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捷克崛起,从造枪到军工巨头 > 第5章 厂有一老,胜似一宝

“真是头疼,穿越剧都是骗人的呜呜┭┮﹏┭┮。”

厂长办公室里,比安卡沮丧地看着自己写的一晚上的《沃尔夫冈兵工厂5s管理标准》。

相比于工厂复杂的实际情况,她发现自己在后世学到的经验完全是纸上谈兵。

在亨特的陪伴下,她今天走遍了整个工厂,了解了各车间的基本情况,对老爹的家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枪械生产看似简单,但是依旧分多个车间。

沃尔夫冈兵工厂现在有原料车间、机加工车间、热处理车间、木工车间、组装车间和相对独立的子弹生产车间,再加上仓库、财务、食堂等一堆辅助部门,光是认识各部门领导就花费了比安卡大量脑力。

比安卡不是专业人士,但在视察各车间的过程中,她依旧发现一堆问题:环境脏乱差、管理落后、缺少激励机制、没有安全防护……

每当比安卡想要解决问题,最后都会发现难以改动:就像环境脏乱差,本质就是厂里没有雇清洁工,而给工人的工资,又不足以让他们下班后主动留下,打扫车间。

不管想整改哪个问题,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甚至和工厂原有的管理体系冲突。

比安卡看着系统上显示的一堆屏幕,老爹的工厂就好像一坨屎山代码,满是bug却能维持运行,比安卡头大如斗,仿佛狗啃刺猬——无从下嘴。

比安卡挥挥手,关闭了系统界面。经过再三思考,她决定稳妥起见,攘内必先安外,等自己接来订单赚到钱,再开始工厂内部的改革。

之后两天,比安卡一边适应工厂的日常管理,一边逐步替工人们改善工作条件、主持公道,并开除了欺压工人的一些蛀虫,闲暇之余亲自去车间督查vz-24的生产进度。

经过两天的思考,比安卡决定研发一款新枪械。

工厂如今的所有困境都需要花钱解决,而自己最缺的恰恰也是钱。

如果能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前,弄出一款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生产的枪,在开战后绕开国联武器禁运,把枪卖给西班牙内战双方的仓促成立的民兵师,就能给工厂带来源源不断地订单,并给自己足够的威望来开启后续的改革。

“老同志,您看这样的枪咱们工厂能造出来吗?”

比安卡忐忑地将手中的设计图递给厂里的老工人,有了系统给的初级作图能力,她凭记忆复刻了印象中的司登冲锋枪。

这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起初,比安卡想搞的枪是ak-47,拿着ak-47大杀四方,岂不爽哉?

但在通过系统了解ak-47的情况后,她很快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放弃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首先,ak-47使用了全新的中间威力弹设计,自家工厂承受不起研发一种新子弹的成本,也无力搞全新子弹的生产线。

更何况ak-47使用的活塞导气、枪膛镀铬等技术,在自家老破小工厂里闻所未闻,恐怕连斯柯达、布尔诺都不一定有相关的技术基础。

小小的一把ak-47,凝聚了当时苏联材料学、设计学、工程学、应用化学多方面的先进技术。

再三思考,比安卡选择了司登冲锋枪,这种历史上7、8美元就能造一把的神奇小水管,相比自家工厂生产成本在30美元上下的vz.24,简直不要太便宜。

而且司登操作简单,哪怕是没训练的民兵也可以拿着司登突突扫射。

“小姐,这是您的作品吗?”老技师翻阅完一遍设计稿,又翻回第一页,细细查看,白眉毛不可思议地抬了抬。

“怎么了,这枪有什么问题吗?”见克日什托夫的表情,比安卡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

眼前的老技师叫埃米尔·克日什托夫,是工厂里资格最老的员工,在父亲担任厂长前就已经在工厂工作。

比安卡通过亨利得知,厂里还有这样一位老宝贝,当即恭恭敬敬得前来拜访老人。

“不不不,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我一向认为枪如其人,不同的人设计枪械往往带有各自的风格。

有的人锋芒锐利,造出来的枪也大胆奔放、不拘一格;有的人成熟稳重,造出来的枪也面面俱到,四平八稳。”

“所以呢?”

