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12章 你去问问,谁在走私?

朱允熥眉头紧锁,事到如今,不得不重新审视方孝孺的案子。

根据供词,那些金银全部来自倒卖粮食,账目大抵都对的上,真实性可考。

当然了,单纯做粮食生意,十辈子也赚不到这些,方家是趁着灾年,百姓缺粮的时候,发国难财,赚人命钱。

在后世的轨迹中,朱棣夺位之后,将方孝孺诛十族,如此海量的金银却没有任何记录。

就算是猪油蒙心的韦小宝,最多也就敢二一添作五,这么大的数量,不可能全部被人贪掉,而且,那时候朱棣刚刚血洗京城,底下人也没这个胆子。

唯一的可能,就是这笔钱在金陵城破之前,被转移走了。

至于如何被转移的,现在不得而知,大概率是在江南沿海一带,也就是走私者的大本营。

在此之后,方家阖族尽诛,后人一个不留,这笔钱的去向便彻底沉没在历史长河当中。

更加令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些钱还只是方家的,即便方孝孺门生故吏遍天下,他一个人不可能将所有财富揽在手中。

如果背后有走私集团,无论是覆盖面还是影响力,都将是一个可怕的存在。

大明朝刚刚经历内乱,实在不宜再动刀兵,若是派锦衣卫去查,若局面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思来想去,这种事还是不要操之过急,正巧小龟来了,或许能问出些端倪。

当晚回去寝殿,赵婉儿神秘兮兮地迎上来,说道:“陛下,今日鸿胪寺送进来一名扶桑美人,说是您吩咐的,妾身亲自将人领进宫,哎呦,这小美人……端的一个楚楚可怜,便是在我大明朝,也很少能见到这般姿色。”

朱允熥轻笑一声,说道:“辛苦皇后了,给她随便安排点事做。”

赵婉儿诧异道:“陛下吩咐人进宫,就为了找个打杂的?”

“扶桑使臣送来的,朕本来不想要,非送不可,先留在宫里吧!”

“陛下就真的……没有别的安排吗?”

“朕又不是没见过番邦女子,有什么好安排的,你是皇后,你看着安排!”

赵婉儿彻底无奈了,哪有人做了皇帝,不去充实后宫的?

若非自己身怀六甲,怕是早就有人背后嚼舌根子了。

“陛下,妾身将苍井樱安置在纯雅阁,您什么时候有空,还是去看看吧!”

朱允熥突然问道:“叫什么?”

赵婉儿说道:“苍井樱,陛下您怎么了?”

朱允熥挠了挠头,说道:“朕想到了一位故人……”

赵婉儿又问道:“陛下说的这位故人是谁啊?”

“你不认识,很久之前的事了……”

朱允熥随口应付着,疲惫之意袭来,倒头便睡。

翌日清晨,韩颓之请求觐见。

行礼后,直奔主题,韩颓之说道:“勘合贸易是否恢复,还请陛下明示!”

虽然事情落在礼部头上,但是,你这个做皇帝的,总要给个态度,我们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朱允熥心中也没有主意,便问道:“礼部什么意见?”

韩颓之如实回道:“我大明地大物博,而扶桑国恰恰相反,物资匮乏,他们用刀剑、硫磺、纸扇等货物换取我们的茶叶、丝绸、棉布等必需品,这场贸易对于我们来说,可有可无,权当是维持我朝与番邦小国的关系罢了,对于扶桑国,却是头等大事。”

此人混迹官场多年,非常清楚什么话能讲,什么话不能讲。

虽然皇帝问自己的意见,但是,我只摆事实,讲道理,我不下结论。

朱允熥听完后,点头道:“既然如此,朕当然不能白白将好处给他,至少要得到些什么,你说是不是?”

“陛下圣明!”

“你就别圣明了,直接说吧,接下来怎么做?”

韩颓之尴尬地笑了笑,说道:“臣的建议是可以恢复勘合贸易,但是,要重新定价。”

朱允熥笑了,重新定价,就是把自家商品抬价,对方商品压价,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还不够!

没有你家的刀剑、硫磺和纸扇,我大明照常运转,可是,没有我们的茶叶、丝绸、棉布,对扶桑国的影响就太大了。

“重新定价,而且,解除勘合限制!”

