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明末太子:父皇咋把龙袍披我身上了? > 第880章 父子交心

用过膳以后,崇祯和朱慈烺两人开始喝茶。

朱慈烺细细的品了一口茶,唇齿留香,十分的惬意,道:“父皇,儿臣有一点事情,想要跟父皇与内阁通个气。”

“什么事,你先跟父皇说一声,还要跟内阁通气,通什么气,父皇就准了!”崇祯淡淡的说道。

朱慈烺言简意赅的说道:“儿臣想要远征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不列颠帝国!”

什么!

崇祯一下子就不淡定了,他虽然没有去过西方诸国,但是也听说过西方诸国距离大明有着万里之遥!

遥漂洋过海,哪怕是现在大明的战舰很先进,速度很快,就算是一路顺风,也要一两个月,而且大明的水师还没有去过那么远……

崇祯虽然没有出过海,但是,他很清楚海上可不比陆地上,海上风险大,如果没有经常习惯乘船出海的人,一旦不适应,容易死在海上。

最为重要的是,海上充满了不确定性。

先前,朱慈烺虽然也说过,要让大明朝廷放出消息,要远征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大不列颠帝国,但是那不过是为了让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不列颠帝国从大明手中购买武器。

那是为了羞辱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不列颠帝国!

现在朱慈烺竟然来真的?

“烺儿,这件事情,你是认真的?”崇祯劝说道:“这出海远征,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可不比陆地上,一路上风险重重。”

“而且,大明现在已经将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不列颠帝国交战,已经在战场上,狠狠的压制了这两国,他们日后一定不敢再犯大明!”

“烺儿何必要这样做,没有必要去冒风险。”

“最重要的是,朕已经在与阁老们商议,要跟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不列颠帝国进行交涉!”

“让他们赔偿战争款项!”

“你不是说有很多的政策还没有落实下去吗?”

“你想想看,如果没有了战事,你是不是可以将这些政策逐一落实下去,比如你所说的学院,科举改革,还有医疗等等。”

朱慈烺微微摇了摇头,道:“父皇,儿臣姑且认为您的想法是正确的,现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大不列颠帝国交涉,让他们赔款,他们也不会再来进攻大明,冒犯大明。”

“那是因为大明现在很强大,强大到让整个世界的诸国都瑟瑟发抖!”

“可是,父皇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未来您与儿臣这两朝,或许能够让大明越来越强大,你我父子之后呢?”

“纵观历史历代前朝,无不是三代之后,由强转弱?”

“那么,一百年,二百年之后,大明不复当今,他们西方诸国会不会再次入侵大明?”

崇祯闻言,愣了愣,不住沉默了下来。

崇祯从小也是学过这些的,他很清楚,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哪怕是大明朝,自从先祖朱棣之后,经三朝,大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国力一年比一年衰弱,到了崇祯这里,更是艰难无比。

也就是这些年,朱慈烺以强力的手段,为大明逆天改命,为大明杀出了一条血路来,不然,到现在,崇祯还不知道大明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现在大明日渐强大,西方诸国还在想方设法的想要进犯大明,崇祯不敢想象日后大明一旦不复当前,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而且,朱慈烺有一句话说的很对,从崇祯这里开始,哪怕是到了朱慈烺,以及朱慈烺的下一任皇帝,这三代人,或许大明还会强盛。

可是,到了第四代呢,第五代呢?

会不会出现英宗那般皇帝?

英宗那可是天胡开局,可最后还不是一朝葬送了大明所有的优势,从此大明连出关都难。

甚至,险些葬送了大明!

崇祯何尝又不明白这些,但是,他不想朱慈烺冒险了。

“烺儿,你说的很对,但是,朕还是不能同意你,朕除了是一国之君,还是你的父亲,朕不希望你冒着天大的风险去远征西方诸国!”

“朕管不了三代之后的事情,也管不了大明未来,朕希望大明能够千秋万代,可是朕也知天理,没有永远的王朝。”

“而且,如果你一旦出事,你让朕将皇位传给谁?”

崇祯情真意切的看着朱慈烺,悉心劝说着,道:“现在虽然大明的强势,如在朕崇祯这一朝,天下也都在宣传朕是一个明君!”

“其实,朕很清楚,这些功劳都是你的,朕很清楚,大明未来也只有交到你手中,才会越走越远,所以,朕不准你亲征!”

“如果你非要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大不列颠帝国开战,朕可以派遣沈寿岳的宁海军,前往!”

“总之,你不行!”

朱慈烺愣了愣,他看着崇祯眼眶都红了,自然也能够感受到这是崇祯发自肺腑之言。

崇祯一开始就已经将他当成了接班人,而且,是非他不可。

朱慈烺也能够理解崇祯。

“父皇,儿臣明白你的苦心,沈寿岳前往自然是让人放心的,但是儿臣想要的,不仅仅是将西方诸国打败!”

“打败他们容易,可是将他们的精神击败,将他们的文明打垮,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儿臣想要的不仅仅是当下的胜利,这只是一时的胜利!”

“儿臣想要的一百年,两百年,甚至是更长更久的时间,让这些人无法顾及大明,无法再入侵大明!”

朱慈烺诚然道:“儿臣不希望一百年,两百年以后,他们再次拿着武器,入侵大明,在大明的国土上,耀武扬威!”

“儿臣要将他们全部打趴下,要让他们听到大明的名号,就瑟瑟发抖!”

“要在他们的灵魂上印下最为深刻的记号,大明是不可冒犯的!”

“谁若是敢随意侵犯,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历朝历代以来,为何中原王朝屡次式微之后,就会被外夷入侵?”

“儿臣认为,有两点,一是中原王朝无力远征,二是仁义礼智信在束缚着我们!”

“而今,大明已经具备了远征的实力,国内平稳,钱粮具备,军队与战舰战斗力极高,武器先进!”

“我们不应该让仁义礼智信束缚着我们的手脚,我们的文明乃是数千年传承下来,汇集了无数先辈的智慧!”

“而我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传承,那是因为数千年以来,我们中原王朝经历了一次次血的历史总结出来的经验。”

“因此,您,乃至天下所有的读书人,都不会赞同,大明主动去攻伐其他的国家,哪怕是大明国力强大,也是如此。”

“更多的臣子会建议您,应当好好教化他们,应该将大明的文化传承传授给他们,让他们明白什么叫仁义礼智信,让他们明白大明天朝的良苦用心。”

“可是,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拥有大明的文化传承,理解大明的良苦用心。”

“一如倭国!”

“自汉唐之始,中原历朝历代,无不是对倭国授之以渔,多加教化。”

“可是倭国呢?”

“只知小礼,全无大义,与披着衣冠的禽兽无异,在中原王朝一次次式微的时候,他们不知恩图报也就罢了,反而还不断的趁火打劫,杀烧抢掠!”

“难道倭国不是一直向大明朝贡的吗?”

“可是,嘉靖年间,他们就开始不断的入侵大明,不断的杀烧抢掠,这近在咫尺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

“儿臣请父皇赞许!”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