“像比安卡小姐这样乖巧可爱、翩翩淑女的姑娘,没想到设计枪械的美学居然会如此……独到。看来老夫的理论也不完全正确嘛。”老爷子笑眯眯看着比安卡,话语间多了几分打趣。

“唉哟,”比安卡面色通红,司登长得确实有种别具心裁的丑,但是出于对原作的尊重,她复刻的司登布局和外形几乎没有任何改动。

“咳咳,我这不想着以简单实用为主嘛。等咱厂子渡过了难关,我肯定设计符合淑女形象的枪械。”比安卡还想挣扎一下,继续狡辩。

“这枪的设计很完善,但是还是有几个小缺点,”克日什托夫老人将设计图还给比安卡,神色变得严肃。

“老爷子,您说,我记下来。”比安卡连忙掏出小本本。

自从成为代理厂长,比安卡换上了灰色厂服,她在胸口的口袋里放着一个小本子和笔,随时用来记事。

“首先,小姐您设计的枪,使用的子弹只标明了口径是9毫米,在这个口径有多种不同规格的弹药。

像9x23mm的斯太尔手枪弹、9x19mm的帕拉贝鲁姆弹、9x17mm的勃朗宁手枪弹等等。不知道小姐心里是否有了合适的选择?”

“那您看哪个合适呢?”

“通常来说,越长的子弹,装药也越多,不考虑弹头等其它因素的话,初速和杀伤力也通常会更好,但是后坐力也越大。

我国陆军主要使用勃朗宁弹,国际市场上流行帕拉贝鲁姆弹,但是工厂仓库里有封存的老设备,原本是生产斯太尔手枪弹的。”

“那行,就选斯太尔手枪弹!”比安卡高兴坏了,到底是“厂有一老,胜过一宝”,有了克日什托夫指点,司登的研发速度大大提速。

“第二点,这枪弹匣使用的弹簧,厂里无法自行生产,需要从外界购买。帕维尔那个家伙,就是个酒囊饭袋,他当热处理车间主任,根本搞不了一点技术,还会拖累车间正常生产秩序。”

“老爷子您说得对,我已经开除那个混蛋了。对了,我还过问新车间主任呢,回去问问他们选举了谁。”

比安卡在小本本上飞快的记录,一脸谦虚。

“我呀,年轻,没经验,想管好工厂,还得靠您这样的老同志多多指点。”

“车间主任可不好挑,最好是又懂技术又懂人情事故。不懂技术,就做不好事;不懂人情,就管不好人。想当年……算了算了,你就当老头子在瞎说。”

“没没没,老爷子您说的都是宝贵的经验,我怎么会嫌弃呢?”

看克日什托夫一脸受用但欲言又止的模样,比安卡觉得老人身上还有很多能挖掘的秘密。

“好好好,比安卡小姐不嫌弃老头子话多就行。我老了,也不怕得罪那些人,别的工人不敢说的话,我总是忍不住想叨叨几句。

这第三点啊,就是这枪的保险结构有缺陷,虽然这样子生产、组装方便了,但是牺牲了太多稳定性,枪械也容易走火。

依我看,这里可以先这样改,然后再那样……等样枪做出来再测试,最后确定保险机构的最优构型。”克日什托夫拿过比安卡的本子,重新设计了保险。

“好好好,谢谢您嘞,老爷子。”看着小本本上克日什托夫留下的设计,比安卡喜不胜喜。

有了克日什托夫的指点,比安卡决定查阅斯太尔手枪弹的具体数据,代替枪械原本的子弹,经过一系列修改后,试生产几把样枪进行测试。同时还要关心一下热处理车间的新主任选举情况。

(历史上的司登用的是9mm帕拉贝鲁姆弹,不同资料上这种子弹性能参数有所出入,可能是随着时代发展子弹内部发射药配方一直在升级的缘故。关于司登的最低造价也有9美元、10.99美元两种说法。)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