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11章 敢在朕面前称天?

翌日,文华殿。

朱允熥亲自接见扶桑使臣小龟三郎,礼部尚书韩颓之陪同。

“外臣叩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小龟三郎很激动,苦苦等了俩月,终于见到皇帝了。

虽然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位,不过无所谓了,只要是大明皇帝就行。

毕竟来的时候也没人跟自己说大明在打仗……

朱允熥微笑着道:“平身吧!”

“外臣叩谢皇帝陛下!”

“朕听你讲汉话很流利,是不是在大明待过?”

小龟三郎低着头,回道:“外臣在扶桑国,曾跟随老师学习汉语,还读过贵国的经典名著。”

“哦?”

朱允熥越发来了兴致,问道:“读的什么书?”

小龟三郎回道:“三国演义!”

朱允熥感觉脑回路有点不够用,错倒是没错,三国也是经典。

韩颓之见状,便问道:“小龟先生,此行所为何事?”

小龟三郎恭恭敬敬递上国书,说道:“外臣奉后小松天皇、幕府足利将军之命,前来递交国书,还请大明皇帝陛下过目!”

“狂妄!”

朱允熥顿时沉下脸,不悦道:“你们那个什么小松,还自称天皇,朕是皇帝,他比朕还大?”

小龟三郎脸色变了变,他没想到,刚刚见面就引发不快。

韩颓之说道:“陛下息怒,天皇只是扶桑国君的称号而已,并无其他含义。”

朱允熥摆摆手,说道:“朕不管他这个称号是从哪来的,总之,立刻改掉,否则,就是不将大明放在眼里,目无尊卑,以下犯上,朕当出兵讨之!”

小龟三郎脸色更加难看,小心翼翼地说道:“外臣回去后,便将陛下旨意转达,请天皇……不,国主决断后,再行回复……”

“你听清楚,从现在开始,无论在大明还是在扶桑,全部以扶桑国王称呼,这是朕的圣旨,没得商量!”

“这,这……外臣言微人轻,怕是做不得主……”

“朕让你做主了吗?你有什么资格做主?”

面对朱允熥的咄咄逼人,小龟三郎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滴落,整个人都傻了。

以前也这么称呼的,无论是洪武皇帝,还是建文皇帝,也没说什么啊!

为何到了宏兴皇帝,突然就变了?

看对方的架势,不会是憋着想打仗吧……

这可不妙啊,因为自己是带任务来的,还有求于人呢!

就在他不知所措之际,身后的副使野尻正川突然站出来,说道:“我扶桑国天皇乃是天照大神之后裔,皇帝陛下无权干涉!”

朱允熥沉着脸,问道:“哪个在狗叫?”

小龟三郎赶忙道:“启禀皇帝陛下,此人乃副使野尻正川,他……”

“拖出去,砍了!”

不等他说完,朱允熥抬起手,立刻有大汉将军上前,一把将野尻正川提溜起来。

“放开我,放开我,我是使臣,你们不能这样……”

野尻正川用力挣扎,可是,他的身材实在太矮,在大汉将军面前,跟小鸡子没什么两样。

小龟三郎不住求情:“皇帝陛下,还请您……”

朱允熥冷冷道:“你闭嘴,再多话,连你一起砍!”

小龟三郎吓的不敢再吱声,眼睁睁看着野尻正川被人带出殿外,紧接着,挣扎声消失了。

大汉将军再次进殿,躬身道:“启禀陛下,已执行!”

朱允熥看向小龟三郎,皮笑肉不笑地说道:“你现在可以说话了!”

“外臣,外臣……遵旨!”

小龟三郎已经吓得傻了,刚见面还没说到正题,就被砍一个。

看来这位新皇帝是暴君,可不敢惹……

朱允熥这才接过国书,打开后,第一句话就不想看了。

“大明建文皇帝陛下……”

日你娘的,送个国书,还不是给自己的!

不过想想,这也怪不得人家,两个月前,确实是建文皇帝当政。

如今政权突然出现变化,让这个小龟回扶桑重写也不现实,凑合看吧!

这份国书长达十几页,但是细细看来,一大半都是冠冕堂皇的废话,直接略过,后面的内容中规中矩,总结归纳成一句话,希望恢复勘合贸易。

朱允熥对这些事只是一知半解,便将国书递给韩颓之,说道:“礼部先议一议,等议出结果再来跟朕讲。”

韩颓之举双手接过,说道:“臣遵旨!”

朱允熥站起身,说道:“朕乏了,你招待一下,待会请人吃个饭。”

小龟三郎眼见皇帝要走,赶忙说道:“外臣奉国主令,从扶桑带来美人一名,进献给皇帝陛下!”

