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大明朱元璋崩溃开始 > 第2章 老朱:咱的标儿怎么也......

【1391年八月,即洪武二十四年,老朱觉得定都南京不满意,过于偏安一方,没有大一统王朝的气象。于是便有意迁都,所以命皇太子朱标前往各地视察。】

【但是,朱标视察完各地,回京后,很快就生了大病。】

【1392年,即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重不治去世。朱标去世后。老朱痛哭不止。将太子朱标下葬在孝陵的东边,谥号为懿文太子。】

【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不但让朱元璋失去了一位最喜爱的儿子,而且新建立的大明帝国失去一位合格的接班人。】

【太子朱标,是朱元璋花费多年时间精力,去精心培养的接班人,让太子积累起威望能力。】

【大体上来说,朱元璋一直对太子朱标非常满意,认定他是大明下一任接班人。】

【失去太子朱标后,垂垂老矣的朱元璋,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精力来培养一位新的接班人。】

【此为老年丧子。】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还没有从妹子马皇后的消息走出来的老朱,又听到最喜欢的儿子朱标英年早逝的剧透。

老朱顿时感觉晴天霹雳。

“这这这,这怎么可能?标儿才这么年轻啊?”

“妖术,妖术!一定是妖术!”

“咱的标儿才不会英年早逝,定然是这奇怪东西胡说八道。”

......

大明,明成祖朱棣时空。

朱棣一脸复杂的看着光幕,没有人知道已为九五之尊的他正在想什么?

或许,他在想,如果大哥朱标不死的话,自己跟大哥是多好的兄弟啊。

兴许不会搞到现在这样。

.......

大秦,秦始皇时空。

“中年丧妻,晚年丧子。这朱元璋个人生活不是很顺啊。”

最让秦始皇感慨的,朱元璋失去帝国合格接班人这件事。

秦始皇知道,要培养、或者说挑出一个合格满意的继承人,实在太难了。

看看自己的儿子扶苏,唉,算了,不说也罢。

想想就烦恼。

人家朱元璋好歹还曾经过一个合格满意的继承人,自己呢?

自己连一个合格的人选都没有,现在只能算是将就,选着扶苏而已。

的吗?

.......

西汉,汉高祖刘邦时空。

跟另外一个时空的秦始皇,有着相同烦恼的是刘邦。

刘邦挺羡慕朱元璋拥有一个合格的帝国接班人。

虽然,人家儿子后来英年早逝了。

看着自己的现任太子刘盈,刘邦真是很难形容自己的感受。

之前,自己翻看秦朝史书时,还笑那秦始皇无谋,竟然让皇位落到胡亥手里。

现在刘邦自己笑不出来了,他感觉自己家太子刘盈,比扶苏还差的感觉。

如果刘邦知道后世有一个词,叫妈宝男,刘邦肯定会用来形容太子刘盈的。

刘邦可以接受自己的太子平庸,但最接受不了自己的太子刘盈一点,就是什么话都听吕后的。

基本上,自己这个儿子,他阿母--吕后叫他往东,他绝对不敢往西。

所以,刘邦真的很失望,若刘盈做了皇帝,还不是吕后的提线傀儡吗?

唉,自己的儿子当中,还有哪个可以选为太子的?

.......

西汉,晚年汉武帝刘彻时空。

年老的汉武帝,看着光幕的内容,想起了自己的死去的太子刘据,忍不住老泪纵横。

自己悔恨被小人蒙蔽,以致有巫蛊之乱,最后导致自己的儿子不清不楚的死掉。

还有自己的皇后也在这场动乱死掉了。

虽然最后自己杀光了那些小人和墙头草,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太子,自己的皇后,永远都不会死而复生了。

........

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看着光幕里的朱标,李世民想起了自己的儿子李承乾。

唐太宗李世民看着年幼的李承乾,发誓自己要做一个明君,做一个好的父亲。

我大唐后代,一定能父慈子孝,不会重复我玄武门旧事。

........

【太子朱标病逝,这对年近七十的朱元璋是个沉重的打击,再也没有精力和心情考虑迁都的事情。】

【但是,虽然迁都之事不用忧心了,但接下来立谁新太子呢?】

【朱元璋一度很犹豫着,到底是从自己剩下的儿子立太子,还是立朱标儿子为继承人?】

【如果立太子朱标的儿子,只能选次子朱允炆,因为朱标长子早逝了。】

【最终,朱元璋看到朱标次子朱允炆表现十分孝顺而很喜欢,后来立其为皇太孙。】

.......

大唐,唐太宗李世民时空。

看着光幕里,朱元璋为立储君的事情而犹豫,李世民颇有感慨。

李世民因为不是顺位继承,而是通过玄武门事变,杀兄弟、逼迫皇父,才取得皇位。

所以不管李世民的内心倾向立长,还是立贤,他表面都必须更倾向立贤,不然自己一点合法性就没有了。

他想了一下,把问题抛给魏征:“魏爱卿,你对这朱元璋立储一事,有何见解啊?”

魏征答:“臣以为,这个所谓的大明接下来,恐有动乱啊。”

李世民有点惊讶的问魏征:“接下来恐有动乱?何以见得?”

李世民没等魏征回话,转而调侃起魏征:

“朕现在还记得,以前朕和前太子相争的时候,你还是前太子的幕僚的时候,你劝前太子杀我,是这样的吧?”

魏征:“没错,臣当时为前太子幕僚,陛下当时和前太子争,则天下乱。”

“欲使天下不乱,当时就必须死一个人。”

李世民:“呵呵,所以你当时的高见,就是主张杀掉朕!”

魏征还想说些什么辩解,却被李世民不在意的打断:

“行了,回到朱元璋立储这个问题上吧,魏爱卿还没说为什么呢?为什么你觉得这明朝接下来会有动乱呢?”

“朕记得你魏征,一贯都是比较主张立长的,说这样能减少动乱。”

“如今,这朱元璋立的也是朱标的儿子了,按理说,你应该赞成,为何却不认同呢?”

魏征想了一下,组织了一下词汇,并没有正面回答说:

“敢问陛下,谁拥有立太子的权力,或者说,谁在立储君这件事上说话最管用?”

李世民不假思索地对答:“除开那些傀儡皇帝,立储君说话最管用的人,当然是皇帝本人了。”

魏征问:“好,臣再问陛下,决定一个储君是否合格,在于他未来是不是合格的皇帝,陛下认不认同?”

李世民对答:“当然了,这不是显而易见的事情吗?立储君,就是为了立未来合格的皇帝啊?你魏征的高见仅此而已吗?”

魏征继续问:“好,这个道理天下人知,陛下也知道,过往历朝历代帝王也知道,可为什么他们却还是常常立错储君呢?”

李世民威严的脸上,眉头紧皱,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魏征并没有停止,继续说:

“按照臣的观察,历朝历代的帝王虽然都知道这个道理,却总是不能知行合一,何解?”

“因为人都是有偏好的,君王同样也是一个父亲,自然也是这样。”

“作为一个父亲,自然会更喜欢某些孩子,比如更孝顺的、文采更好的、性格更讨人喜欢的、甚至相貌更好的等等。”

“君主很难完全抛开个人情感偏向,去选择真正对天下江山合格的储君。”

李世民听完,沉默良久,并没有说什么,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