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43看书 > 历史 > 穿越时空 > 第176章 媲美《三国演义》的经典历史剧

当朱标把这个事情当作一个笑料给朱海军说时,朱海军却一点都不意外。

就听朱海军对朱标说道:“我们这里以前很早的时候出了第一部武侠电影,你知道引起了多大的轰动么?”

听到这话,朱标虽然不清楚具体是什么内容,但还是好奇地顺口问道:“有多大的轰动?”

朱海军看着他,认真地说道:“电影队放电影,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放,然后四乡八村的人,全都赶着去看,或者再走夜路回家,或者就露宿一宿,就是为了看这电影。甚至有人一口气跟看了几十场。据后来估算,大概有十六亿次观影人数。而当时的总人口,就只有十亿左右。”

“所以说,对于你们国子监那边能重复放到天亮,我是一点都不奇怪。你信不信放开放映的话,你们明朝每个人都会去看,并且肯定不止少数人会重复看好多遍。”

朱标听了,想也不想,点点头说道:“说得没错,就连为兄都已经看过四遍,还有我父皇,则已看了六遍。”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马上笑着说道:“你说那个罗贯中的事情,我给父皇母后说了,他们也很有兴趣,很想看看书中的人物怎么活过来的?”

“父皇查了下那罗贯中,以前曾为张士诚效命过,这等人多不为我大明朝效命。因此,他怕他下圣旨的话,那人会躲起来,因此派了锦衣卫分赴各地,到他老家,还有你提及的福建等地去请了。”

朱海军一听这话,他怀疑老罗被锦衣卫找上门的时候会吓尿,就不能派别的人么?

不过锦衣卫都已经派出去了,这个年代又没有电话,放出去的人,没法联系,就只能等他们回来再说了。

因此,朱海军也没有多事要朱元璋改派其他人。

朱标这边,还在继续兴奋地说道:“另外,我父皇母后对于那《三国演义》电视剧,是这么说的吧,也很有兴趣,想要看看。”

朱海军听到这话,想了下回答道:“那没问题,等罗贯中找来了,我就给你们传过去。”

朱标见朱海军没有提前传的意思,也没多大在意,而是又问道:“那你们那个时候,有拍我大明朝开国的电影电视剧么?”

听到这话,朱海军马上就回答道:“有是有,但是都不经典,也就是拍得不好!”

朱标一听,有些遗憾道:“为什么会拍不好呢?”

朱海军看朱标这个样子,然后这次对话,朱元璋又没出现,他有理由怀疑,很可能这是朱元璋想知道的。

于是,他想了下就回答道:“主要是明朝开国的史料太少了。有可能被你四弟改了一些史料,还有可能是你们明朝之后的满清,用了一百多年时间修明史,在这期间大搞文字狱,还把很多书籍都焚毁了,只留下对满清有利的那些,说你们明朝不好以显得他们满清替明有理。所以明朝开国的史料,非常少。就只是根据明史拍,又怎么能拍好呢?”

一听这话,朱标忽然心中一动,然后马上问道:“那要是父皇和其他开国功臣都写上他们知道的史料,然后再让那个罗贯中按照他写《三国通俗演义》的方式写一本大明朝开国的故事,你能拍出经典来么?”

朱海军一听这个要求,顿时吓了一跳。

标哥这个要求真的是高啊,就自己这点小身家,要去拍一个媲美《三国演义》的经典历史剧出来,怎么可能?

不过很快,朱海军转念一想,朱标的说法,就是让朱元璋和明朝开国功臣都去写自传,这可是第一手的史料啊!

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上,再由罗贯中加工出来,至少这小说绝对是能看的!

回头就算自己没这个财力拍,那去找别人拍,总是可以的吧?

当然,要是到了那个时候,自己真的有钱了,由自己来拍,那肯定也是很好的。

对了,自己这个时空通讯,似乎是明朝各个朝代的。那以后自己创立一个明朝方方面面为核心的集团公司,旗下包括美食,服装(明服),影视等等,好像比其他人更有核心竞争力啊!

唯一缺少的,就是缺钱!

得,不想这个白日梦了。

朱海军回过神来,便马上对朱标说道:“拍出经典的影视剧很难,但是,既然你们有想法,那我们可以一起试试啊!你想想,如果有这样经典的作品在,你父皇母后的形象,还有你的形象等等,就会永远流传下去,被后世人所记住。这可是多少帝王将相都很难有的好机会啊!”

朱标一听,立刻点头道:“好,那就这么定了!”

朱海军听到这话,忽然想起什么,便又提醒朱标道:“对了,要实事求是,至少你们写出来的自传要实事求是,回头罗贯中的艺术加工是另外一回事,可好?”