韩颓之愣住,问道:“若是解除勘合限制,臣担心,会导致大量百姓从商,重商则伤农……”

“你担心百姓弃农经商,有伤国本?”

韩颓之点点头,说道:“臣确实有此忧虑。”

“朕再问你,百姓为何要弃农经商?”

“因为经商的收益要高于种田。”

“既然如此,那就增加百姓的收入!”

韩颓之有些懵,说道:“陛下,若只是简单抬升粮价,并不能改变现状,反而可能更糟。”

“为何?”

“粮食乃国本,如果粮价抬升,那么市面上所有的商品都会相应抬升,到那时候,百姓只会更穷,因为他们卖粮的钱,什么都买不起。”

朱允熥想了想,倒是这么个道理。

市场有市场的规律,如果人为干涉,只能让市场更乱。

不过,我也没说要强行干预啊!

“朕的意思,如果有农户去经商,或者去作坊做工,那么,土地就会空出来,打个比方,以前一个人种一亩地,现在一个人种三亩,他的收成是不是就上去了?”

韩颓之想了想,说道:“倒也是这么个道理。”

“所以说,让百姓自行选择种田,做工,还是经商,最终会出现一个平衡点,使得你不管从事什么行业,你的收益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臣回去和户部、工部等衙门商议一番,如果没什么问题,就按陛下所说,开放贸易。”

“开放贸易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规定,不再以物易物,而是用我大明的铜钱或者宝钞进行结算。”

韩颓之再次愣住,迟疑道:“扶桑国内用的是他们自己的铜钱,两者之间该如何兑换……”

朱允熥摆摆手,说道:“朕不要他们的铜钱,扶桑国不是盛产白银吗,让他们用白银去换!”

韩颓之反应过来,说道:“臣明白了,让扶桑国用白银换成铜钱或者宝钞,然后才能进行贸易!”

“正是如此!”

“可是,当下宝钞和铜钱的比例……”

韩颓之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似乎有些话不好说。

朱允熥明白他想说什么,大明宝钞是朱元璋印的纸币,但是,老朱不懂经济学,放开了印,导致宝钞贬值严重。

洪武八年的时候,一贯宝钞的相当于一贯钱,到了洪武二十三年,一贯宝钞只能折铜钱两百五十文,到建文朝的时候,只能兑换一百六十文。

“大明宝钞的问题,朕很清楚,接下来,朕会推出新宝钞,旧钞限期作废。”

韩颓之心中暗道,你出了新钞,有什么意义啊?

哪怕朝廷三令五申,大宗交易必须使用宝钞,但是,根本无济于事。

老百姓又不傻,相比一张桑皮纸,大家更信赖真金白银。

朱允熥很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就是发行货币的时候,没有储备金银。

如果有大量白银流入,宝钞直接可以兑换白银,一切问题可迎刃而解。

“这件事朕会交给户部去做,你继续准备谈判事宜。”

韩颓之点点头:“臣明白,陛下还有别的吩咐吗?”

朱允熥突然眯起眼,说道:“你还要跟他问一件事,扶桑国究竟是谁在和大明走私?”

韩颓之神色大变,问道:“陛下这般问,可是发现了什么?”

朱允熥轻笑道:“朕曾亲眼看到从方家搜出来的一千九百万两白银,你告诉朕,大明朝何时有这么多银子?”

韩颓之额头开始有汗珠滴落,心中有些慌。

朱元璋海禁之后,其实只有朝廷被禁了,百姓被禁了,东南沿海很多地方士绅依然在走私。

这些大家族从宋元时期就有船队出海,深知海贸的暴利,怎么可能放弃?

他们手里有钱,朝廷有人,长此以往,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牵一发而动全身,就算是皇帝,也不敢轻易对这些人动手。

当初朱元璋打算迁都西安府,结果,太子朱标稀里糊涂就没了。

哪怕宏兴皇帝上台后,亲手杀了一批,但是,根本伤不到人家的根基。

“陛下,老臣建议,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不可轻易下结论!”

朱允熥说道:“没让你大张旗鼓地问,你自己想想办法,旁敲侧击也好,威逼利诱也好,朕只要结果!”

韩颓之只得低下头:“臣遵旨!”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