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大宋风流皇帝 > 第454章 年节朝会

之所以后来没能继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得到的利益分配不均匀。

出海的损耗和消费,尽皆是朝廷户部负担,但是回来之后得到的所有利益,尽皆归于皇家。

成祖朱棣之所以能够修《永乐大典》,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大规模出兵漠北,钱从哪儿来?下西洋可谓功不可没。

但是,对于大臣来说,这却是个赔本的买卖。

朝廷穷的都拖欠俸禄或者是以各种物事充当俸禄了,皇帝还要花钱下西洋?这是什么道理?很多朝臣不在意朝廷打不打漠北,同样不在意修不修永乐大典,他们想要钱,想要俸禄。

永乐大帝在的时候倒是无妨,毕竟以老爷子的威势和手段,这些朝臣也不敢反对。

可是,永乐之后的皇帝,还要下西洋积累财富,大臣就不同意了。反正对我们都没好处,干什么干?直接一拍两散,爱咋咋地!于是乎,建造海船的图样之类都烧了个一干二净,即便想要下西洋都做不到了。

身为诸葛亮的弟子,赵构爱财但是却还算是有度。

那么多金银堆在库中也是吃灰,够用就行,多了就要花出去才好。

腊月二十八,风尘仆仆的金国使者以及钱周材总算是到了临安。

为了能够能够在年节前赶到,金国正使龙虎卫上将军、殿前右副都点检完颜卞、钱周材二人只带了几个随从,一路急赶。而大部队却还在后方慢慢赶路,若是跟着大部队走,估计至少还得一个月才行。

入城后,钱周材不顾满身的疲惫,便是入宫陛见赵构。

“臣出使未能成功,请陛下治罪!”勤政殿中,钱周材惭愧拜到。

“平身!”

“卿在北地据理力争、未曾失了我大宋之威严,何罪之有。”赵构开口说到。

“赐座!”

先问了问路途之上的事儿,而后钱周材便是禀告说到,“陛下,先帝灵柩被逆臣赵桓带到燕京,臣也向金主问询,金主不应,臣只能先行归来。”

“另外,臣得到一个消息,金人与蒙古再度用兵,而且金人战败,因此想要与我大宋讲和。”

“哦?”赵构一怔,随后便是大喜。

“此消息确定?”

钱周材颔首,“金人封锁了消息,不过,金翰林待制,暗中将消息告知了臣。”

“翰林待制?谁?”

“陛下可记得靖康之前,前往金地的吴激?”

“吴激?”赵构皱眉半晌,恍然大悟,“可是当年开封知府吴拭之子,他岳丈是米芾?”

“正是此人。”

“其虽在北地,却是也心念旧国,因此得知臣前往出使,便是暗中将此事告知臣,也好让陛下对接下来的和谈有所准备。”

赵构微微点了点头,心中也是不由感慨,相比当年,这大宋和赵氏可谓深入人心,如这吴激、如之前的辛赞,哪怕在金为官,却是依旧念及故国,这样的人,在北地不知道有多少。

要知道,如今距离靖康之变,可是已经足足过去了将近二十载!

二十载何等漫长?人一生又有几个二十载?在这漫长的时间中,有多少心怀故国盼望王师北上之人已经等的垂垂老矣甚至是致死无望?

“朕当尽快收复故土啊!”赵构感慨说到。

辛弃疾这般幼儿,因为有祖父教导,所以很有可能,他长大了之后依旧心向故国。但是,更多的人,怕已经忘了自己是宋人!等到老一辈的人死去,对于新生代来说,他们生在北地、活在北地,对大宋能有多少向往之心?

到时候,想要收复故土将会更难。

“修养两三年时间,积蓄兵马、粮草,届时举兵北上复故土!”

二十九!

年节前最后一次大朝会,赵构下诏封赏与金国之战中,立功的将领。

吴璘的官职不变,依旧是京兆府路安抚使,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吴璘也算是有自己的小地盘了。

虢州、陕州、商州,这三州之地虽然不大,但是也不必继续借汴京路的地盘。

杨存中授汴京路、京西南路安抚使,让他镇守这里,赵构还是比较放心的。

岳飞则是授知徐州事,兼任山东两路安抚使。

刘錡则是继续退守淮河一线,授两淮安抚使。

王申代替杨存中的职位,韩世忠授知开封府事!

完颜宗弼等人掠夺百姓并焚城之事,赵构已经得知,虽然恨得牙根痒痒,可暂时却也无奈。赵构已经下诏,让韩世忠从汴京路其他州府先行迁徙一部分百姓过去,并且重新修筑开封府。

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重新修缮皇陵。

赵构思索许久,两浙西路提刑司干办公事赵伯圭,改授知河南府,并负责修缮洛阳城、修缮皇陵事宜。

赵伯圭是赵老大这一系的宗亲,是普安郡王赵瑗的亲大哥。

他虽然是宗亲,但是之前在地方为官官声极好,为政宽和、兴水利、平冤狱,算是一个能臣,所以将这件事情交给他,也算是理所当然。

而且,此人是个知趣的,很有分寸。

虽说与赵瑗是同母的兄弟,可是自从赵瑗入宫到现在,他与赵瑗便是再无任何联系。很显然,这是懂得避嫌。

先说说当初赵匡胤为什么将皇陵设在巩县?

其一,是因为风水。

皇陵得风水一般是按照‘五音姓利’的说法,也就是按照姓氏的五音:宫商角羽徽分别排列,再按照五音选择每个姓氏的吉位,赵氏属‘角’音,利于丙壬方为,便是偏西并且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

巩县恰好符合。

其二,便是当初赵匡胤虽然按照前朝传统定都开封,但是开封地处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而且黄河一旦泛滥,开封很可能收到影响。所以,他便想要等到时机成熟,迁都到洛阳。

洛阳之地,北有邙山、东有皋轩辕之险、西据函谷关、南有万安山,比开封合适很多。而巩县就在洛阳之侧,所以相当于给迁都打前站。

只不过,因为赵匡胤驾崩太早,生前有赵老二拦阻,所以迁都未能实现。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