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41章 鸡为什么会飞

三天之后,杨士奇去而复返。

这一次他还带了帮手,翰林待诏学士解缙。

解缙是洪武二十一年的进士,前几年在家里守孝,建文二年才回应天,这时候靖难之役正打的火热,也没人理会他,一直在翰林院做待诏学士。

杨士奇找了一圈,只有解缙学识比较渊博,读过一些所谓的“杂书”,赶忙将人要过来。

朱允熥看了看二人,又看了看手里的新学建议书,脸上露出复杂的表情。

“这份建议书是谁写的?”

杨士奇和解缙对视一眼,然后说道:“是微臣二人合力为之。”

朱允熥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们还没有明白朕的意思,推广新学,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学以致用,比如说,你们在名单里列出来的,读过以下书籍才有资格考试,如果民间有人没读过书,却擅长制造火药,这样的人才,我们要不要?”

两人闻言,全都皱着眉头,认真聆听。

朱允熥继续说道:“再比如说,如果有个铁匠,根据家传的手艺,能打造出上好的钢铁,却大字不识一个,这样的人才要不要?”

杨士奇低着头,说道:“臣似乎……大概……明白了。”

“朕让你们去查书籍,是为了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为了针对性去招揽人才,而不是给人才设置的障碍,现在懂了吗?”

“懂了,懂了!”

杨士奇连连点头,然后说道:“臣这就回去修改!”

这时候,解缙突然说道:“陛下准备将新学生员招进哪些衙门口?”

此言一出,朱允熥也愣住了。

他只是想着发展一下科学技术,还没想过往哪里放。

如果是水利、工程方面的,可以放在工部;算术方面的,可以放在户部;研究火器制造的,可以放在兵部神机营;可是,其他学科怎么办?

比如说,研究物理学的,为以后造蒸汽机储备人才,放在哪?

再比如说,研究化学的,配制硝化甘油,又放在哪里?

这个问题涉及到职位,品轶,不容小觑。

“这个问题是朕考虑不周,两位再去拟一道章程,成立大明自然科学院,级别和官职设定大致与翰林院持平,杨士奇拟任院长,解缙拟任副院长,其他人员你们来选定,呈报朕审批就是了。”

杨士奇茫然道:“自然科学院,这……何为自然科学?”

朱允熥稍加思索,然后说道:“你可以理解为自然现象,比如说刮风下雨,一年四季,昼夜分明,而科学院要做的就是研究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为何会刮风下雨?为何一年有四季?找到其背后的规律,才能为我所用。”

杨士奇看了看解缙,解缙在盯着杨士奇,两人都懵了。

朱允熥只好继续说道:“朕举个例子,天上的鸟为何会飞?”

解缙回道:“因为长了翅膀。”

“那鸡为什么不会飞?”

“鸡……身体太重,飞不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通过对不同鸟类的观察比对,搞清楚鸟类的翅膀和体型在什么样的比例下,才能飞起来,这就是科学。”

解缙又问道:“微臣还是不懂,研究鸟为什么会飞,有何用处?”

“当然大有用处,搞清楚鸟儿在天上飞的原理,迟早有一天,我们也能飞上天!”

“啊,这……”

解缙懵了,杨士奇也懵了。

你还想飞上天,你真的想上天啊!

“朕知道你们不信,等着吧,迟早有一天,我们人也可以像鸟儿一样,翱翔天际!”

杨士奇心中暗道,陛下是不是患了脑疾?

听说老朱家人隔三差五就发疯,难道陛下也未能幸免?

两人离开奉天殿,然后大眼瞪小眼。

解缙先开口:“杨院长,怎么办啊?”

“什么院长……哦,你别开玩笑,我也不知道。”

杨士奇这才反应过来,自己很快要成为科学院的院长。

如果科学院和翰林院齐名,对于自己而言,还是升官了。

只不过,这个官升的很郁闷。

到现在为止,依然还是不能完全理解陛下的意思。

每次交流都会觉得离谱,而且是越来越离谱,今天甚至要飞起来,这种事正常吗?

“你说……”

杨士奇压低声音,说道:“是不是找御医给陛下看看?”

解缙小声道:“看什么?”

“看看脑袋,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我觉得不像……”

解缙摇了摇头,然后看向天空,恰合时宜的,正好有鸟儿飞过。

“你说,我们真的能飞起来?”

杨士奇简直无语,说道:“你也疯了吗?”

解缙突然笑了笑,然后说道:“谁知道呢,说不定真的能飞,鲁班书听说过吗?”

“略知一二,里面都是一些古怪的东西。”

“没错,根据鲁班书记载,有一种木鸟,就可以在天上飞,而且能飞很久很久,只是没人见过,也没人做出来过。而鲁班书原本早就失传了,木鸟是真是假,除了鲁班自己,没有人知道。”

杨士奇顿了顿,说道:“我觉得你也不正常,我已经后悔找你过来了。”

“见笑了,见笑了。”

解缙哈哈一笑,然后说道:“这样吧,您去准备成立自然科学院的章程,我继续去翻找古籍,按照陛下的意思,尽早将各个学科整理出来,尽早下放到各个州县。”

杨士奇叹了口气,说道:“那就这么办!”

说完之后,两人分开,解缙再次回到翰林院藏书馆。

这里的书以史料为主,新科进士来到翰林院,一般都是先读史,编史,从中吸取教训,学习典故,然后才进入六部九卿。

解缙自洪武二十一年进入朝堂,在这里泡了三年,几乎将所有藏书翻了个遍。

今日重回故地,却看都不去看那些史料记载,经典文著,而是蹲在落满灰尘的角落,翻找各种不入流的“杂书”。

除去被杨士奇翻出来的九部,还有很多值得关注。

比如周礼中的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和工艺,以往读书人看周礼只看礼制,根本不会去看辕车怎么制造,玉器如何打磨。

解缙很确定,这些东西就是陛下想要的新学。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