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宋风流皇帝 > 第402章 大理国事

高贞明赶忙说到,“大理国地寡、民稀,如何敢与宗主国交兵,若如此,岂不是以下犯上?”

“小人不敢欺瞒陛下与大人,王上虽然礼敬,可如今已然年迈,而且,王上这两年已经有了出家为僧之念,届时新王上位,小人又如何知晓新王是否会如同陛下、正隆王子那般,继续恭敬于陛下。”

出家为僧,几乎算是大理段氏的特色,除了前几任国主之外,从第八任国主秉义皇帝段正隆开始,代代皇帝出家为僧,当然,出家的理由多种多样,有被迫的,有被废的,也有喜欢当和尚的。

至于段正严为何想要出家,次要原因是当皇帝当烦了,至今他在位近四十年,哪怕历朝历代所有皇帝中,也算是比较长的。

主要原因是太糟心了!

如今他已经六十有三,他出生的时候,是伯父段正明当家。此前,段寿辉当政的时候,段氏与高氏的争斗极为厉害,最后没弄过老高家,高智升、高升泰爷俩逼迫,段寿辉不得不禅让出家为僧。

段正明当政,可是高升泰的权势愈加膨胀,十几年后,高升泰逼迫段正明禅让。

很快他也搬到了崇圣寺陪他叔叔段寿辉去当和尚,高升泰想了想,我老高家也不比你们老段家差,凭什么你们能当皇帝我们不能?

于是,他让段正明将皇位禅让给自己,皇帝轮流做、今天到高家!

可高升泰皇帝当了不到两年,就生了大病,到底是将皇位归还给段家,还是给自己儿子,老高同志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

最后,他还是决定,不要这玩意儿了,皇帝接着让老段家当吧。

原因不少,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段氏为皇族、高氏为相国,在大理已经是根深蒂固、深入人心的事情,就像是别人如果想要当相国,不会有人认可,对于老高家想当皇帝,大理各部以及民众同样不认可。说白了,你就是一个篡位的反贼啊。

第二个,老高多少有点儿迷信,自己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结果当了皇帝,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了,这显然是老高家承受不住皇位的龙气,这是上天的诅咒。

如果老高家执意霸占这个皇位,将来,高家弟子估计得死绝。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他意识到了权利的本质。

当了皇帝他才明白,原来这个皇帝也没啥了不起的,除了糟心事比以前更多,权利好像也没打多少,同样也不是想弄死谁就弄死谁。

以前自己当相国的时候能弄死的人,现在也能弄死,以前弄不死的人,现在同样弄不死,那这个皇帝到底有什么用?既然没用,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儿么?

反正只要老高家继续当相国掌握朝堂大权,这个皇位要不要也不重要。

正是如此,他临死之前立下遗嘱,让儿子还帝位与段氏,自家继续当相国吧。

老高死了之后,他儿子高泰明拥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为帝。

段正严他妈是高升泰的亲妹妹,他跟高泰明是亲表兄弟,因此在表兄的支持下他成了大理国皇帝。

当皇帝不到两年,滇东(滇池东诸部)三十七部反了!好歹表兄给力,出兵平定。

可不出几年,表兄死了。表兄的第八子高智昌因为犯了大罪被流放致死,他的部属想要刺王杀驾,结果没成功被杀。段正严觉得对不起表兄,就赦免了他们的罪行,立义士冢。

又两年,又有部落造反,出兵刚刚平定,那三十七部又反了!

而且这一次闹得大,鄯阐府都丢了,滇东诸部兵临威楚府。表兄的长子高明清也被杀了,于是他册封高明清的侄子高量成为相、号中国公。

高量成很给力,出兵再次镇压三十七部。

没几年,国都阳苴咩城大火,皇宫烧了大半,连带着民居烧了几千户。

总算是安定下来了,他又把女儿昭庆公主嫁给了高量成,相当于闺女嫁给了孙子辈(再问,段正严与高量成彼此如何称呼!)。

好不容易安稳了几年,高氏内部因为相国的位置又开始相争,再加上皇后无子,皇子之间对皇位的争夺也同时开始。所以说,段誉哪怕抱着王语嫣,依旧很糟心!相当的糟心!

一切权势、财富、女色,尽皆是过往云烟,所以,还不如到崇圣寺中出家清修,这糟心的皇位,谁爱要谁要。

高贞明说完后,赵构和赵鼎两个,再度恢复到神游状态,丝毫没有想要开口的意思。

“陛下,若是正隆王子能够继承王位,必定永附中原,岁岁朝贡!”人家不搭腔,他也只能说明白。

赵构点了点头,“嗯,那朕就盼着这个段正隆继承王位,届时朕必定再度册封。”

高贞明张大嘴巴,难以置信这赵构竟然油盐不进,你不应该主动帮帮忙?

“陛下,正隆王子虽然有资格继承王位,可支持者寥寥、势力弱小,根本不是相国高量成与王子段正兴的对手!所以,正隆王子想要请陛下襄助一二,只要能成功,必定永远臣服于陛下。”

赵构干笑两声,“这个……不是朕不答应啊,我们中原礼仪之邦,一向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如果说有蕃邦侵伐,朕作为宗主,自然要出兵征讨。可是这王位传承,说白了还是你们自家事儿,朕若是偏帮,怕是会引来他国质疑啊!”

“不错!”赵鼎点了点头,“众所周知,我家陛下一向公平公正,你们的传承之争,我们作为宗主国,不易插手,否则,以后如何服众?”

“正隆王子若是能登基,愿意给陛下进献金银、牛马,并且以王室之女进献,以表对陛下之忠心。”

赵构吞了吞口水,群众里有坏人啊!

“这个……众所周知,朕不贪财、不好色,绝不会因此而有失大宋之仁义公正之名!”

赵鼎松了口气,他真怕自家皇帝经受不住这种考验!毕竟,这是皇帝最大的软肋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