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33章 莆田黄家

兴化府,莆田县。

在县城最好的地段,坐落着一座大宅子。

大门雕刻精美,石狮威武,庭院宽敞,前后三进,居室典雅,花园曲径通幽。

牌匾上提着烫金的黄宅二字,这就是礼部左侍郎黄观的老宅。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黄观在官场平步青云,这也使得他在老家的产业越做越大,时至今日,全县半数的土地都在黄家名下,足足三十万亩。

除了广袤的土地外,各种作坊产业更是数不胜数,比如酒厂、织锦坊、柴炭厂、粮油坊、造纸坊、印刷坊等等,可以说应有尽有。

当地百姓可能不知道皇帝是谁,却都认得黄老爷。

这个黄老爷却不是黄观,而是他的父亲黄庭贤,由于黄观常年在京城,家里的产业全都交给父亲黄庭贤和弟弟黄岚打理。

“爹,我吃好了!”

黄岚扔下筷子,起身准备离开。

然而,黄庭贤皱眉道:“你又要去作甚?”

“没什么,出去转转。”

“你大哥来信,现在是非常时期,印钞的事必须停一停,若在这个节骨眼出现纰漏,咱们黄家就完了!”

黄岚却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道:“有大哥在,能出什么纰漏?”

黄庭贤更加不满,说道:“无论如何,你大哥说停,就必须停,没有商量的余地,至少先把风头避过去。”

“那好吧,我去月塘乡看看,把该处理的都处理掉。”

“看仔细些,如果有人不听吩咐,当场打死。”

“知道了……”

黄岚不耐烦地摆了摆手,带了一名叫虎子的护院,前往月塘乡的印刷坊。

“虎子!”

“二少爷,您吩咐!”

“招呼印刷坊的匠人,继续开工,就说我爹吩咐的!”

虎子闻言,不解道:“二少爷,老爷和大少爷要求停工……”

“你是不是傻?”

黄岚皱起眉头,说道:“停工一天要损失多少银子?”

“这……”

“按照咱们的效率,一天能印五十万贯,兑换成白银,就是整整八万两,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躺着就能赚的银子,为何不赚?”

虎子搔了搔头,说道:“万一真的出现什么事……”

“有大哥在京城,能出什么事?再说了,朝廷给的兑换期限只有三个月,等期限一过,这笔横财你想赚也赚不到了!”

“好吧,小的这就去!”

月塘乡印刷坊,匠人们忙得热火朝天,有的在挑选纸张,有的在调试印刷机,有的则在仔细校对文稿。

这里主要印刷四书五经,还有些小说话本,看起来完全没有问题。

走到印刷坊的最里面,有一间废弃的仓房。

就在这里,隐藏着一道暗门,若非熟知内情之人,很难发现其踪迹。

在暗门的尽头,是一间密室,虽然空间不大,却摆放着各种精密的设备和工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两尺见方的锡制印板,雕工精湛,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除印版外,还有一套完整的印章制作工具。工匠们凭借高超的技艺,能够仿制出几乎与真品无异的宝钞,不但纹理清晰,图案精美,连印章都仿的惟妙惟肖。

每当一批宝钞制造完成后,立刻会被送往另一个房间进行做旧处理。

匠人们使用一种特殊的药水将宝钞浸泡在其中,使其表面呈现出一种古旧的感觉,然后还要使用特制的工具,对宝钞进行打磨和修整,使其看起来更加逼真。

正是因为这道做旧的工序,使得印钞量降下来,否则,一天能印一百万贯。

完成做旧处理的宝钞会被装箱封存起来,然后分散到全县及临县各处。再然后,由不同的人拿着去钱庄兑换新钞和现银,再通过各种渠道,回到黄家。

黄岚看着做旧的宝钞,问道:“这批做好需要多少时间?”

“回二少爷,大概需要五到十天。”

“究竟五天还是十天?”

“主要是晾干的时间不确定,如果天气好,就会快些,最近天气不好,一直下雨,就要慢些。”

黄岚不耐烦道:“这也太耽误时间了,干脆不要做旧处理,直接发出去吧!”

虎子赶忙劝阻道:“老爷吩咐过,没做旧的宝钞,可不敢拿出去!”

“以前又不是没用过,出问题了吗?”

“可是,大少爷专门写信……”

“现在我大哥不在,听我的,让你们发就发!”

“这……好吧!”

众人无奈,只得照做,将崭新的宝钞封存装箱,然后搬上马车,开始向临县各地分发。

目前大明钱庄只开到州府一级,无论莆田还是其他县,都要去兴化府兑换。

钱庄门口依然车水马龙,众人排着长队,等待兑换宝钞。

已经清点完毕的,按照数量兑出白银,然后欢天喜地拿回家。

“掌柜的,又来个大客户!”

前台的伙计看到数额,赶忙招呼掌柜。

按照规定,兑换数额超过万贯,必须由掌柜亲自办理。

大明共有州府一百九十三个,也就需要一百九十三名掌柜。

这些人大多数挑选自六部或各卫所的文吏,平时管理各类账目,如今负责各州府的钱庄,隶属户部,正八品。

若是单论品轶,州府钱庄掌柜和地方县丞同级,这样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钱庄被地方衙门遏制。

兴化钱庄掌柜名叫方周,原本在南城兵马司管后勤,经常接触账目,由兵马指挥张贵举荐而来。

自从吴王登基之后,南城兵马司很多人都已经高升,张贵、沐良都从副指挥升到指挥,其他人员也有不同程度的调动,就连自己这个后勤杂兵,都混了个正八品的差事。

正因为曾跟随陛下,方周工作十分认真,处处亲力亲为,尽心尽力。

可是,他看到面前兑换宝钞之人,还有要兑换的数额,眉头却不由自主地扬了扬。

“原来是刘掌柜,您前几天不是刚刚来过吗,我记得换了五万五千贯。”

此人是当地一家酒坊掌柜,名叫刘庆,见状说道:“谁说不是呢,人老了就容易犯糊涂,以前藏了些宝钞,我给忘了,今天无意中翻出来,这不赶紧着过来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