朱标一听这要求,想也不想,马上说道:“那是当然,我们又岂会为了留名后世而弄虚作假!”

这话都说到这里了,那就没什么好说了,再说就是不信任。

因此,这事就算这么约定下来了。朱海军自己忽然觉得,就光靠眼前的赚钱能力,似乎还不够自己大展宏图!

看来,还是要继续努力,不能小富即安!

他正想着呢,就听朱标又对他说道:“父皇今日没空,实在过不来,明天大概能抽出时间,他想听听你说那个银行的事情。”

一听这话,朱海军便知道,大概是银行是经济的驱动力这句话,把朱元璋给吸引了,于是,他点点头说道:“没问题,基本的逻辑,我可以给你父皇说的,至于这方面的书,我也可以找下,但是我怀疑你们看不懂。银行的概念太多了,我也只是懂个皮毛而已。不过你们也没必要和我们一模一样,可以先从最基础的来!”

对此,朱标倒是同意的,点点头之后,他又提出了另外的要求道:“数学组那些都已经学会,如今他们正在教其他组的人学数学,估计有个个把月就差不多了。更高深的数学,是不是贤弟也可以准备下?“

朱海军听了,想也不想道:”没问题,我回头就准备,发u盘给你们!”

说得差不多之后,便结束了这一次的对话。

第二天,两人再视频的时候,朱元璋果然在了。

等忙完了朱海军这边的事情之后,就听朱元璋认真地对朱海军说道:“贤侄前几日所说之事,叔让锦衣卫暗地里查了一下,确实有一些被朝廷法办的贪官,家境不是很好。”

“他们或许不是因为奢侈,而是因为家中老的老,小的小,因此生活拮据,所以铤而走险,贪污钱粮被有司发现。”

”也有少数,是家里有长期卧病在床的,光是拿药就要很多钱。”

说到这里,朱元璋恳切地说道:“对于这类贪官,叔也不是铁石心肠,既然已经了解了,也确实想要解决下。”

“本来的话,叔的想法是,布匹不是多了很多吗?那就给他们赏赐一些布匹,这样也花不了多少钱,还能解决他们的生活困境。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这似乎是个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最好是能作为制度,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贤侄所提的银行操作,似乎是个可以延续的东西,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可否指点一下叔?”

朱海军听得很欣慰,不但是朱元璋听劝,而且请教的态度还很好,因此,他毫不犹豫地说道:“银行的概念,其实是明朝中后期的钱庄、银票为雏形慢慢发展起来的。就是一个专门放贷的衙门,可以是官办,也可以是民办,做好了的话,钱生钱,是非常赚钱的。并且也能调节民间存在的大明宝钞,作用很多!”

“比如说,银行有存款和贷款功能,存款是吸收民间的钱,存到银行来;而贷款的话,就是把银行的钱,放到民间去,让民间能多一些钱做事!”

“总体来说,银行……”

“……”

朱海军在那侃侃而谈,把银行最基础的业务,以及起到的一些基础作用,全都说了一遍。

因为主要是讲给朱元璋听的,因此,朱标主要是当个工具人,同步转述给朱元璋听。

就这么地,朱海军至少讲了半个多小时,才算把银行最基础的功能和运作模式讲了一遍。

最后,他便对朱元璋说道:“给官员的退休金,也可以按年存在银行,确实生活困难的,可以提前支取退休金。操作方式,就和普通民间贷款差不多,必须要有审核,最好是交叉审核。”

朱元璋一直是一边听一边思考,在朱海军说完之后,他便疑惑地问道:“贤侄,这官员退休金存于银行的操作,没什么问题。但是,让民间把钱都存到银行来,还要付给他们利息,这凭啥?银行保证他们的钱不会被偷,被抢,或者其他什么损失,不收他们保管费就不错了吧?你想想看,银行可要花不少本钱来做这些事情的!”

朱海军听了,想也不想就问道:“如果你不收保管费也能让民间把钱都存在银行,那也行啊!”

朱元璋一听就奇怪了,当即好奇的问道:“贤侄的意思是他们还不乐意?”

果然是屁股决定态度,朱海军心中如此想着,便问朱元璋道:“如果蒙元官府推出这个银行,你愿不愿意把你的钱存到他们的银行?”

一听这话,朱元璋想也不想的便回答道:“那当然不可能,谁信得过他们?万一他们把钱都给贪了怎么办……”

刚说到这里,他便回过神来,有点难以置信的说道:“叔怎么会和蒙元朝廷一样呢?”

朱海军听到他这个话,便对他说道:“那你说老百姓凭什么相信你?你之前用的大明宝钞怎么样你自己心里没数吗?本质上说,这其实就是信用问题!”

