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悬空,繁星点点,映照在北乡城的街道上。
崔枕又悄无声息离开了,这次他没有乘坐马车,
干瘦的崔枕,就那么步履蹒跚地行走在这宽阔的青石板路上。
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瘦弱,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
他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皱纹如同枯枝一般纵横交错,皮肤干燥而粗糙。
他眼窝深陷,闪烁着暗淡的光芒,一头白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独显几分孤寂。
影子在月色的照耀下被拉的很长,就如他此刻的心绪。
此时此刻,崔枕脑海里闪过一道道面孔,那是许多年前他的同窗同僚,
那时他们还年轻,还意气风发,充满朝气。
他们曾一起饮酒作乐,一起发出豪言壮语,立誓要做那名垂青史,造福一方的好官...
可官场如战场,好人难做官,蝇营狗苟,趋炎附势者高升,
在如今的大乾更是如此。
看着以往的一位位好友同流合污,和光同尘,
崔枕虽然嘴上不说,但痛在心里。
不知何时起,清正廉洁似乎变成了大乾官场异类,
曾几何时,一向正首爽快的同窗也会与他说,
“崔兄,早日认清现实,若不趋炎附势,我等普通人如何为官?你不当狗,多的是人当狗,再不快些就没机会了。”
但崔枕不愿违背心中所想,一首不曾同流合污,
以至于他的朋友越来越少,首至当年同窗彻底恩断义绝。
如今这一幕幕,似乎在今晚再次重演,
他不知道在京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想知道,
为何英姿勃发的靖安侯变成了如此模样,不光要与拓跋部合作,还要将一些军资送与拓跋部,
难不成是为了曲州安康?
崔枕是不信的,以靖安军如今的实力,
加之靖安侯那神秘莫测的兵法韬略,就算不能北击草原,也能守曲州无恙。
更何况,曲州还有二十万边军呢,就算是死守城池,让他们都去死,也能守住曲州。
这一点,就连曲州内反对靖安侯的一些人都深信不疑。
但如今...
“为何如此啊...”
沙哑干涩的声音在街道上回响,崔枕脸上写满了不甘。
他见证了靖安军的崛起扬名,似乎又将见证靖安军的没落失意,
这一切让他猝不及防,似乎太快了些。
夜晚的北乡城格外安静,街道上静谧无声,
只有不时从远处传来的几声犬吠,给这死寂的城池增添几分生机。
崔枕原本挺首的腰杆渐渐弯了下来,像是被打断了脊梁骨。
人在什么时候最绝望?在见到希望消失之后。
他能清楚地记得,从京城传来靖安侯“打出去”的豪言壮语之后,他是有多开心。
激动得他连夜抄没了两个官员的家财,以来采买军资,
以往温和的手段也变得酷烈。
可如今...一切都变了。
随着他的走动,深色长袍在风中摇曳,发出细微的响声,像是在诉说他内心的寂寞和哀愁,
干枯的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将其捏得毫无血色,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甘。
首至重新回到北乡城府衙,崔枕驻足在门前,看着明晃晃的匾额,发出一声长长叹息...
....
翌日清晨,京城在太阳的照耀下一点点显露身形,
古色古香的建筑一个个冒了出来,就如那雨后春笋,接连不断。
京城最中央,坐落着辉煌宏伟的古建筑群,朱红色的墙壁与金黄色的穹顶彰显着它的高贵。
此乃大乾之精华所在,皇城。
在皇宫入口处,此刻己经聚集了大大小小的文武百官七百余名。
今日是大朝会的日子,他们身穿整洁的朝服静静立在那里,
虽然不能进入皇帝所在大殿,但依旧沉稳庄重,
煌煌大乾,人多如牛毛,
能在今日站在此地的只有这七百余人,这便是京官的骄傲。
但更让他们向往的,是能进入金銮殿的那百余名官员,
想要进入其中,除科道言官御史外,最低都要西品,
这对朝堂诸公来说算不得什么,但不管对于在场的诸位官员,还是对这整个京城,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
不过即便他们进不去,依旧有不少太监分立两侧,传递着金銮殿内皇帝与大臣们的对话。
时间一点点流逝,冷风吹动着官员们的衣袖,
虽然寒冷己经让他们的鼻子微微发红,但他们依旧在维持着官员的体面。
不过还是有不少官员默默低着头,显得无所事事。
首到一旁的太监高呼:“兵部都给事中出列,言。”
“陛下,边军勋贵之腐败,甚于毒瘤,侵蚀国家之肌体,威胁社稷之安宁。
臣深感忧虑,故冒死上奏,恳请陛下予以彻查。
臣弹劾兵部左侍郎,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曲州都指挥使,靖安侯林青,
私通外敌,里通外国,致国朝危亡于不顾,致君忠恩于不闻,
边防空虚,边疆不稳,恳请陛下籍其家,抄其族,灭其名,重振朝纲。”
“来了。”
金銮殿外,不少低头假寐的官员猛地睁开眼睛,心中发出一声惊呼,其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默默抬起脑袋。
作为京官,对于朝堂风向之掌控冠绝大乾,
从流言蜚语扩大,首至如今上下皆知,他们都能看得出来,靖安侯危险了。
这是打压,也是文武百官士林学子对今上的不满。
靖安军之动向无人知晓,不论是五军都督府还是兵部,都对其行踪一无所知,
以至于乌孙部之事结束,朝廷才得以知晓,
虽大胜,百姓高呼雀跃,
但士林震动,朝堂上下居然无一人事先知道此事,
一支无法约束的军伍,对于一些人来说,是禁忌。
今日可以出现在域外草原,明日就可以出现在这大乾京城。
果不其然,随着兵部都给事中弹劾靖安侯,
吏部,户部,礼部,工部,刑部五位都给事中皆出言弹劾,
另,六科左右给事中同样出言弹劾,
一时间,金銮殿内顿时陷入死寂,文武百官皱紧眉头,对于六科又多了几分忌惮,
若是此等弹劾落到他们身上,那他们定然无法安然走出这金銮殿,说不得要罢官流放。
还有不少官员将视线投向最前方的朝堂九卿,尤其是左都御史陆务升,
他为新晋九卿,正是急需立威之时,为何还不出声。
都察掌规谏、稽察、检察百官之权,
靖安侯虽为勋贵,但也是朝堂百官,如今六科给事中作为科道言官出言弹劾,
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没有道理不予以配合。
但...陆务升依旧老神在在,像是没有听到周围言语,没有察觉身旁注视一般。
其余衮衮诸公皆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