朱允熥轻笑道:“朕身边不缺奴婢,还是留着伺候你们的国王吧!”

小龟三郎神色大急,说道:“启禀陛下,此人乃我扶桑第一美女,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是国王亲自为陛下挑选,还请笑纳!”

朱允熥见对方坚持,心念一动,便说道:“送进来吧!”

说完之后,离开文华殿,来到御书房。

“把杨士奇叫来!”

“是!”

王忠匆匆而去,很快就将杨士奇带了回来。

“杨士奇,朕问你,我大明与扶桑国的勘合贸易是怎么回事?”

杨士奇愣了一下,然后说道:“陛下是否想问,我朝与扶桑国的勘合贸易为何而中断?”

朱允熥摇了摇头,说道:“不单单是这个,你就从头讲起,我朝和扶桑国是如何建立联系的,又是因为什么中断,跟朕说详细些。”

杨士奇点头答应,然后从大明开国之初讲起。

洪武初年,山东爆发倭乱,朱元璋派遣杨载、吴文华等七人出使扶桑国,要求扶桑国向大明称臣,并解决倭寇问题。

这时候的扶桑国还处于南北朝时期,杨载等人到了九州,见到的是南朝怀良王。没想到,怀良王看到明廷的国书后,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当即下令处死五人,又将杨载、吴文华二人囚禁了三个月才放回国。

朱元璋得到消息后,勃然大怒,但是,此时的大明最主要的敌人还是漠北的残元势力,根本无暇对付扶桑,只好先放下。

随着扶桑国南北朝局势发生变化,南朝的实力大大衰弱,怀良王开始有了亲近明朝的打算,并向外放出信号。

洪武二年,赵秩再次出访,这一次,国书的内容还是让扶桑国称臣,并解决倭寇问题。怀良王依然不满,命手下持刀威胁赵秩。

但是赵秩毫无惧色,而且对答如流,怀良王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岸的大明朝。

洪武四年,怀良王遣僧人祖来访问大明,为表诚意,还送来了被倭寇从东南沿海掳走的七十余名大明百姓。

朱元璋在与祖来的交流中,得知怀良不是扶桑国的国王。随后从其他途径打听到,扶桑国还有个北朝,势力更大,遂决定与北朝建交。

接下来的事情就愈发乱了,朱元璋派遣僧人出访扶桑,本来是去北朝的出访团,被南朝截下,后来好不容易见到北朝的实际掌权人,就是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但是足利义满并没有表现出诚意,而且,南朝不断从中捣乱,局面很难看。

朱元璋烦的不行,干脆放弃扶桑国。

整个洪武朝,明廷不再与扶桑国进行外交活动。

直到建文帝登基,这时候,扶桑国南朝的后龟山天皇退位,并将三神器交给后小松天皇,幕府将军也成了足利义满儿子足利义持,整个扶桑国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从建文三年开始,两国之间正式开始勘合贸易。

所谓勘合,乃是一种凭证,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双方可以进行某些种类货物的贸易,而且,贸易量也是事先规定好的。

然而,这样的贸易只进行了一次,突然中断了。

原因很简单,燕军都快打到京城了,谁还有心情跟你做贸易?

扶桑国急需大明的物产,贸易突然中断,顿时急得不行,便派出小龟三郎出使。

朱允熥细细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道:“你觉得勘合贸易有没有必要做下去?”

杨士奇回道:“臣以为,两国各取所需,可以做。”

朱允熥却不这么想,缓缓道:“贸易中断的这段时间,我大明似乎没什么影响,扶桑国却急得火烧屁股,可以看出,他们比我们更需要这场贸易。”

杨士奇稍加思索,说道:“我们可以趁机抬价压价,赚扶桑国的银子,臣听闻,扶桑国盛产白银,不赚白不赚!”

“盛产白银……”

朱允熥突然想到些什么,脸色很难看。

“杨士奇,你还记不记得,当初抄方孝孺家的时候,搜出来的那些金银?”

“臣自然记得,当时的场面堪称蔚为壮观!”

“朕一直在想,这么多的黄金白银,是从哪来的,我大明有这么富吗?”

“陛下的意思是……”

“有没有可能,是来自扶桑国呢?”

杨士奇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陛下的意思是……方孝孺和扶桑国还有联系?”

朱允熥缓缓摇头,说道:“方孝孺的儿子将倒卖粮食的经过说的很清楚,但是,这些金银在进入方家之前,又来自哪里?”

杨士奇恍然大悟:“有人走私!”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