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77章 人生无常

当年的事,齐泰和黄子澄都是亲历者。

只不过,那时候他们身份低微,只是小喽啰。

关于吴王的所作所为,他们凭着自己掌握的信息,几乎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朱棣细细听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本以为谷王谋反,逼死建文,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多门道。

如此看来,朱允熥这小子比自己高明。

整个过程根本不需要一兵一卒,坏人全让老十九干了,他跑出来收买人心,捡现成的便宜。

这一晚,他躺在床上,彻夜未眠。

不知为何,脑子里全都是小时候的情形。

老爹忙着打仗,平日里都是大哥朱标带着自己和其他几个弟弟玩耍。

后来老爹建立大明,自己也成了皇子,每天被逼着读书,如果逃课被抓,还会被老爹揍。

每次被揍的时候,都是大哥站出来求情。

再到后来,自己就藩北平,大哥留在应天,兄弟再无相见,直至传来噩耗……

无情最是帝王家,身为皇室宗亲,有时候,非常奢望能像寻常百姓那般,父慈子孝,兄弟和睦……

到了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朱允炆那小兔崽子要削藩,惹得天怒人怨。

现在朱允熥更狠,一盘大旗把自己都给算进去了。

看来,拿下金陵绝非易事,至少比自己预期要难的多。

这一仗已经不可避免,是时候重视起来了!

从大清早,朱棣便召开军事会议,今日参会者,从丘福、朱能、陈亨、张辅四人,扩充到所有主要将领,共二十六人。

会议开到下午,朱棣充分发挥自己的战略思维,做出决战布署。

在没有内应的前提下,拿下金陵城需要一场硬战。

这时候,选择主攻方向就很重要。

众人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将目标定在金川门。

正在讨论详细的战术安排,这时候,有护卫通报,杨士奇又来了。

朱棣听到杨士奇三个字,心中竟然有些突突。

“他自己来的吗?”

“不是,他带了很多人!”

“多少?”

“百来名护卫,押着几十个穿官服的!”

朱棣听完,顿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家伙真的把人给送过来了?

他快步走出大帐,正看到等候已久的杨士奇。

“燕王殿下,您要的人来了!”

朱棣打眼一瞧,练子宁、陈迪、景清、王叔英、谢升……

这不正是自己点的名吗!

“你……什么意思?”

“您的要求吴王殿下已经满足了,请问,何时退兵?”

朱棣感觉自己要疯,朱允熥那小子是疯了吗?

送来的这些人,拼凑一下,都快够组建一个新朝廷了!

杨士奇又问道:“请问殿下,可以退兵了吗?”

“退什么退,本王的要求还没说完呢!”

“殿下还有什么要求?”

“这……你等着!”

朱棣返身回到大帐,命人将齐泰和黄子澄带上来。

两人看到杨士奇,又看到练子宁、陈迪等人,顿时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朱棣迫不及待地问道:“朱允熥是疯了吗?将人全都送了出来?”

“殿下,您又被骗了!”

“怎么说?”

齐泰叹了口气,说道:“这些人原本就被下了诏狱,就算您不提要求,吴王也不会放过他们,就像不会放过我们一样。”

“锦衣卫抓这些人作甚?究竟出了什么事?”

“昨天忘了跟您说,方孝孺身边的亲戚朋友,门生故吏,但凡有交情的,全都被抓了起来,前前后后有八百多人,您才要了几十个,吴王手里还有七百多,等着给您慢慢送呢!”

朱棣如遭雷击,惊诧道:“什么情况?”

“一朝天子一朝臣,吴王监国之后,本就需要清除旧臣,换上自己的人,方孝孺案不过是一步棋而已。”

朱棣眼珠一转,说道:“你二人想不想活命?”

齐泰和黄子澄对视一眼,赶忙跪倒。

“若殿下不弃,我齐泰愿追随殿下,以报知遇之恩!”

“殿下就是我黄子澄的再生父母,愿为殿下肝脑涂地!”

朱棣点点头,说道:“你二人暂时留在本王身边,做个幕僚,待本王入住京城,必让尔等官复原职!”

“谢殿下恩典!”

“谢殿下恩典!”

两人千恩万谢,叩拜行礼。

没想到啊,被燕王喊着清君侧,清了四年,最后成了燕王的幕僚!

真的是……人生无常啊!

朱棣问道:“本王不喜欢废话,直接说,现在怎么办?”

两人绞尽脑汁,思索起来。

很快,齐泰说道:“殿下想怎么做?”

“废话,本王问你呢?”

“微臣的意思是……殿下是想以理服人,还是直接决战?”

“以理服人,怎么服?”

齐泰嘴角微微一笑,说道:“吴王只是监国,没有登基,在大明朝,燕王殿下更有资格做皇帝!”

黄子澄随后道:“国赖长君,吴王今年不过二十出头,资历尚浅,如何懂得治理天下?”

“燕王殿下则大不相同,北伐战功赫赫,治理北平亦是井井有条,百姓交口称赞,这个监国位,殿下比起吴王更为适合。”

“如果殿下以孝康皇帝为正统,不妨请吴王登基,垂拱而治,而殿下效仿周公旦,受顾命监国理政,岂不为一桩美谈?”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开始给朱棣支招。

总之就是一句话,你是燕王,你更有资格入主京城。

朱棣思索片刻,又问道:“还有其他的法子吗?”

齐泰说道:“有倒是有,但是,不可能和平解决,势必要有一场决战。”

“本王是问你们,这仗该以什么名义来打?”

朱棣现在陷入一个死循环,就是当时起兵的口号,清君侧,锄奸佞!

如果不喊这个口号,起兵就是造反,借助这个口号,勉强算是有了名分。

因此,朱棣将清君侧这三个字看得很重,无论如何都会坚持这个底线。

朱允熥就是利用了这一点,你不是要清君侧吗,我把人给你送来了,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如果把这些人一刀杀了,就相当于承认,君侧已经清了。

使命完成了,还有什么理由不退兵?

不杀吧……更说不过去!

齐泰看出他的顾虑,说道:“殿下是太祖血脉,马皇后嫡子,建文皇帝崩殂,大位空虚,如果殿下此时称帝,那吴王就成了臣。”

朱棣顿时明白了,可是,现在称帝,自己根本没有准备。

总不能在龙潭镇举行登基仪式吧?

怎么也得找个像样点的城镇,还要有六部九卿……

想到这里,朱棣突然心念一动,六部九卿不是都送来了吗?

自己要的那几十人名单,囊括各个衙门,足够组建半个朝廷。

再从军中武将寻几个靠谱的,新朝廷不就成了吗!

-----------------

-----------------

第四章来的有点晚,今天先到这,明天继续!!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