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悬疑灵异 > 大宋刑部侦缉档案 > 第37章冒名顶替

“婆婆,你儿子叫张路!?”

一直在旁边静静站着的慕清颜听到这个名字,嗖地跨步上前,大声问道。

妇人被出其不意跑到跟前的慕清颜吓了一跳,没有顾上听清她说什么,“啊?”

慕清颜对着妇人的耳朵又大声问了一声,“你儿子名叫张路?”

“是啊是啊?你认识?你知道他在哪儿?”妇人两手把慕清颜紧紧拽住。

“不认识,就是再确定一遍,好帮着找。”慕清颜道。

妇人念叨起来,“哎哎,他叫张路,在我们铁石乡也是小有名气的,县学的夫子说考上太学没问题,可是临考前,去了趟汀州就再没回来,再没回来……”

“朱大人,这件案子交给我吧?”慕清颜回头问朱熹。

见她对“张路”这个名字的反应,朱熹也知道其中定有端倪,便点头指了指,“好,大嫂,找你儿子的事就交给他。”

“啊?交给这孩子?他这么小,能行吗?”妇人怀疑。

慕清颜安抚妇人,“婆婆,放心吧,交给我。我后面有朱大人管着,有州府衙门这么多人帮忙,我就是个在前面打问的,不是只靠我一个人。”

“还不谢谢朱大人接下了你的案子?”主簿提醒。

“谢谢!谢谢青天大老爷!”妇人赶忙朝朱熹叩头。

“先不要谢,找到人再说。”朱熹将妇人扶起,又指指慕清颜,“你现在就随他去,他问什么你答什么。”

“哎哎,老婆子懂。”妇人接连点头。

“将上回她来报案录下的文书一并拿给井彦。”朱熹又安排主簿。

“是,大人。”主簿马上去办。

“井彦,你们就在府衙西厅住下,有需要跟廉辉直接沟通调用。”朱熹对慕清颜道。

“谢大人。”

慕清颜知道自己能留在州府衙门,是托了刑部偏堂的身份,而她从现在开始所做的也代表了刑部偏堂,关乎到韩致远掌管下刑部偏堂累积多年的声誉与责任。

让人先把那位耳力不太好的妇人送到西厅休息,慕清颜留下等主簿取来文书。

吴诚儒也已查验完毕,“这次的毒不是产于西南地,而是北方,确切的说出自长白山上生长的一种名叫‘黑生’的罕见灌木,由黑水靺鞨人最先用其汁液调配而成,黑粉状,但溶于水后无色,味渐渐泛酸,误食后可令人中毒而亡,体内充腐气溃烂。其酸味可致人头晕乏力,影响正常呼吸,在胸中形成气团,与你之前的状况一致,不需解毒,只要将气团排出即可救治。待毒粉完全在水中融透,毒性留,然气味消,只是闻的话,也不会再有事。现在再去那个亭台只要不吃那些水,人就安然无事。小颜哪,你跟致远是去的有些早了,等到天亮再去,就不会发生意外。”

“看来,他们也知道我们等不及。”慕清颜无奈的笑笑,“出自黑水靺鞨,难道跟金人有关?”

朱熹也是神色严肃,“莫非漳州城中混入金人作祟?”

靺鞨人生在黑水一带,其首领曾被唐皇封为渤海郡王,后这一族渐渐变为女真族,后归辽,其部落首领阿骨打反辽,建国“金”,从此便与大宋对峙,逼迫宋军南下,至今也有六十多年。

“我只管查验,到底是谁那就不是我的事喽!”吴诚儒将木箱收好,“朱大人,听说我们安排在西厅?那我就先过去了,你们商议。对了,致远回来跟我说一声,他还欠着我的酒呢!”

“季父!”

吴诚儒刚要走,一个二十七八岁的男人跑进府衙,上前不由分说地就把他给抱住。

听到这声“季父”,慕清颜便知这就是朱熹与韩致远提到过的吴稚,被朱熹从建阳叫来,正在医馆救治伤者。

“什么季父!叫叔父,整的没人知道我是你爹最小的弟弟似得!”吴诚儒板起脸。

“知道了,小叔父!”吴稚改口。

“小什么小!小什么小!”吴诚儒挎着木箱朝西厅走。

“听说叔父来了,侄儿就亲自跑回来迎接。叔父,快跟我走!”吴稚可不理会吴诚儒的脚步,尽管拽住就往府衙大门外拖。

“干什么!干什么!一见面就不能消停?”吴诚儒挣扎。

“确实不能消停,叔父就是及时雨!现在有那么多伤者等着救治,正是需要我们吴家医术的时候,快走!”吴稚说着,朝旁边的一个衙差使眼色。

那名衙差上前,帮着吴稚一起扶住吴诚儒,向府衙外请人。

“慢点慢点,我都一把老骨头,哪里经得起你们这么大的劲儿折腾!”

“小叔父,你才比侄儿大几岁?再说,你那么懂得养生之道,还能亏待了自己?瞧着骨头架,比侄儿还结实!”

“早就听吴稚说,他的这位季父长着一张懒散的嘴。”取回文书的主簿笑道。

“吴叔叔也就是嘴上说说,做起事来很认真的。”慕清颜想到,为了处理从月老祠后山的事,也是好久不眠不休,干活没有一点儿拖沓。

当然,必然是人的品性并不差,叔父才会与其结交。

慕清颜接过主簿手中的文书,只有录了两页纸,上面记有张路的确切出身:漳州治下龙岩县铁石乡兴善里,乾道四年戊子年六月十三出生。

而太学生张路在太学那边留存记录的籍贯就简单许多,只有漳州这一简单地名。学正当时说本来还留有每个太学生的身份文碟详细备录,却一时找不到张路的那张。王坤与张路前后离开太学两年,都快忘记这两个人,谁也想不到现在会需要翻查,也不知张路的身份备录是怎么丢的。

怎么丢的?

肯定是被人故意扯掉。

见到手上这名“张路”的出身,慕清颜更加获悉一件事,太学生张路与漳州的“张路”根本对不上号!

“这个张路是怎么回事?”朱熹见慕清颜对“张路”的东西很感兴趣,问。

“朱大人,这个龙岩县的张路被人冒名顶替入了太学。”慕清颜道。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