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悬疑灵异 > 大宋刑部侦缉档案 > 第104章误送死路

想当初,她在临安流落街头,都没有走到乞讨这一步,“不食嗟来之食”是爹爹早就讲给她的道理。而此时,一个伪装倒让她真切地体验到了这种卑微的施舍。

“快快快,让开让开!”

有衙差抬着什么,从街口那边匆匆赶来,后面还跟着一顶轿子。

“哎呀,这是又死人了!”路边有人压着声音惊呼。

原来,衙差们抬的是两具尸首,渐近的同时还能够看到不停地滴落在地上的水。

当他们从跟前经过时,慕清颜咻地站起身,视线如箭般射在那两具并无遮掩的尸身上。

那衣着,那形体……慕清颜紧追向衙差,跟着路人一起“看热闹”,她清楚地看清那两张已经变得苍白的脸。

正是李婆婆与她的儿子李刚!

他们明明被自己送到衙门,她明明亲眼看着他俩击鼓之后被叫进衙门,怎么死了?!

一直追到县衙大门外,后面的轿子落地,走出知县大人。

知县寻问尾随而来的众人,“这两个死者是本官去语口渡查案时,在河中发现的。语口渡的人无人认识,你们当中可有人识得死者?”

怎么可能?

知县怎么可能不认得这对母子?

而此时,慕清颜刚刚逮住问话的那个衙差也在现场,他的脸上也不见有任何反应,好像真的从来没有见过死者,也没有想到被她问到的赌棍就是这个死去的男人。

这到底是什么状况?

知县又道:“既然无人识得,那本官就先将他们送往义庄,之后张贴布告招人认尸,你们也互相打听打听,看谁家有人失踪,没了消息,让他们速速来义庄辨认。”

如果慕清颜不是涂脏了脸,肯定能够看到她的脸色忍不住地变。

这感觉,就像回到她中了幻药,药性发作的时候,一时间不辨虚实。

众人被衙差驱散,慕清颜也被赶走,找了个能看到县衙大门的角落,远远的坐下。

前日,她就是躲在这里,目送李婆婆母子进了县衙的大门。

他俩怎么也会死在语口渡?还有,那个五哥到底怎样知道了李家母子的话?就算是暗中把人送衙门掳走,可他俩明明从大门被人带进去,不可能整个衙门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出现过。何况他们还击过鼓呢,当时衙门附近没有人被鼓声吸引到吗?

当时天色渐晚,衙门左右又没有人家住,除了他们附近好像真的没有其他的什么人,鼓声响起就惊动了衙门的人,然后有衙差出来问了一两句就把人带进衙门,她还想这上杭县衙为民处事的态度不错呢!

这种情况下,即使有别的街上的人听到鼓声,或者懒得理会,或者被鼓声吸引来,可也是慢了一步见不着人,或者远远看见,也是两个一闪而过的身影,怕是什么都看不清。

他们赶着来衙门投案,是不是赶得有些太匆忙了?他们想要避开旁人的视线,是不是反而成了一个不利的条件?

“大人!知县大人!”又有人成群向县衙赶来。

慕清颜抬眼眯了眯,她看到其中有一个人正是才溪乡那户被拐了两个女儿的爹。在他们中间推推搡搡的那个男人不就是昨日在语口渡被人取笑的陈牙子?

契约文书的作用开始显现了。

一行人到了衙门口,有人击鼓喊冤。光天化日之下,又是一路嘈杂,早就又引来了一群围观看客。

知县大人升堂,几家挨个供诉自己如何给女儿签了卖身契,送到远处做工,如何多年见不着女儿,又如何突然在自家门口发现了另一份契约……

这一切都在慕清颜的意料之中,她便也无心观看,趁着县衙闹哄哄,寻到义庄。

没想到义庄还有衙差看守,而且不止一两个。

本来慕清颜是想要“认尸”,给衙门提供两个死者的线索,顺便再趁机仔细看看死者的情况,发现不对劲儿,在衙差的注视下,当做是过路的叫花子,默默地经过,又默默地离开。

绕了一圈儿,慕清颜发现自己无意中来到县衙的后门。

前天刚下过雨,距离县衙后门不远的路上有个坏坑,坑里还积着水。有车轱辘压过水,在路上碾下一串泥痕。

慕清颜正看着那些泥痕出神,发觉有人过来,赶紧躲到墙角。

一个衙差模样的人来到县衙后门,左右戒备地看过之后才推门而入,而那个身形……

慕清颜待门关上之后,蹑手蹑脚地摸过去,从门缝朝里张望,那个衙差顺着石子小路前行,在拐过廊子前留给慕清颜一个清晰的背影……像极了那个五哥!

慕清颜头顶如雷轰鸣,陡然意识到,上杭县衙比仁和县衙更可怕!

仁和县衙只是养着一批被买通的细作,官匪勾结,做的是收钱办事的买卖,而上杭县则是直接养着杀人不眨眼的歹徒,以衙门为掩饰,为非作恶!

慕清颜一口气从县衙跑开,闷头飞奔,一直跑到两条腿实在迈不开步子,快要瘫倒之前踉踉跄跄地撞到一棵树上,贴着那棵树,环抱树干失声痛哭起来。

是她亲手将李婆婆送上了死路!

是她亲眼看着李婆婆去赴死!

她以为李婆婆母子进了衙门便可以得到安全,以为进了衙门就能保住他们的性命,以为那帮人再张狂也不敢追到衙门里杀人,可哪里知道,这堂堂官府县衙,上杭父母官所在的脚下就是等着要他们命的阎王殿!

漳州城,生病的人越来越多,死去的人也越来越多,到处可见被风吹飞的纸钱,高高扬起的丧幡,到处可听到惨寰的哀哭,惊慌的悲叹。

以庞员外为首的漳州大地主们又接连跑到府衙闹事,得寸进尺逼迫朱熹完全放弃革新,并且将生病的人不论轻重以及他们的家眷全部送往黑风岗避患。

另外,由于本就不够充盈的库银被掏空,用药紧缺,大地主们还要府衙签下高利借贷才肯出资,扬言道,这是穷病,受染病死的都是那些穷人,反正不会影响到他们。

一张嘴脸,煞是得意!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