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10章 靖乱宣抚使

朱允熥盯着马三保,越看越兴奋。

王忠站在一旁很尴尬,甚至在暗中思考,是不是应该把皇后喊来。

这种事,自己怕是劝不住啊……

马三保感觉气氛有些异样,忍不住说道:“陛下何吩咐,奴婢……”

“朕不是说了嘛,你不是朕的家奴,而是我大明臣子,以后称臣不称奴!”

“臣,臣……”

马三保显得有些惊慌失措,半晌说不出话。

两人都没有发现,此时,王忠脸色比哭还难看。

凭什么他一个降将,可以有这样的待遇……

朱允熥继续问道:“跟朕说一下你的家世。”

马三保擦了擦额头的汗渍,说道:“臣祖上是回鹘人,臣父马哈只本是昆明的一名土官……”

有些话不能说的太细,云南的回鹘人,实际上是从宁夏迁徙过去。

而且,是跟随蒙古人赛典赤南下,最终定居在云南。

大明建国后,元帝仓惶逃亡漠北,但是,很多地区并未纳入大明版图,名义上还是元朝领地,或者干脆自立,其中就包括盘踞在云南的元梁王和大理段氏。

梁王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蒙古沙漠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

段氏则控制着大理,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处于半独立状态,与梁王政权之间时战时和,唯独不听从明廷。

朱元璋曾多次派使者前往谈判,均被杀害,最后决定开打。

洪武十四年九月,由傅友德任主帅,蓝玉左副将军,沐英右副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征云南,至次年二月,平定云南全境,并将沐英留下,世代镇守云南。

对待叛贼之后,一般的处置结果是送进宫,男童阉割做宦官,女童做宫女,那时候的马三保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孩童,自然难逃这样的命运。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后世的西厂提督汪直,还有弘治皇帝的生母纪氏。

马三保和其他宦官不同,他身材高大威猛,口才思维敏捷,刚刚进宫一年,就跟随傅友德、蓝玉等去了北平,后留在燕王府,也算是戎马半生。

经过一番沟通,朱允熥愈发理解四叔为何会派他去下西洋,首先,宦官无欲、无后,无欲可耐得住长途航海的寂寞,无后就不怕他造反,没有后代,冒死打下江山传给谁?

更关键的是,马三保信奉回鹘教,同时又亲佛教,与东南亚很多国家宗教信仰相同,彼此之间无隔阂,可以更好沟通。

现在的问题是此人忠于四叔,对自己是否同样忠心?

下西洋肯定是要下的,在此之前,还是需要考察一番,若是办事得体,便可顺理成章出任巡海大使,出海宣扬国威,否则,趁早换人还来得及。

“朕准备给你安排个差事。”

马三保赶忙道:“请陛下吩咐!”

朱允熥叹了口气,说道:“自从皇兄登基以来,北方连年战乱,且不论对错,百姓是无辜的,朕决定派个人巡视北方,给予减轻赋税、兴办学堂、修路架桥、改善民生等政策,但是,这些口号可不是喊出来就完了,需要有人实地监督,而且,北方那么多州府,全部巡视一遍,非一年半载可完成,你可愿担此重任?”

马三保感觉自己有些受宠若惊,颤声道:“承蒙陛下信任,乃微臣三生之幸。”

“既如此,朕便任命卿家为靖乱宣抚使,兼司礼监秉笔太监,即日上任。”

马三保感动的要哭了,俯身叩拜谢恩。

在两人身旁,王忠的脸色黑的发紫,司礼监秉笔太监,仅次于自己的身份,太监界的二把手,凭什么啊?

他一个降将,寸功为例……哦,不过是擒住了姚广孝,开城投降。

说起献城投降,张辅才是首功,却被一撸到底,何至于对此人这般厚爱?

朱允熥并未注意到王忠,继续说道:“朕给你三天时间,下去后会同六部,拿出一份详细的章程,朕不需要口号,而是要看到如何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民生,你懂吗?”

