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剧透历史:从大明朱元璋崩溃开始 > 第19章 老朱:等等,这个清朝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他们的家属和亲人也被牵连,死者甚众,流放、被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

【与此同时,朱棣并未将“奸臣榜”上的人全部诛杀。】

【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等人皆被宽宥任用。】

【直至明仁宗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

【余下的人的后代却迟至明神宗时始获赦免。】

【在大肆诛杀之外,当月,朱棣将魏国公徐辉祖下狱,后释放并削其爵位。】

【辉祖死后,其子嗣魏国公爵。】

【黄观被朱棣所嫉恨,其状元的身份被革去。】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唉,咱后悔立允炆为储君,以致未来忠臣被迫惨死。”

老朱从政治上能理解,朱棣夺取大权后,一定会扫清死忠于建文朝的人。

只是,这建文朝的忠臣,也是忠臣啊。

建文的忠臣,也是大明的忠臣啊。

老朱看着这些大明的忠臣惨死,终究是心里很不舒服。

自己看走眼了,没想到这自己孙子朱允炆这么无能,竟然败得一败涂地。

从秦以来,老朱从来没听说过,哪个藩王能够造反成功的。

当年的七国之乱,不算中立观望的诸侯,光是叛乱七国的实力,就已经能跟中央朝廷掰掰手腕了。

最后,还是被汉景帝三个月火速平定了。

现在没想到,在朱允炆的建文朝,就打破了这个记录。

打了四年,本来兵少地小的老四越打越强。

自己这个孙子朱允炆却打到人都没了。

这上哪里说理去。

......

【朱棣称帝后,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八日,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

【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

【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明成祖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

【六月二十六日,成祖取消建文帝之父朱标的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

【七月十二日,成祖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

【十一月将朱标之子朱允熥、朱允熞废为庶人,囚禁在老家凤阳。】

【朱棣因为反对建文帝削藩而起兵,为了争取诸王拥戴,还改变祖制给予宗室更高的品级。】

【如按照洪武年间规定,镇国将军(郡王之子)为三品,辅国将军四品,奉国将军五品,镇国中尉六品,辅国中尉七品,奉国中尉八品。】

【而成祖“遂加镇国将军从一品,辅国将军从二品,奉国将军从三品,镇国中尉从四品,辅国中尉从五品,奉国中尉从六品”】

【然而由于朱棣自己是武装夺权的,为了保证中央政权稳固。】

【他即位后先将诸边塞王改封于内地,然后逐渐解除诸王的兵权;】

【永乐元年(1403年)削代王护卫及官属;】

【永乐四年(1406年)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

【永乐六年(1408年)削岷王护卫及官属;】

【永乐十年(1412年)削辽王护卫;】

【永乐十五年(1417年)废谷王为庶人;】

【永乐十九年(1421年)周王见势不妙,主动献还护卫。】

【洪武朝带兵的十三位亲王,永乐朝削去了六个护卫。】

【与此同时,大封靖难功臣,将大批有经验的武臣保留下来。】

【加强了中央政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和诸藩的军事力量对比。】

【虽然朱棣实现了朱允炆当年的目的,但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没有改变祖制。】

【其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仍然设立了三护卫。】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叛乱,再次证明亲王典兵不是办法。】

【亲征平定叛乱后,明宣宗利用其威望,迫使绝大部份藩王交出了护卫。】

【并从各个方面对宗室加以控制。】

【此后,宗室与中央的矛盾,逐渐由军事威胁转变为因大量增加的俸禄对中央财政的压力。】

【为了更有效率地处理国务,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令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预机务。】

【随后扩充内阁至七人。从此内阁开始在明朝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清朝仍沿用此制度。】

.......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时空。

“等等,光幕上写,清朝仍沿用此制度?”

“这个清朝又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莫非,就是这个清朝灭了我大明?”

.......

【另一方面,由于朱棣是造反称帝的,对大臣有所猜忌。】

【故恢复了洪武年间废除的锦衣卫,重新开始实施明朝的特务统治。】

【随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又设立了东厂,令亲信太监掌权。】

【锦衣卫和东厂,合称厂卫机构,天下臣民都处在严密的监视之下。】

【加强特务统治的同时提高了宦官的地位。】

【有明一代,特务统治几乎贯穿始终,成为一大特点。】

【由于靖难之役时,京中宦官提供的情报帮助成祖击败惠帝。】

【成祖即位后便改变太祖以来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

【好的一方面,明朝出现了郑和等著名的优秀宦官,下西洋宣扬国威;】

【另一方面,由于司礼监、东厂等宦官掌权的部门地位提高。】

【且地方镇守、监督采办等重要工作皆由宦官担任(不全为朱棣设置),埋下了日后宦官祸国的种子。】

【朱棣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

【宦官集团不仅被引入参政,政治势力也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断发展壮大。】

【特别是将宦官集团的管理部门独立出来,不再由吏部负责。】

【而是由宦官集团的内部机构——司礼监管理。】

【以上种种,这些都强化了皇权和专制统治。】

【锦衣卫加东厂,使朝廷侦察工作日益严密。】

【宦官也由此得以上下其手。】

【为防范驻防军将专权,成祖派宦官赴外地监军。】

【甚至委派宦官出任军职统军镇守。】

【出使外国也虑臣僚不忠而任用宦官。】

【《明史·宦官传序》说:从永乐年间开始,宦官得有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

【宦官成为皇帝的耳目和心腹,明朝的心腹之病不可免了。】

【如果说,内阁的设置,开始了阁臣执政的端绪。】

【宦官的倚用又开创了明朝内臣干政的恶例,影响是深远的。】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