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靖难没我造反快 > 第140章 宏兴新学

消息传回应天,朱允熥得知后,表现的很淡然。

孙虎却充满疑惑,担忧道:“燕王能征善战,如果真的控制了整个辽东,定会转过头来,再次发动战争,对陛下很不利。”

“朕巴不得四叔早些将辽东拿下,将那些什么女真人,蒙古人,全都清理一遍,等辽东局势平稳,朕再接手。”

“微臣担心,等到燕王兵强马壮之时,战祸再起……”

“无妨的,朕等着四叔举兵之时,再打他一顿!”

孙虎顿时无话可说,你爱咋咋吧,我只做好情报工作,其他就不管了。

这时候,外面有小宦官来传话,杨士奇求见。

朱允熥大手一挥:“宣!”

片刻之后,杨士奇上殿,行礼叩拜。

“臣杨士奇问圣躬安!”

“朕安,起身回话。”

“谢陛下!”

杨士奇起身后,直截了当说道:“臣是来请辞的!”

朱允熥感觉有些好笑,问道:“为何请辞?”

杨士奇黑着脸,说道:“陛下安排的任务,臣无法胜任,只得含泪请辞,还望陛下恩准。”

朱允熥更加忍不住,反问道:“你还含泪?”

“自从接到陛下旨意,臣真的是……心力憔悴,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头发都快掉没了,思来想去,还是请辞致仕,回老家教书去吧!”

看着杨士奇委屈巴巴的模样,朱允熥笑着道:“朕不过是让你筹划新学,准备来年的科举,有这么难吗?”

明军的科举是三年一届,下一届正是宏兴元年。

按理说,能够成为主考官,将是文臣最大的殊荣,可是,杨士奇却不这么想。

因为他接到的旨意,是筹划一套完全不同于的考题。

具体范畴包括古往今来各种学科,囊括了天文地理,医学算术,建筑水利,连占星都有。

杨士奇想破了脑袋也不理解,陛下为何好端端的,搞这些幺蛾子。

全都是奇技淫巧的东西,也能拿的上台面?

这份差事真的是费力不讨好,定会被天下读书人耻笑。

“陛下,您的要求真的很难,臣仅仅整理各类前人书籍名录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那些书的内容晦涩难懂,别说来年,就算十年,都不敢保证能读懂……”

朱允熥问道:“跟朕讲一讲,你都看了什么书?”

杨士奇叹了口气,说道:“这个一个月,臣先后看了《黄帝内经》、《墨经》、《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灵宪》、《开元占经》、《齐民要术》、《甘石星经》、《梦溪笔谈》共九部。”

“全都看不懂吗?”

“以臣的水平,也就《梦溪笔谈》还能看明白,其他的太过晦涩难懂,臣真的是无能为力,还请陛下恩准!”

“你先别急着请辞,朕问你几个问题。”

“陛下请问!”

“火药怎么做的?”

杨士奇先是一愣,然后说道:“臣只知道需要用到硝石、硫磺和木炭,具体的操作流程就不清楚了。”

“朕再问你,为何火药的威力如此巨大?”

“这个……”

杨士奇突然愣住,是啊,为什么呢?

朱允熥又问道:“你刚刚提到原料,硝石、硫磺和木炭,可是,如何配比才能让火药发挥最大威力?”

杨士奇低下头:“臣不知。”

“朕再问你,日月星辰如何运行?”

“这……太阳太阴,日出日落……”

杨士奇说了半句,便闭上嘴,不再吱声。

我杨某人会看这种书吗?我读论语的!

朱允熥微笑着道:“朕再问你,百姓耕作,为何种下种子,就能长出庄稼?”

杨士奇更加懵逼,说道:“种子自然会长出庄稼……”

“种子长出庄稼,是什么道理呢?什么情况下能长出来,什么情况下长不出?什么情况下长得好,什么情况下长得不好?这些问题,四书五经之中可有答案?”

杨士奇只好再次低下头:“没有。”

朱允熥说道:“你现在明白了吧,朕说的这些现象,全都和我们平时的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们大明的读书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万事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原理,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探索吗?”

杨士奇搔了搔头,很努力地消化这番话。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只是……能说出这些话的人,怎么也该是个七老八十,须发花白的老者。

如今从年纪轻轻的陛下口中讲出来,让人感觉很别扭。

看着杨士奇陷入茫然,朱允熥继续解释道:“大明不应该只有四书五经,当初太祖皇帝定下科举的规矩,是因为天下初定,民心未稳,读书人少之又少,可现在百姓生活逐渐富足,读书人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朝廷给读书人的条件已经很十分优渥,如果不推陈出新,只会让贫富差距越来远大,最后有钱人不顾百姓死活,流民四起,遍地烽烟,真的到了那一天,我们都是历史的罪人,”

杨士奇听完后,立刻肃然起敬起来。

原本以为陛下年轻气盛,喜欢搞点新鲜的玩意出来。

却没想到,这其中竟然有如此深远的打算。

“陛下高瞻远瞩,是微臣肤浅了。”

朱允熥摆摆手,说道:“来年的科举,考题该怎么出,人才该怎么选,关系到大明是否能够延续,你肩上的担子很重,朕给你行个便利,不管是六部九卿,还是各地方衙门,只要你提出要求,所有人全权配合,包括朕。”

杨士奇想了想,说道:“臣现在有个想法。”

“讲来!”

“我大明开国以来,读书人只读四书五经,想要寻找其他学科的人才,恐怕要深入民间,从各个州县去挑选。”

朱允熥点了点头,因为读书人都是为了考科举,因此,四书五经以外的书根本没人读,就算读了,也不会被列为“读书人”的行列。

人家只会当你读的是闲书、杂书,不学无术。

杨士奇说得对,是该深入民间,为朝廷挑选良才。

“如果要下到各州县,工作量太大,朕再给你个特权,你可以去挑选几名助手,满朝文武当中,不管你要谁,朕都答应。”

杨士奇行礼道:“臣定不辱使命。”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