听到他提起大明宝钞,朱元璋就无言以对了。在别人面前他或许可以强词夺理的说,现在的大明宝钞已经不贬值了,但是在给他出主意的朱海军面前,这个话却是说不出来的。

他知道了和朱海军的分歧所在之后,便沉默不语,陷入了思考当中。

过了一会儿之后,他便又抬起头来,向朱海军说道:“叔如果没记错的话,宋朝时候官府也曾向民间借贷粮食。但是那个事情好像并不成功,反而成了害民之策。”

朱海军知道这个青苗法,便马上回答朱元璋道:“那是因为宋朝时候那些地方官府是强行向百姓借贷,并且利息还很高,所以才是害民之策。”

“你这个银行可以先只在京师开,并且民间存钱或者贷款全凭自愿,只要符合条件,爱贷不贷,爱存不存!”

“事实上,银行也必须要开在有一定人口基础和经济规模的地方才行,你也不用一口吃个胖子,可以先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试行。”

“就是要记住一点,民间的钱多钱少,你要有个数,然后呢,可以以这个数为基础来调节你的存贷款利息是多少。”

“这里面的学问很多,包括怎么样记账,怎么样审核,用什么做抵押等等。甚至连银行的修建图纸,我也可以给你一份参考。我把相关的这些资料整理一份都给你发过去,然后你们再根据实际情况去操作。”

朱元璋听到这话很是高兴,便对朱海军说道:“那就又要麻烦贤侄了!”

朱海军在昨天朱标给他提醒说,今天会说银行的事情,因此,他就详细考虑过相关的事情,此时还有个事情要说,就又开口说道:“有一个事情,我想问一下?”

朱元璋难得听到这样的问话,便好奇的问道:“贤侄有什么事情,尽管说来便是!”

“如今的大明朝已经决定分封藩王到海外,就等于说解决了藩王世袭对大明朝后世的影响。那么我想问一下,对于那些世袭爵位,有过什么考虑吗?”

如果说朱海军是穿越到了明朝,那这个话题他压根不会提,因为他能做的,其实就是争取一个世袭爵位。至于造反,那太难了,不是键盘打打就能造反成功的。

换句话来说,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他不可能那么大公无私说自己不要世袭的爵位。

但是朱海军如今在现代,只是通过手机进行时空通讯,并不在明朝那一边,那他就可以站在屁民的角度,或者最符合近代文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键政。

此时朱元璋听到朱海军的问话,稍微一愣,然后认真考虑了一下才回答道:“爵位的世袭,数量有限,应该不至于对大明以后的事情造成很大的影响吧?”

藩王宗室之所以影响大,是因为皇帝生的所有儿子都是亲王,然后亲王生的所有儿子又都是郡王,以这种数量级分封下去,随着时间的过去,就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

但是爵位的世袭就不一样,一个爵位只有一个人可以世袭,其他人都是没有爵位的。

换句话就是说,开国的时候封了多少个有爵位的功臣,那么几百年之后理论上也都是那么多的爵位,除非中间有皇帝又封了世袭爵位,但是可以预见这种事情肯定不会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朱元璋才有这个回答。

朱海军听了,想了一下回答道:“影响肯定没有宗室那么大!”

理论上来说,有世袭爵位其实就等于是有一份铁饭碗,可以领俸禄的,和实际的职位并无半点关系。就开国功臣的这点数量,堂堂大明朝应该也能负担得起。

让朱海军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听到他的话之后,反而带着一点好奇问道:“贤侄的意思是,你有办法代替这个世袭爵位?”

朱海军听到他还是问了出来,但是他反而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对朱元璋说道:“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发展,那大明朝世袭爵位的这些人,他们的子孙后代在大明朝亡国的时候,并没有几个人站出来力挽狂澜,反而利用他们的权力成为大明朝的蛀虫。换句话就是说,大明朝一直养着他们,但他们却挖了大明朝的墙角,给大明朝的倒塌,推了一把。”

一听这话,朱标先怒了。随后朱元璋听了,本来还是和蔼可亲的,脸色也一下变得阴沉起来。

朱海军看着他们两人的表情,便又开口说道:“叔要是不信,我可以传本《明史》给你们看看。”

听到这话,朱元璋倒是摇摇头说道:“贤侄不是已经说过,《明史》不可信。并且历史已经改变,看了也没用。最为重要的是,叔相信你,也挤不出时间看这些额外的东西,不看也罢。”

事实上,他对于原本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情,都是有点忌讳的。就比如说朱海军之前给他们说的蓝玉案,朱标写成奏章给朱元璋,但朱元璋看了便立刻烧掉了。

对于朱元璋来说,最保密的方式,就是压根不给他那个位面传送这些信息。他想了解的,有朱海军给他说就行了。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