“请陛下放心,微臣定不遗余力!”

朱允熥点点头,似乎又想到什么,便说道:“就是你这个名字有点……”

马三保不解,问道:“陛下是觉得微臣姓名犯了忌讳吗?”

“倒不是有什么忌讳,巡视北方可是大事,作为宣抚使,名字的话……不如改叫郑和,如何?”

马三保神色狐疑,小心翼翼地问道:“微臣愚钝,请问陛下,郑和二字可有什么深意?”

朱允熥摇头道:“没有深意,朕喜欢而已。”

王忠忍不住提醒道:“还不谢陛下赐名?”

马三保这才反应过来,赶忙俯首道:“微臣谢陛下赐名,从今以后,臣改名郑和,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忠更加嫉妒了,陛下亲自赐名,这是多大的荣幸!

族谱都要单开一页的,就连后世子孙……

他好像没有子孙,想到这里,心里稍稍好受些。

朱允熥点点头:“很好,王伴伴!”

王忠回过神来,答应道:“请陛下吩咐。”

“巡北是大事,司礼监全权配合,郑和要什么,你就给什么,无条件支持,任何事都要让路,明白吗?”

王忠脸上堆着笑,说道:“奴婢明白!”

郑和再次谢恩,然后起身告辞,下去准备。

王忠也准备离开,却被叫住。

“陛下,您还有什么吩咐?”

朱允熥笑着道:“从郑和进门开始,你的反应很大,怎么,担心他抢了你的位子?”

王忠吓得脸色发白,慌忙道:“奴婢不敢,不敢……”

“王伴伴,你跟随朕多年,无论在王府,还是在皇宫,朕只称呼你王伴伴,从未这般称呼过别人,包括刚刚那个郑和,你明白吗?”

王忠顿时激动起来,跪地道:“老奴自知没什么本事,有幸伺候陛下,乃是三生修来的福分,不敢奢求其他……”

通常来说,伴伴或者大伴的称呼,象征着自己人,或者家里人的意思,只有皇帝或藩王身边最亲近的太监才有资格。

当朱允熥说完这番话,王忠立刻反应过来,感动的恸哭流涕。

“你的位置和郑和不同,他有才华,有魄力,需要去闯一闯,朕任命他为靖乱宣抚使,是考验他的忠诚和能力,如果事情办得好,以后还有重用,但是,他的位置不在皇宫里。”

靖乱宣抚使和巡海正使一样,只是个称号,没有品轶。

这样就出现问题,到了地方之后,那些官员见了面,谁听谁的?

按理说,你是皇帝派来的,我们应该听你的,但是我的品轶比你大,这就很矛盾。

因此,需要兼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其实根本不管司礼监的事,就是挂个名。

王忠想通这一节,心里的怨气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对了,陛下,皇后娘娘曾吩咐奴婢,该选秀女了,您看……”

“这件事先放一放,不着急。”

“陛下,您不急,大家伙可都急啊!”

王忠确实很急,国本固,则天下定,万一你出点啥事噶了,皇位传给谁?

现在只有皇后身怀六甲,还不知道是皇子还是公主,大家心里没底啊。

再说了,后宫还有那么多宫娥,你就没有看上眼的?

虽说都是建文时期的秀女,可是,查过起居录,留下的全都是清白之身。

最最最关键的是,皇后有身孕,也就意味着很长时间没人侍寝,这就很奇怪。

长此以往,别人还以为你有什么特殊的癖好呢!

朱允熥笑着道:“朕身体好着呢,这种事不着急。”

“奴婢……哦,对了!”

王忠似乎想到什么,赶忙道:“大概在两个月前,扶桑国使出访,说是要进献一批东瀛美人入宫,当时正赶上京城出乱子,这件事就耽搁了,那名使臣现还住在鸿胪寺,等候召见。”

朱允熥微微一怔,东瀛美女,正经吗?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