自己闹出笑话了。”

“照你这么说,朕倒是觉得高贞寿当这个族长更为称职几分。”赵构笑道。

高贞明道,“相国与兄长乃是叔侄,焉敢如此,不过是为了族中与大理,勉力为之罢了。”

“之前朝会的时候,你说你们想要朕重新册封?”

“陛下明鉴!”高贞明正色开口,“大宋乃是中原正朔,我大理国数百年为中原所属,之前,王上也亲请上邦册封,之前虽朝中有小人作祟,可大理国崇敬中原之心从未更改,臣此来之前,王子段正隆亲自上疏王上,说服王上继续与大宋永结友好,并保持附庸关系。”

“王上对于段正隆所言深以为然,虽然有其他王子拦阻,但是正隆王子再三入宫分说,因此得以允诺。”

他说完,便是悄悄朝着赵构和赵鼎看过去,然而,这两个依旧老神在在,丝毫没有打算开口的意思。

高贞明有点儿无语,我都说这么明白了,你们还能忍?

好一会儿,无人开口,高贞明深吸一口气,也只能继续说下去。

“哎,虽然王上与正隆王子尽皆想要与上邦永结情谊,可是,将来之事却是难以分说啊。”

见到他说的可怜,赵鼎总算是给他捧了一句,“这是为何?难不成,你们大理还想要与我大宋开战不成?既然有心附从,自然双方安定,难道,这还会改变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